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908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减轻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边缘状漏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使彼此的偏光轴正交而配置的一对偏光元件(11、12)、配置于该一对偏光元件间的TN模式液晶单元(13)、以及含有满足2.0<Z1<2.7(Z1为低取代度层的酰化纤维素的总酰基取代度)的酰化纤维素作为主成分的低取代度层。上述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一对偏光元件与上述扭转配向模式液晶单元之间,分别具有上述低取代度层;以及上述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一对偏光元件的外侧表面上,分别具有上述低取代度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 TN)模式等的扭转配向模式是在上下基板间施加电场,通过液晶分子的立起来进行驱动的模式,是通用的模式。在TN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配置有醋酸纤维素膜(cellulose acetate film)等作为用以保护偏光元件的保护膜。近年来,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强烈,而需要使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变薄。因此存在以下问题液晶面板单元与背光源单元(backlight unit)的距离变得更近,来自背光源的热导致光学膜等发生变形,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端部产生相位差,黑显示时产生边缘状漏光。关 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已提出了使制作偏光板时所利用的黏着剂层的光弹性系数处于特定的范围(例如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已提出了使用酰基取代度低的酰化纤维素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等中所用的偏光板的保护膜的材料(例如专利文献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6-912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0846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9-2655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1 JP 2010-1404551.一种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使彼此的偏光轴正交而配置的一对偏光元件、配置于所述一对偏光元件间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单元、以及含有满足下述式(I)的酰化纤维素作为主成分的低取代度层, (1)2.O < Zl < 2. 7 (式(I)中,Zl表示低取代度层的酰化纤维素的总酰基取代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一对偏光元件与所述扭转配向模式液晶单元之间,分别具有所述低取代度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低取代度层在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Re (550)为-50nm 150nm,且在波长550nm下的厚度方向延迟Rth (550)为-50nm 200n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一对偏光元件的外侧表面上,分别具有所述低取代度层。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一对偏光元件的外侧表面上分别具有所述低取代度层,且在所述一对偏光元件与所述扭转配向模式液晶单元之间不具有所述低取代度层,以及在所述一对偏光元件与所述扭转配向模式液晶单元之间分别具有光学异向性层,所述光学异向性层含有已固定成混合配向状态的液晶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低取代度层的厚度为30 μ m 80 μ m。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低取代度层还含有非磷酸酯化合物。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低取代度层的至少单面上,具有含有满足下述式(2)的酰化纤维素作为主成分的高取代度层,(2)2. <12 (式(2)中,Z2表示高取代度层的酰化纤维素的总酰基取代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转配向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低取代度层及所述高取代度层是通过共流铸而积层。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寛武田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