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46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工具,不失去对马达的冷却风进行整流的以往的挡板的功能地缩短具备该马达的电动工具的轴线方向的全长。在马达(2)的定子(21)的后侧组装有与马达壳体(11)及定子(21)分体的挡板(5)。挡板形成为内周边缘(51)比绕组中继部(23a)的保持导向件(27)更靠近内侧的圆环板形状,马达(2)的冷却风从前侧向后侧通过其开口部。由此,在马达内通过的冷却风的流道被聚拢至线圈位置而有效地冷却线圈。在挡板(5)上形成从内周边缘(51)切掉的弧形切口(52),保持导向件(27)与弧形切口嵌合至前端在挡板(5)的后表面露出。这样,从轴向观察时,整个挡板位于与保持导向件重叠的位置而缩短轴向的全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
本技术涉及具备隔着轴线而成对开结构的马达壳体、和作为组装体而收容于该马达壳体内的马达,并且以该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作为以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工具,以往所使用的电动工具的一部分示于图11及图12。如图11所示,该电动工具的马达101具备对马达壳体100进行固定的外侧的定子 102、以及相对于该定子102旋转的内侧的转子103。另外,如图12所示,在马达101内的定子102和转子103的缝隙,沿着轴线方向形成有对马达101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的流道。与该马达101 —起,传递转矩的旋转轴104、将冷却风送出的送风风扇105等的各部件互相组装起来,并以组装体的状态收容于马达壳体100内。该马达壳体100为隔着所收容的马达的轴线而成对开结构,并在马达壳体100的内壁上预先一体成型有对上述冷却风进行整流的整流板106等起各种功能的肋。根据该整流板106的整流功能,冷却风的轴线方向的流道被聚拢至定子的内侧,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马达101的工作中特别发热的线圈107进行冷却。此外,作为相关联的技术,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装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290218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图11及图12所示的技术中,由上述马达101等各部件构成的组装体,从轴线的侧方组装到预先一体成型有整流板106的马达壳体100的一方,并覆盖马达壳体100的另一方,从而使组装体收容于马达壳体100内。为此,在整流板106和定子102的轴向的一端之间需要设置缝隙,即,用于进行该收容工序的空间上的富余。假如使一体成型于马达壳体100的整流板106的成型位置过度地靠近马达101侧,则由于该整流板106的成型形状被限定为,不会阻碍马达101从轴线的侧方进行组装的形状,因此失去将冷却风的流道聚拢至定子102的内侧的整流功能,而不能对线圈107进行有效地冷却。另外,为了能够成型整流板106,整流板106自身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厚度。因此,在利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电动工具的构造中,存在用于进行马达的收容工序的缝隙、和整流板自身的厚度,妨碍缩短该电动工具轴线方向上的全长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此类问题点而提出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不失去对马达的冷却风进行整流的以往的整流板的功能地,缩短具备该马达的电动工具的轴线方向的全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采用以下的方案。本技术的第一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具备隔着轴线而成对开结构的马达壳体、以及作为组装体而收容于该马达壳体内的马达,并以该马达为驱动源,该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作为组装体的马达具备固定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定子、以及相对于该定子旋转的转子,在该马达内沿着轴线方向形成有对该马达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的流道,在该马达的定子的成为冷却风的下游侧位置的端部上,具备与上述马达壳体分体形成的整流板, 该整流板配设为以向轴心方向对上述冷却风的流道进行聚拢的方式组装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周壁部,且,该整流板的配设位置被配设成在从轴线方向观察时,整流板的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马达的定子的端部重叠。根据该构成,与马达壳体分体形成的整流板,配置于定子的成为冷却风的下游侧位置的端部,且,其配设位置被配设成在从轴线方向观察时整流板的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马达的定子的端部重叠。因此,在轴向的全长中,缩短了马达收容于马达壳体的收容工序时以往所需要的整流板和定子端的缝隙、以及在整流板的厚度中的与定子的端部重叠的部分的宽度。因此,能够不失去对马达的冷却风进行整流的以往的整流板的功能地,缩短具备该马达的电工工具的轴线方向的全长。根据第一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本技术的第二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整流板的配设位置在从轴线方向观察时被配设为,整流板的整个厚度与上述马达的定子的端部重叠。根据该构成,对于整流板而言,从轴线方向观察时,整流板的整个厚度与马达的定子的端部重叠。因此,除了第一技术的效果之外,还缩短了轴向的全长中的整流板的整个厚度。因此,能够不失去对马达的冷却风进行整流的以往的整流板的功能地,更进一步缩短具备该马达的电动工具的轴线方向的全长。根据第一或第二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本技术的第三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上述定子在其冷却风的下游侧具备保持部,上述整流板被设置成以不能绕轴线相对于该保持部旋转的状态与该保持部卡合,该保持部将跨越多个线圈的绕组的中继部保持于该定子的规定位置。根据该构成,上述整流板以不能绕轴线相对于保持部旋转的状态与该保持部卡合。由此,利用为了将跨越多个线圈的绕组的中继部保持于定子的规定位置而以往所需要的保持部,能够以不能绕轴线旋转的方式固定上述整流板。根据第一到第三中任一项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本技术的第四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整流板和上述定子之间,具备在轴线方向上将该整流板组装于该定子的组装机构。根据该构成,由于具备在轴线方向上将上述整流板组装于定子的组装机构,所以作为将马达组装体收容至马达壳体内的轴线方向上的临时定位,能够将整流板组装于马达的定子。由此,能够将马达组装体和整流板以互相组装的状态收容于马达壳体内。因此,能够将马达及整流板容易地收容于马达壳体内。根据第一到第四中任一项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本技术的第五技术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整流板的外周边缘形成槽部,在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周壁部设有与该整流板的槽部嵌合的肋,通过该嵌合而将该整流板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周壁部进行定位并组装。根据该构成,对于设置于定子的整流板而言,设置于其外周边缘的槽部与设置于马达壳体的内周壁的肋嵌合。由此,在整流板的外周边缘和马达壳体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由该嵌合而具有弯曲的缝隙的迷宫式构造,进行密封。因此,能够抑制冷却风从马达壳体的内4壁和整流板之丨B]泄漏。根据第一技术,不失去对马达的冷却风进行整流的以往的整流板的功能地, 缩短具备该马达的电动工具的轴线方向的全长。根据第二技术,不失去对马达的冷却风进行整流的以往的整流板的功能地, 更进一步缩短具备该马达的电动工具的轴线方向的全长。根据第三技术,能够进行整流板相对于定子的周向的定位。根据第四技术,能够使马达及整流板容易地收容于马达壳体内。根据第五技术,能够抑制冷却风从马达壳体的内周壁部和整流板的外周边缘泄漏。附图说明图I是在取下右侧壳体的状态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I的马达壳体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于马达壳体内的冷却风的流道以及挡板的配设位置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从内周面侧观察左侧的马达壳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将挡板组装于马达的定子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将挡板组装于马达的定子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在取下右侧的马达壳体的状态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的马达壳体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形成于马达壳体内的冷却风的流道以及挡板的配设位置的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将挡板组装于马达的定子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将挡板组装于马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工具,其具备隔着轴线而成对开结构的马达壳体、以及作为组装体而收容于该马达壳体内的马达,该电动工具以该马达为驱动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组装体的马达具有相对于所述马达壳体被固定的定子、以及相对于该定子旋转的转子,在该马达内沿着轴线方向形成有对该马达进行冷却的冷却风的流道,在该马达的定子的成为冷却风的下游侧位置的端部上,具备与所述马达壳体分体形成的整流板,该整流板配设为以向轴心方向对所述冷却风的流道进行聚拢的方式组装于所述马达壳体的内周壁部,且该整流板的配设位置被配设成在从轴线方向观察时,整流板的厚度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马达的定子的端部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晃长坂英纪熊谷龙之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