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乃千专利>正文

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6108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2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用以装设在外部电路板上,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部电路板、端子组件及发光组件;绝缘本体具有前端插孔、邻近前端插孔的容置槽、及封盖绝缘本体一端的后盖,内部电路板设置于容置槽内,端子组件设置在绝缘本体内并电性连接内部电路板与外部电路板,发光组件设置在绝缘本体内且具有邻近前端插孔的发光体及连接发光体并朝向后盖延伸的接脚,一部分的接脚在后盖内壁弯折并电性连接外部电路板。借此,该连接器组装方便且能够保护发光组件的接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各种不同的连接器,这类连接器通常被装设在外部电路板上且其前端设有插孔,用以供一条连接线(例如网络连接线)插入。为了方便使用者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时候能够看清楚插孔的位置而将连接线正确地插入该插孔内,连接器的内部在邻近插孔的位置设有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电性连接至该外部电路板以取得所需电力而发光照亮插孔的位置。另外,现有的连接器中也设有滤波模块,用以将连接器接收的外部网络信号进行滤波动作,滤除不必要的噪声,并保留实际有用的信号。 发光组件具有两个以上接脚,这些接脚必须电性连接至该外部电路板,现有的一种方式是将发光组件的接脚以焊接方式连接至内部电路板,该内部电路板再通过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至该外部电路板。然而,这样的方式组装不易,且有限的内部空间中还要装入滤波模块,进一步增加了组装上的困难性。另一种现有的方式是将发光组件的接脚穿过绝缘本体内部的隔板,然后再沿着该隔板朝下弯折而电性连接至该外部电路板,而使隔板位于滤波模块与接脚之间。但随着连接器的日益小型化,连接器的内部增设隔板,无疑是压缩了连接器内的容置空间。另外,发光组件的接脚必须先穿过隔板才能弯折,所以在组装时,发光组件的接脚不能先弯,不仅增加了组装的困难性,穿过隔板且尚未弯折的接脚可能也会在组装的过程中断裂。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成为本技术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组装方便且能够保护发光组件的接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用以装设在外部电路板上,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前端插孔、邻近该前端插孔的容置槽、及封盖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后盖;内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端子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内并电性连接所述内部电路板与所述外部电路板;至少一个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个所述发光组件具有邻近所述前端插孔的发光体及连接该发光体并朝向所述后盖延伸的两个以上接脚,一部分的所述接脚在所述后盖内壁弯折并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路板。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接脚具有平行于所述外部电路板的水平段及垂直连接该水平段的垂直段,该垂直段相对于所述水平段弯折而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路板。进一步地,所述后盖的内壁具有供所述接脚的所述垂直段穿接的两个以上槽沟。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的内部还设有供所述发光组件容置的穿槽,该穿槽位于所述前端插孔及所述容置槽的上方,所述发光组件的水平段穿设在所述穿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端插孔内并电性连接所述内部电路板的两个以上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的端子基座、及电性布设在所述端子基座上并电性连接所述内部电路板与所述外部电路板的两个以上导电端子。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滤波组件,该滤波组件容置在所述端子基座内。进一步地,该连接器还包括屏蔽外壳,该屏蔽外壳包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外。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电路板设有供所述接脚的所述垂直段穿接的两个以上穿孔、以及供所述导电端子穿接的两个以上通孔。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由于本技术的连接器设有后盖,在连接器的其它零件(例如内部电路板、端 子组件与发光组件)都已组装到连接器的内部之后,后盖才封盖在绝缘本体的一端,因此,组装相当方便。另一方面,由于发光组件的一部分接脚在后盖内壁弯折并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路板,所以发光组件的接脚可以先弯折成预定形状,然后再将整个发光组件装设在绝缘本体内,最后再将后盖封盖在绝缘本体的一端,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可以保护发光组件的接脚免于断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透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透视示意图,其包覆有屏蔽外壳;图5为本技术的组合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装设在外部电路板上的组合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连接器100外部电路板110穿孔120通孔130固定孔20绝缘本体21前端插孔22容置槽23后盖231槽沟24穿槽25固定脚30内部电路板40端子组件41连接端子42端子基座43导电端子50发光组件51发光体52接脚521水平段522垂直段60滤波组件70屏蔽外壳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参考图I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I (以下简称为连接器I),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连接器I用以装设在外部电路板100上。本技术的连接器I包括绝缘本体20、内部电路板30、端子组件40、及至少一个发光组件50。如图I和图2所示,绝缘本体20大致成矩形且具有前端插孔21、邻近该前端插孔21的容置槽22、及封盖该绝缘本体20 —端的后盖23。前端插孔21供一条外部的连接线(未显示)插入,容置槽22用以容置内部电路板30与端子组件40,后盖23用以在连接器I内部的零件装入后封盖住绝缘本体20的一端。另外,在绝缘本体20的内部且位于前端插孔21与容置槽22的上方,设有至少一个穿槽24,供发光组件50设置于其中。更明确地说,从图5可以看出,穿槽24位于绝缘本体20内部的上缘,即位于前端插孔21与容置槽22的上方,致使发光组件50的前端可以暴露在前端插孔21的上方而让使用者能够清楚看到前端插孔21的位置。 参考图3至图6,内部电路板30设置在容置槽22内,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内部电路板30是以水平方向设置在容置槽22内,换句话说,内部电路板30是以平行于外部电路板100的方式设置在绝缘本体20内。内部电路板30上设有电子电路,用以处理连接线传来的信号。端子组件40设置在绝缘本体20内并电性连接该内部电路板30与所述外部电路板10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端子组件40包括设置在该前端插孔21内并电性连接内部电路板30的两个以上连接端子41、设置在容置槽22内的端子基座42、及电性布设在该端子基座42上并电性连接内部电路板30与外部电路板100的两个以上导电端子43。从图5可以看出,连接端子41通过内部电路板30与端子组件40的导电端子43产生电性连接,进而电性连接至外部电路板100。发光组件50设置在该绝缘本体20内,每一个发光组件50具有邻近前端插孔21的发光体51及连接发光体51并朝向后盖23延伸的两个以上接脚5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发光组件50为发光二极管,其设置在绝缘本体20上部的穿槽24内,且使发光体51位于前端插孔21的上方,接脚52位于穿槽24内并朝后延伸至后盖23。另外,一部分的这些接脚52在后盖23内壁弯折并电性连接外部电路板100。为了达到连接器I与外部电路板100之间的电性连接,外部电路板100设有供发光组件50的接脚52穿接的两个以上穿孔110、供导电端子43穿接的两个以上通孔120、以及供绝缘本体20的固定脚25穿接固定的固定孔130。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滤波组件60,其容置在端子组件40的端子基座42内。本技术的连接器I还包括屏蔽外壳70,其包覆在绝缘本体20外产生电磁屏蔽作用。为了使发光组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发光组件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以装设在外部电路板上,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具有前端插孔、邻近该前端插孔的容置槽、及封盖所述绝缘本体一端的后盖;内部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端子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内并电性连接所述内部电路板与所述外部电路板;以及至少一个发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个所述发光组件具有邻近所述前端插孔的发光体及连接该发光体并朝向所述后盖延伸的两个以上接脚,一部分的所述接脚在所述后盖内壁弯折并电性连接所述外部电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张乃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