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614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8 0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包括机架和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于机架的一侧,所述上料架上放置待检测钢管且其支撑面为斜面,所述支撑面的底部设置限位块,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多个输送轮,且所述机架上间隔一定个数的输送轮设置有可翻转的“V”形上料板,所述“V”形上料板平躺设置于机架上,且其一端位于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的正下方,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V”形上料板翻转,所述“V”形上料板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抬高并沿其“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上。上述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适于生产线作业,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探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钢管涡流探伤线上的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钢管生产企业在钢管出厂前,都要对钢管进行探伤检测,以保证出厂钢管的质量,涡流探伤检验方法具有连续、检测速度快、无需与工件表面耦合、检测灵敏度高的特点成为钢管生产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现有的钢管涡流探伤线经过探伤后多采用人工将被检测的钢管上料,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成为大大制约钢管涡流探伤检测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采用自动控制上料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人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涡流探伤人工上料存在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包括机架和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于机架的一侦U,其中,所述上料架上放置待检测钢管且其支撑面为斜面,所述支撑面的底部设置限位块,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多个输送轮,且所述机架上间隔一定个数的输送轮设置有可翻转的“V”形上料板,所述“V”形上料板平躺设置于机架上,且其一端位于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的正下方,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V”形上料板翻转,所述“V”形上料板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抬高并沿其“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上。特别地,所述输送轮均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机架上,且所述输送轮的轮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V”形上料板的折弯处与凹槽水平方向上对应设置。特别地,所述“V”形上料板固定于转轴上,所述转轴装配在设置于机架上的轴承座上,且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连杆与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连接驱动装置。特别地,所述“V”形上料板上安装有胶木板,所述胶木板与待检测钢管接触,以对待测钢管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特别地,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驱动气缸驱动连杆移动,由连杆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V”形上料板向上翻转,所述上料板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抬高并沿上料板的“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上,由输送轮上将待检测钢管送入涡流探伤工段,适于生产线作业,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I提供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的驱动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请参阅图I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包括机架I和上料架2,所述上料架2设置于机架I的一侧,所述上料架2上放置待检测钢管3且其支撑面4为斜面,所述支撑面4的底部设置限位块5,所述机架上通过轴承座6安装有多个输送轮7,所述输送轮7的轮面上设置有凹槽8,且所述机架I上每间隔两个输送轮7设置有一可翻 转的“V”形上料板9,所述“V”形上料板9平躺设置于机架I上,且其一端位于上料架2的支撑面4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3的正下方,所述“V”形上料板9固定于转轴10上,所述转轴10装配在设置于机架I上的轴承座6上,且所述转轴10的一端通过连杆11与传动杆12连接,所述传动杆12连接驱动气缸13。所述“V”形上料板9的折弯处与凹槽8水平方向上对应设置,所述“V”形上料板9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2的支撑面4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3抬高并沿其“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7上。所述“V”形上料板9上安装有胶木板14,所述胶木板14与待检测钢管3接触,以对待测钢管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上料时,驱动气缸13驱动传动杆12移动,传动杆12带动连杆11转动,由连杆11带动转轴10转动,转轴10的转动带动“V”形上料板9向上翻转,所述“V”形上料板9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2的支撑面4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3抬高并沿其的“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7上,由输送轮7上将待检测钢管3送入涡流探伤工段,适于生产线作业,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以上实施例只是阐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事例限制,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包括机架和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于机架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上放置待检测钢管且其支撑面为斜面,所述支撑面的底部设置限位块,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多个输送轮,且所述机架上间隔一定个数的输送轮设置有可翻转的“V”形上料板,所述“V”形上料板平躺设置于机架上,且其一端位于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的正下方,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V”形上料板翻转,所述“V”形上料板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抬高并沿其“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轮均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机架上,且所述输送轮的轮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V”形上料板的折弯处与凹槽水平方向上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上料板固定于转轴上,所述转轴装配在设置于机架上的轴承座上,且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连杆与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连接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上料板上安装有胶木板,所述胶木板与待检测钢管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I或3任一项所述的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气缸。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包括机架和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于机架的一侧,所述上料架上放置待检测钢管且其支撑面为斜面,所述支撑面的底部设置限位块,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多个输送轮,且所述机架上间隔一定个数的输送轮设置有可翻转的“V”形上料板,所述“V”形上料板平躺设置于机架上,且其一端位于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的正下方,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V”形上料板翻转,所述“V”形上料板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抬高并沿其“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上。上述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适于生产线作业,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资源。文档编号G01N27/90GK102944606SQ20121048434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3日专利技术者金仁明 申请人:无锡鑫常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涡流探伤上料机构,其包括机架和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于机架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架上放置待检测钢管且其支撑面为斜面,所述支撑面的底部设置限位块,所述机架上安装有多个输送轮,且所述机架上间隔一定个数的输送轮设置有可翻转的“V”形上料板,所述“V”形上料板平躺设置于机架上,且其一端位于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的正下方,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组件驱动“V”形上料板翻转,所述“V”形上料板翻转到一定高度时将上料架的支撑面的最底部的一根待检测钢管抬高并沿其“V”形斜面送入输送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仁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鑫常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