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242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7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20份、黄芩5~15份、半夏5~15份、党参5~20份、炙甘草5~15份、赤芍5~20份、白芍5~20份、川芎5~20份、桃仁5~20份、茜草5~20份、生姜5~15份、牡丹皮5~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益气养血的功效,其治疗经行发热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证,经净后发热自然退净或稍退者,称为“经行发热”。以育龄期妇女多见。常伴发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西医无根治的特效方法,只能对症治疗,其存在疗效不理想的不足。中医认为,经行发热多因经期感受外邪、阴虚生热、血虚挟滞或血热外泛等所致。·针对经行发热的发病机理,以调气血、和营卫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西医对经行发热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 20份、黄芩5 15份、半夏5 15份、党参5 20份、炎甘草5 15份、赤苟5 20份、白苟5 20份、川弯5 20份、桃仁5 20份、茜草5 20份、生姜5 15份、牡丹皮5 20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0份、黄芩6份、半夏6份、党参10份、炙甘草6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川芎10份、桃仁10份、茜草10份、生姜6份、牡丹皮10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中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中敛汗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茜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功效;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益气养血之功效,对经行发热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0. 7%,治愈率达69. 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log、黄芩6g、半夏6g、党参10g、炙甘草6g、赤芍10g、白芍10g、川芎10g、桃仁10g、茜草10g、生姜6g、牡丹皮10g。实施例2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20g、黄芩10g、半夏5g、党参15g、炙甘草10g、赤芍20g、白芍5g、川芎15g、桃仁20g、茜草12g、生姜8g、牡丹皮5g。实施例3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5g、炙甘草15g、赤芍5g、白芍Sg、川芎20g、桃仁5g、茜草15g、生姜10g、牡丹皮20g。实施例4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g、黄芩12g、半夏15g、党参12g、炙甘草5g、赤芍Sg、白芍20g、川芎5g、桃仁12g、茜草20g、生姜5g、牡丹皮15g。实施例5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5g、黄芩5g、半夏10g、党参20g、炙甘草12g、赤芍15g、白芍12g、川芎Sg、桃仁Sg、茜草5g、生姜15g、牡丹皮12g。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观察病例43例,年龄15岁 43岁,病程为I 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经期发热,体温37. 5°C 39 °C,发热时间最短I天半,最长7天。二、诊断依据 (1)发热见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呈周期性发作2次以上者; (2)应与月经期间外感发热相鉴别。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五天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温热服用。四、疗效评定 (1)治愈发热消失,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 (2)好转发热减轻,或热退后3个月经周期内又见复发; (3)未愈经行发热无变化。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I 6个疗程,治愈30例,好转9例,无效4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 病例I:王某,32岁,已婚。经行发热一年半,每至经期第三天发热,体温3 8 3 8. 5 °C左右,伴腹痛、月经量多,夹有瘀块,不思饮食,形瘦面黄。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剂,脘胀已舒,纳仍欠佳,口苦、腰酸乏力,头晕心慌,大便尚畅;续服5剂,服药时月经来临,发热较前减轻,痛经未作;继续服用10剂,下一经期来临后,发热已平,腹痛未作,经量亦趋正常。随访三月,每值经期正常。病例2 :陈某,21岁,未婚。经行时兼发高热,下腹刺痛,经历7日,经净后发热亦退,成为规律。诊断为经行发热。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5剂后,经来当日再度出现发热,但较上次为轻,伴下腹刺痛。经期内再服用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 5齐IJ,药后经尽热退,下腹刺痛消失。继续服用15剂,随访三月,每月经来不再发热。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 20份、黄芩5 15份、半夏5 15份、党参5 20份、炙甘草5 15份、赤芍5 20份、白芍5 20份、川弯5 20份、桃仁5 20份、茜草5 20份、生姜5 15份、牡丹皮5 20份。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0份、黄芩6份、半夏6份、党参10份、炙甘草6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川芎10份、桃仁10份、茜草10份、生姜6份、牡丹皮10份。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20份、黄芩5~15份、半夏5~15份、党参5~20份、炙甘草5~15份、赤芍5~20份、白芍5~20份、川芎5~20份、桃仁5~20份、茜草5~20份、生姜5~15份、牡丹皮5~20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益气养血的功效,其治疗经行发热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文档编号A61P29/00GK102940861SQ201210347290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经行发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20份、黄芩5~15份、半夏5~15份、党参5~20份、炙甘草5~15份、赤芍5~20份、白芍5~20份、川芎5~20份、桃仁5~20份、茜草5~20份、生姜5~15份、牡丹皮5~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晖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