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79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切刀,提供在管子旁侧开设凹槽,并于达到一定深度后自动切断弹回,其主要是在壳体内部前后分别设有具有顶凸的活动块及具有弧形高低轨的凸轮,由凸轮外侧所设顶块及齿盘与止片及顶片间单向旋转,迫使具有切刀及刮刀的活动块作切断及刮削的前后位移,特具新颖实用进步性,并提升了该项产品的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刀,尤指一种与开槽机配合使用的切刀,其包含壳体、活动块、压缩弹簧、凸轮、顶块、齿盘等,其上所设的切刀、刮刀可自动进退,从而在管子上开沟及切断。一般常见的管子,若须在旁侧刮设供夹套固定的凹槽,往往仅能以最传统方式,一个一个以车刀加工刮挖,之后再行切断,然这种习用品仅能作单一零件加工,且每个零件凹槽的深度均须一一量取,完全无法有效控制,造成品质无法划一(即有深有浅),甚至刮破成为废品,而不自知;再者每一管子的凹槽深度均须借助量具一一量取,走走停停,同时刮完凹槽的管子亦须另外再行切断多次加工,此种种造成管子加工缓慢,无法大量生产,增加成本负担,及操作实施极为不便与不实用,长久以来一直为消费者及生产者所垢病。为克服上述种种缺失,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刀,特别是配合开槽机使用的切刀,其可使切刀在切削、刮削管子时,能全自动,且更具准确、快速、方便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刀,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品质划一,较习品更能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切刀包含壳体、活动块、压缩弹簧、凸轮、顶块、齿盘等,其主要在壳体内设有一凹槽,凹槽旁侧则设一定位槽,以提供一侧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并与定位销作用的设有凹槽的活动块嵌设作前后直线位移,活动块后方另设有顶凸,可与具有弧形高低轨的凸轮相互作用,凸轮后侧则设有顶块及齿盘,利用所设顶片与止片,使凸轮仅作单向旋转,而具有刮、切刀的活动块则因凸轮的旋转而作间歇自动进退。为使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及优点能更为显现,现举一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面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图;图5为图4中的A-A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的侧面图;图7为图6中的B-B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9为图8中的C-C剖面图;图10为本技术活动块与凸轮作用的剖面图(一);图11为本技术活动块与凸轮作用的剖面图(二);图12为本技术装设于开槽机上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装设于开槽机上的另一方向立体图。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其主要包括壳体1、活动块2、压缩弹簧29、凸轮4、顶块5、齿盘57,其中壳体1的中央设一凹孔11,凹孔11的内旁侧则设一定位槽12,其两对侧旁则设有二螺孔13,以供具有长透孔31及透孔32的盖板3由螺栓33螺合;壳体1后方一侧垂直与水平处另设有凸耳15、16,凸耳15、16上并设有螺孔151、161,以供由螺栓18将弧形止片17螺设及提供进刀调整用螺栓19螺设;壳体1的一侧设有一长孔14,以供后述螺设于活动块2上的固定栓10穿套;壳体1的凹孔11内前后分别设有一活动块2及一凸轮4,其中活动块2的前方设有四个盲孔23,其目的则在于提供四个压缩弹簧29穿套,并止顶于封闭于壳体1前方螺孔13的盖板3上,使其产生一向内顶的力量,由于盖板3是在壳体1内置入凸轮4及活动块2后,才利用螺栓33穿过盖板3的透孔32,将其螺设于壳体1的螺孔13上,而使盖板3固定于壳体1外侧,至于盖板3中央的长透孔32则提供活动块2前方置刀槽22所设刮刀26、中央块27及切刀28进出之用,由于为使活动块2于壳体1内不产生旋转,特在活动块2设于壳体1的凹孔11内时,于前者的凹槽21及后者的定位槽12内置一定位销25,如此活动块2即不会发生旋转。由于活动块2前方设有顶凸24,该顶凸24与具有弧形高低轨40的凸轮4作用,因此凸轮4旋转,活动块2即会由其前方顶凸24于凸轮4的高低轨40上作前后位移,且活动块2本身亦受到压缩弹簧29作用,因此活动块2前方的顶凸24则会紧密与凸轮4的弧形高低轨40接合。凸轮4的后端设有具有透孔42的螺杆41,该螺杆41穿套出壳体1的后端,并与一具有轴孔51的顶块5及中央具有定位孔58的齿盘57由螺帽59固定之,而顶块5的内侧另设一螺孔52,其目的在于利用螺栓55将一具有透孔54及钩孔531的顶片53螺锁于顶块5上,此时该顶片53则顶止于设于凸轮4外侧的齿盘57的齿上,而齿盘57的中央定位孔58,提供固定销581穿套于凸轮4的螺杆41上的透孔42,并与齿盘57的中央定位孔58嵌合,使其三者固定成一体,并在其最外侧以一螺帽59锁固。请配合参阅图2、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在壳体1外侧由螺栓33将盖板3固定成一体,同时刮刀26及切刀28可由其中央长透孔31处延伸而出,至于壳体1另一侧所延伸的具有螺杆41的凸轮4(图中未示),其外侧由螺帽59将顶块5及齿盘57固定,且设于壳体1一侧具有螺孔161的凸耳16上的螺栓19,则控制顶块5的摆动范围大小,顶块5的恢复力量,则由拉伸弹簧56达成,拉伸弹簧56设于与顶块5固定的顶片53的钩孔531上及设于壳体1后方的凸耳15中供固定弧形止片17的螺栓18上,使得顶块5上所设的顶片53与设于凸耳15上的弧形止片17相互配合,即顶片53仅能推动齿盘57活动旋转,每次进量到达时,齿盘57另一侧的弧形止片17立即卡止,以防止其回转,而顶块5的旋转幅度则由壳体1的凸耳16上所螺锁的螺栓19顶止控制。请参阅图4、5所示本技术的侧面及剖面图,设于顶块5上的顶片53供推动齿盘57,而其恢复力则由设于顶片53及壳体1的凸耳15上的拉伸弹簧56提供,至于弧形止片17则为防止齿盘57倒转,至于设有弧形高低轨40的凸轮4则提供与活动块2后方的顶凸24作左右位移之用,而图5所示则是顶凸24刚好位于凸轮4的高低轨40的最高处,即设于活动块2内的压缩弹簧29被压缩,而设于活动块2的置刀槽22内的刮刀26及切刀28(图中未示)则伸出于盖板3的最外处。请参阅图6、7所示,本技术的侧面图及不同位置剖面图,滑动块2的凹槽21与壳体1的凹孔11内旁侧的定位槽12内,由一定位销25加以定位,使滑动块2能作直线位移,至于盖板3则利用螺栓33将其螺锁于壳体1上所设的螺孔13上,同时滑动块2上的透孔23内所置的压缩弹簧29则顶于盖板3上。请参阅图8、9所示,本技术的后视图及剖面图,固定栓10穿过壳体1的长孔14,并与滑动块2上所设螺孔20作用,以迫紧设于滑块2前方置刀槽22内刮刀26、中央块27及切刀28,同时滑动块2的凹槽21与壳体1的凹孔11内旁侧定位槽12,由定位销25定位。请参阅图10、11所示为活动块2与凸轮4作用的剖面图,图10表示滑块2后方顶凸24与凸轮4的弧形高低轨40作用于最高点,即滑动块2被推至壳体1的最外侧,且刮刀26、切刀28(图中未示)伸出盖板3外侧最多。图11则表示滑动块2后方顶凸24与凸轮4的弧形高低轨40作用于最低点,即滑动块2被压缩弹簧29顶推至最内侧,同时刮刀26切刀28(图中未示)亦由盖板3外缩回,压缩弹簧29恢复原状,若当凸轮4受齿盘57带动,其与滑动块2后方的顶凸24作用,则会再次经高低轨40的最低处滑动到最高处,反复循环。请参阅图12、13所示,为本技术安装于开槽机上的正反面立体图,开槽机本体6的上方设有握柄63,而其中央设一固定销64,固定销64下方设一由摇柄69转动的小齿轮65,小齿轮65带动下方的大齿轮66及一活动板67旋转,活动板67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刀,其包括壳体、活动块、压缩弹簧、凸轮、顶块、齿盘等,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部设一凹孔,凹孔旁侧设一定位槽,其后方一侧水平及垂直处各设有凸耳,壳体内部凹孔依序设有一凸轮及设有顶凸的活动块,凸轮伸出于壳体外的一侧设有供固定销穿套透孔的螺杆,另一侧则设有与活动块顶凸作用的弧形高低轨,活动块前端中央及四周设有供刮刀、中央块、切刀及压缩弹簧固定的置刀槽及盲孔,其外则设有与壳体的凹孔旁的定位槽相对的供定位销置入而使活动块作直线位移的凹槽,活动块的一侧设一由壳体一侧长孔穿套供迫紧刮刀、中央块及切刀的固定栓螺锁的螺孔,壳体前方外侧设有供刮刀及切刀进出及活动块的压缩弹簧止抵的盖板,凸轮的螺杆上则由螺帽将一具有轴孔的顶块及一中央具有定位孔的齿盘固定,而壳体后侧水平及垂直凸耳则分别设有一防止齿盘倒转的弧形止片及提供顶块拨动进刀幅度大小的螺栓,而顶块上另设供齿盘顶制前进旋转的顶片,并在顶片及垂直凸耳间设一顶块恢复位拉伸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阳曙
申请(专利权)人:擎天制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