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6495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的液晶盒厚相等;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和对应于反射区域的部分,均设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设有一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上还设有一用于增强透射区域液晶盒内水平电场分量的覆盖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实现光线通过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相位延迟量的匹配,并最终达到半透半反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采用光源类型的不同,液晶显示器可分为透射式、反射式和透反式。透反式显示器兼具透射式和反射式液晶显示器的优点,既可以在室内使用,也可以在室外使用。因此,它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的显示设备。为了提升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实现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时间以及更宽的观看视角,具有快速应答特性的蓝相液晶材料逐渐受到重视,其中蓝相是一种介于各相同性态与胆甾相之间的一种液晶相,其存在的温度范围非常狭窄,大约只有rc的温度区间。但是,近年来发现经过高分子稳定化以后的蓝相液晶存在温度范围会大大拓宽,基本可 以满足作为液晶显示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蓝相液晶显示器作为最具有潜能的下一代显示器,具有以下的革命性特征(I)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蓝相液晶是各相同性的,蓝相液晶显示器具有视野角大,暗态好的特点。(2)蓝相液晶显示器的理论响应时间可达到毫秒级以下,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响应时间。(3)由于蓝相液晶的高分子稳定性,在不加电压的情况下是各相同性的,使得它不需要其他的各种液晶显示模式所必须的取向层,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通过采用新的电极结构,可以实现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光线通过液晶层的相位延迟量的相匹配,并最终达到半透半反的显示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的液晶盒厚相等;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和对应于反射区域的部分均设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设有一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上还设有一用于增强透射区域液晶盒内水平电场分量的覆盖层。其中,所述透射区域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隔设置且间距相等,所述反射区域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间隔设置且间距相等。其中,所述覆盖层的厚度为第一预设值,所述透射区域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间距为第二预设值时,整个透射区域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为强度均匀的水平电场。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值的取值范围为1. 8微米I. 4微米。其中,所述液晶层的液晶为正性液晶;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覆盖层上方,且对应于整个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第一取向层;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位于对应于整个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第二取向层。其中,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材料为使正性液晶竖直取向的聚酰亚胺材料。其中,所述液晶层的液晶为监相液晶。其中,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反射区域的的反射层。其中,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置有对应于整个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并且覆盖所述反射层的绝缘层。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有第一偏振片,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第二偏振片。其中,所述覆盖层的材料为树脂材料。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设有一透明电极;第二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和对应于反射区域的部分,均设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间隔设置,所述透明电极上还设有一用于增强透射区域液晶盒内水平电场分量,同时吸收或者减小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竖直电场的覆盖(OC)层。也就是说,整个透射区域采用新的电极结构,反射区域采用IPS模式的电极结构,从而可以实现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光线通过液晶层的相位延迟量的匹配,最终实现半透半反的显示效果,且采用单盒厚的结构可简化工艺的难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盒厚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I不加电压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单盒厚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I加电压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单盒厚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不加电压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单盒厚半透半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2加电压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 一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2 (如彩膜基板);与第一基板2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0 (如阵列基板);设置于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10之间的液晶层5 ;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10之间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的液晶盒厚相等(即液晶层的厚度相等);其中,第二基板10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和对应于反射区域的部分,均设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间隔设置;第一基板2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设有一透明电极3(如透明导电薄膜IT0);透明电极3上还设有一用于增强透射区域液晶盒内水平电场分量的覆盖(0C,Over Coater)层,该OC层同时还可以吸收或者减小透明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竖直电场;所述第一基板2上与透明电极3以及OC层4对应的反射区域的部分,也布满OC层;其中,该OC采用树脂材料,最终保证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液晶盒厚相等。本专利技术的该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采用新的电极结构设计,可以实现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光线通过液晶层的相位延迟量的匹配,最终实现半透半反的显示效果,且采用单盒厚的结构可简化工艺的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列中,如图I和图2所示液晶层5的液晶为正性液晶;第一基板2上还设有位于OC层4上方,且对应于整个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第一取向层11 ;第二基板10上还设有位于对应于整个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第二取向层12 ;其中,第一取向层11和第二取向层12的材料为使正性液晶 竖直取向的聚酰亚胺(以下简称PI)材料,如采用VA模式使正性液晶竖直取向的PI材料,不需要Rubbing (摩擦)工艺,直接依靠PI材料的作用使正性液晶分子的预倾角接近90°,也就是竖直取向。反射区域的反射层8位于第二基板10的衬底基板中;该第二基板10上还设置对应于整个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并且覆盖反射层8的绝缘层13 ;可以将反射层8两边填平,使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整体液晶盒厚相等。所述第一基板2上还设有第一偏振片I,所述第二基板10上还设有第二偏振片9,使进入液晶层的光产生偏振态。透射区域间隔设置的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7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均为dl,反射区域间隔设置的像素电极6和公共电极7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均为d2 ;其中,dl可以等于d2,也可以小于d2 ;且该公共电极7可以是透明导电材料制成的透明电极。如图I所示,当不加电时,当dl = d2或者dl〈d2时,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均没有电场,由于第一取向层11和第二取向层12的设置,使正性液晶层5中的液晶全部竖直取向,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光线经过竖直取向的正性液晶层将不会产生相位延迟量。由于出射光线的偏振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将会被第一基板2上的第一偏振片I完全挡住,实现暗态的显示。如图2所示,当加电时,dl = d2或者dl〈d2时,在透射区域,由于第一基板2上的透明电极以及OC层4的设置,增强了远离第二基板10上的电极位置处的电场强度,通过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透半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包括: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所述透射区域和所述反射区域的液晶盒厚相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和对应于反射区域的部分均设有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基板上对应于透射区域的部分设有一透明电极,所述透明电极上还设有一用于增强透射区域液晶盒内水平电场分量的覆盖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畅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