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131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1:20
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包括有分水体、芯轴套、切换芯轴及驱动组件,分水体设于花洒手柄的前端,设有若干分水孔,芯轴套固设于花洒手柄内,切换芯轴可转动的设于芯轴套的容腔内,切换芯轴的前端伸入分水体的套孔内,该前端绕圆周布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驱动组件由棘轮、切换转子、复位转子、把手和两弹簧组成,棘轮可转动的套设在切换芯轴,切换转子与复位转子配合弹簧套设在切换芯轴上,分设在棘轮的两侧与棘轮形成配合,并可沿切换芯轴轴向左右移动,把手结合在棘轮上,与棘轮连动;切换芯轴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朝一个方向循环转动,使其前端的过水孔与分水体的分水孔选择性配合导通相应的水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卫浴产品领域,与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相关。
技术介绍
一般花洒现大都具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出水模式,如花洒水、一柱水、直射水等等,而各种出水模式之间的切换,大都是通过操作功换装置来实现的,其中有一种是通过旋转花洒面板进行切换,但此种结构在旋转面板时需使用者双手配合相对施力,带水操作时较费力,而且切换装置是设置在花洒头内,需要与花洒头内各功能水水腔及水道配合,比较占用空间,因此必须增大花洒头的体积,如此不仅增加制作成本,而且令花洒整体显得笨重、影响外形的美观。为此本案设计人设计一种花洒功能水的切换结构,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并且切换灵活,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操作轻便的特点。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包括有分水体、芯轴套、切换芯轴及驱动组件,所述分水体固设于花洒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套孔以及若干分水孔;所述芯轴套固设于花洒手柄内,其中部设有容腔,该芯轴套的前端与分水体密封连接,后端设有进水孔;所述切换芯轴可转动的设于芯轴套的容腔内,切换芯轴的中心设有通水孔,切换芯轴的前端伸入分水体的套孔内,该前端绕圆周布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驱动组件由棘轮、切换转子、复位转子、把手和两弹簧组成,棘轮可转动的套设在切换芯轴,切换转子与复位转子配合弹簧套设在切换芯轴上,分设在棘轮的两侧与棘轮形成配合,并可沿切换芯轴轴向左右移动,把手结合在棘轮上,与棘轮连动;切换芯轴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朝一个方向循环转动,使其前端的过水孔与分水体的分水孔选择性配合导通相应的水路。所述棘轮与切换转子相配合的一面上设有相啮合的棘齿。所述棘轮与复位转子配合的一面上设有凸齿,而复位转子上设有与之配合的斜导面和限位齿槽。所述切换芯轴的外壁设有筋条,切换转子与复位转子的中部设有与切换芯轴筋条对应配合的凹槽。采用上述结构,拨动驱动组件的把手带动棘轮转动,通过棘轮啮合切换转子连动切换芯轴一起转动,使切换芯轴前端的过水孔与分水体的分水孔选择性配合,导通功能水路,切换后放开把手,把手与棘轮则在复位转子的带动下自动复位,本技术的切换结构整体结构紧凑,设置在花洒手柄内占用空间小,切换操作十分轻便、省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实施立体图;图4、5、6、7为本技术的几种实施状态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对本技术作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因应一种手持式花洒而实施,安装在花洒的手柄内,该切换结构包括分水体I、芯轴套2、切换芯轴3及驱动组件4,其中,所述分水体I固设于花洒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套孔11以及与套孔相通的若干分水孔12,各分水孔12分别对应花洒内的各功能水道,组成功能水,该分水孔12设置的数量可根据花洒的几种功能水模式而设,本案在此以设置两个分水孔12为例作说明,该两分水孔12上设有密封垫;所述芯轴套2固设于花洒手柄内,其中部设有容置切换芯轴3的容腔21,该芯轴套2的前端与分水体I密封连接,后端设有连接外部供水的进水孔22 ;所述切换芯轴3受驱动组件4的驱动可转动的设于芯轴套的容腔21内,该切换芯轴3的中心设有通水孔31,切换芯轴3的前端凸出芯轴套的容腔21伸入分水体的套孔11内,该前端绕圆周按一定分度布设有与通水孔31相通的若干过水孔32 (本案优选以90°为分度进行布设),切换芯轴的后端与芯轴套的进水孔22连接,并切换芯轴3的外壁设有筋条33 ;所述驱动组件4由棘轮41、切换转子42、复位转子43、把手44和两弹簧45、46组成,所述棘轮41可转动的套设在切换芯轴3,所述切换转子42与复位转子43配合弹簧45、46套设在切换芯轴3上,分设在棘轮41的两侧与棘轮41形成配合,并可沿切换芯轴3轴向左右移动,该棘轮41与切换转子42配合的一面上设有棘齿411,而切换转子42上同样设有与之啮合的棘齿421,该棘轮41与复位转子43配合的一面上设有凸齿412,而复位转子43上设有与之配合的斜导面431和限位齿槽432,该切换转子42与复位转子43的中部设有与切换芯轴筋条33对应配合的凹槽422、433,所述弹簧45顶抵于切换转子42,给予切换转子42朝向棘轮41的作用力,所述弹簧46顶抵于复位转子43,同样给予复位转子43 —朝向棘轮41的作用力;所述把手44结合在棘轮41上,与棘轮连动,该把手44的另端凸出于芯轴套2及花洒手柄外供使用者操作,而该芯轴套2及花洒手柄上设有供把手透出并移动的开槽。上述各构件组立后,切换芯轴3在驱动组件4的驱动下朝一个方向循环转动,使其前端的过水孔32与分水体I的分水孔12选择性配合导通相应的水路,切换功能水。具体实施时,如图2、3所示,拨动把手44带动棘轮41转动,由于棘轮41的棘齿411与切换转子42的棘齿421相啮合,因此带动了切换转子42转动,切换转子42又利用中部的凹槽422与切换芯轴3上筋条33的配合,因此切换转子42可带动切换芯轴3 —起转动,使切换芯轴前端的过水孔32与分水体I的分水孔12选择性配合,切换功能水路,棘轮41转动的同时,棘轮41与复位转子43配合一面上的凸齿412脱离复位转子的限位齿槽432,沿着斜导面431移动顶抵复位转子43,由于复位转子43受其中部凹槽433与切换芯轴3上筋条33的限制,因此复位转子43受迫沿切换芯轴3轴向向外移动并压缩弹簧46蓄能;切换到位后,放开把手44,复位转子43在弹簧46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沿切换芯轴3轴向向内移动,复位转子利用斜导面431导引带动棘轮41反转复位,并使棘轮41的凸齿412落入限位齿槽432内,该棘轮41反转的同时,棘轮41的棘齿411反向沿切换转子棘齿421的斜齿面移动,推顶切换转子42,由于切换芯轴的转动阻力大于棘轮与切换转子之间的齿面滑动力,因此切换转子42受其中部凹槽422与切换芯轴筋条33的限制,只受迫沿切换芯轴3轴向向外移动并压缩弹簧45蓄能,直至棘轮41复位后,棘轮41的棘齿411与切换转子的下一个棘齿421啮合,回复初始的啮合状态进入下一个循环。如图4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几种实施状态,图4所示,为本技术切换后切换芯轴的过水孔与分水体的分水孔全部导通,花洒为内圈和外圈同时出水的状态;图5所示,为本技术切换后切换芯轴的过水孔只与分水体其中一个导通花洒外圈功能水路的分水孔相通,为花洒外圈出水的状态;图6所示,为本技术切换后切换芯的过水孔只与分水体的一个导通花洒内圈功能水路的分水孔相通,为花洒内圈出水的状态;图7所 示,为本技术切换后切换芯轴的过水孔与分水体的一个分水孔相通,导通花洒暂停水水路,为暂停水的出水状态。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列举的较佳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所作的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所作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水体、芯轴套、切换芯轴及驱动组件,?所述分水体固设于花洒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套孔以及若干分水孔;所述芯轴套固设于花洒手柄内,其中部设有容腔,该芯轴套的前端与分水体密封连接,后端设有进水孔;所述切换芯轴可转动的设于芯轴套的容腔内,切换芯轴的中心设有通水孔,切换芯轴的前端伸入分水体的套孔内,该前端绕圆周布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驱动组件由棘轮、切换转子、复位转子、把手和两弹簧组成,棘轮可转动的套设在切换芯轴,切换转子与复位转子配合弹簧套设在切换芯轴上,分设在棘轮的两侧与棘轮形成配合,并可沿切换芯轴轴向左右移动,把手结合在棘轮上,与棘轮连动;切换芯轴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朝一个方向循环转动,使其前端的过水孔与分水体的分水孔选择性配合导通相应的水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花洒功能水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分水体、芯轴套、切换芯轴及驱动组件, 所述分水体固设于花洒手柄的前端,具有一套孔以及若干分水孔; 所述芯轴套固设于花洒手柄内,其中部设有容腔,该芯轴套的前端与分水体密封连接,后端设有进水孔; 所述切换芯轴可转动的设于芯轴套的容腔内,切换芯轴的中心设有通水孔,切换芯轴的前端伸入分水体的套孔内,该前端绕圆周布设有若干过水孔; 所述驱动组件由棘轮、切换转子、复位转子、把手和两弹簧组成,棘轮可转动的套设在切换芯轴,切换转子与复位转子配合弹簧套设在切换芯轴上,分设在棘轮的两侧与棘轮形成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清泉叶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