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和包括该驱动器的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6180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种发光模块(10)的驱动器(100),包括驱动单元(1)和与其连接的控制单元(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单元(3),其中所述连接单元(3)包括多个分别分配给对应的发光模块(10)的编码单元,所述编码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单元(2)提供表征不同发光模块(10)的编码信号(S1),并且所述控制单元(2)将至少根据所述编码信号(S1)产生的控制信号(S2)发送给所述驱动单元(1),所述驱动单元(1)发出与所述发光模块(10)相匹配的驱动信号(S3)。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该驱动器的照明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器和包括该驱动器的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驱动器和一种包括该驱动器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驱动器可以被改进,以便利用简单调整获得的各种输出电流来驱动不同特性编号 (Bin)和类型的发光模块、例如LED阵列。在此存在的问题是,用户如何对该驱动器进行调整,以匹配于安装在照明装置中的各种发光模块、特别是具有不同的预定特性编号和类型的LED阵列。如果用户选择的驱动器和需要驱动的发光模块不匹配,则例如会导致驱动电路过载、或者损坏发光模块。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LED产品上清楚地标注了该产品的识别标签,在该识别标签中包含有物料清单、即所谓的BOM表。用户通常只能根据LED产品的识别标签为其选择购买一对一使用的驱动器。这种驱动器自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通用性较差,需要用户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选择适合的驱动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新型驱动器,这种驱动器通用性强、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可调整性和用户友好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一种用于多种发光模块的驱动器,包括驱动单元和与其连接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单元,其中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多个分别分配给对应的发光模块的对应的编码单元,所述编码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单元提供表征不同发光模块的编码信号,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将至少根据所述编码信号产生的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发出与所述发光模块相匹配的驱动信号。根据本技术的驱动器在自身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类似于编码的方式为不同的发光模块提供不同的驱动信号。“编码单元”可以理解为是动态的,在此是指可以取决于需要连接的发光模块的特性而被调整或改变的编码单元。用户可以改变同一个连接单元中的编码单元,由此产生不同的编码信号以驱动不同的发光模块。“编码”在此并不是计算机程序方面的编码技术,而是对多个表征不同发光模块的信息的一种组合方式。根据本技术提出,所述连接单元是包括多个连接端口对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单元包括通过不同的连接端口对的选择性接通构成的编码单元。在此情况下,连接单元例如可以直接被用户手动控制,以插接连接的方式将电连接件插入一个或多个的连接端口对中,由此获得可直接识别出的各种编码单元。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替换,所述连接单元是接收器,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由根据不同发光模块的信息进行定义的多个帧的组合构成的编码单元。在此情况下,连接单元中的各种编码单元是从外部接收的不可见的、例如数字化的数据包或指令。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驱动信号为用于对应的所述发光模块的驱动电流。驱动器可以为每种发光模块提供相应的驱动电流。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连接单元包括由配属于各个连接端口对的电阻构成的电阻阵列和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端口对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和地电位之间的跳线连接单元,通过跳线连接单元将总电阻值可变的所述电阻阵列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和地电位之间形成相应的编码单元,所述编码单元提供作为所述电阻阵列的总电阻值的所述编码信号。根据需要被驱动的发光模块的型号可以调整电阻阵列中各个电阻的接通情况。被驱动的发光模块不同,与其相匹配的编码信号也相应改变,电阻阵列内部的电阻连接情况也随之改变。一个或多个电连接件、例如导线可以作为跳线连接单元,将电阻阵列连接在控制单元和地电位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连接端口对包括位于所述连接单元一侧的外部端口对和位于另一侧的内部端口对,所述内部端口对中的一个端口接地, 另一端口经过所述电阻阵列中相匹配的电阻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外部端口对和所述内部端口对一一对应。每个内部端口对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电阻阵列中的相对应的电阻的各一端,因此通过将电连接件插入外部端口对中可以改变内部端口对的两个端口之间的电连接情况。例如将外部连端口对的两个端口短接,可以使相应的内部端口对的两个端口电连接,以改变电阻阵列的有效总电阻。也就是说,在将匹配于这个或这些外部端口对的内部端口对的两个端口彼此电连接的情况下,可以使总电阻值可变的电阻阵列连接在地电位和控制单元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连接单元设计为跳线连接器, 所述跳线连接器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外部端口对和所述内部端口对分别形成在所述壳体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例如在壳体的正面,可以利用作为跳线连接单元的导线将一个或几个外部端口对短接,在壳体的背面可以连接相应的内部端口对在地电位和控制单元之间形成电流支路。作为跳线连接单元的导线可以飞线的形式插接在跳线连接器的外部端口对中。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壳体和所述电阻阵列集成为一个整体。电阻阵列可以以集成的方式设置在壳体内部靠近控制单元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还包括电连接所述发光模块两端的第一输出引线和第二输出引线,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引线从所述壳体中引出。用于分别连接发光模块正负极的导线可以经过第一和第二输出引线和驱动单元连接。此外,这样设计的连接单元可以作为可拆分的插接连接件,将驱动器中的驱动单元和发光模块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发光模块之间的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将从所述发光模块采集的检测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检测信号和所述编码信号向设计为功率回路的所述驱动单元发出所述控制信号。通过设置检测单元,可以准确迅速地根据检测信号和编码信号来调整向驱动单元发出的驱动信号。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控制单元为LM3421或LM3423 类型的控制器,所述电阻阵列的一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CSH端。在此情况下,控制单元、 即微控制器MCU根据从CSH端获得的编码信号和从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信号来生成例如由 GATE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电阻阵列由多个联电串联而成5或并联而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合理地选择由一定数量的电阻组成的并联或串联电阻阵列,以获得电阻阵列的所期望的总阻值。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连接单元对从外界的电子控制单元接收到所述编码单元解码获得I/o信号形式的所述编码信号,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编码信号编码生成控制信号,所述驱动单元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并为所匹配的发光模块提供所述驱动信号。例如可以通过外部的计算机或类似的编程设备进行编程,并且借助于可以发出无线信号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向驱动器发出包含待驱动的发光模块的特性编号和/或类型信息的编码信号。驱动器内部的控制单元、例如MCU也具有相应的编码功能,由此可以对经过连接单元获得的I/O信号进行内部编码,以生成用于驱动发光模块的驱动信号。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编码信号包含不同发光模块的特性编号和/或类型信息。特性编号信息是所谓的BIN信息,类型信息是所谓的Type信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提出,所述连接单元为具有解码功能的 LIN接收器或CAN接收器。这种接收器具有解码器的功能,例如可以安装在驱动器壳体上, 用于接收通过LIN/CAN或其他适合的总线协议传输的无线信号并对其进行解码。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种发光模块(10)的驱动器(100),包括驱动单元(1)和与其连接的控制单元(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单元(3),其中所述连接单元(3)包括多个分别分配给对应的发光模块(10)的编码单元,所述编码单元分别向所述控制单元(2)提供表征不同发光模块(10)的编码信号(S1),并且所述控制单元(2)将至少根据所述编码信号(S1)产生的控制信号(S2)发送给所述驱动单元(1),所述驱动单元(1)发出与所述发光模块(10)相匹配的驱动信号(S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翔杨龙山钟海强毛峻伟
申请(专利权)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