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软电缆,包括位于中心的缆芯,在缆芯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带、内护套、加强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动力线芯、控制监视线芯,其中所述控制监视线芯包括控制线芯、监视线芯和半导电层,所述监视线芯缠绕设置于控制线芯的外面,所述半导电层挤包在所述监视线芯的外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控制线芯和监视线芯设计为一个整体的控制监视线芯并分别加强,控制线芯和监视线芯相互提升强度和韧性,从而能大大提高采煤机软电缆的耐弯曲、拉伸、拖曳性能、抗挤压及抗拉能力,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具体说是一种采煤机用软电缆。
技术介绍
煤炭行业用的采煤机电缆中的控制线芯主要起到传输控制信号的作用,是采煤机的关键配套部件,但由于采煤机电缆在工作时频繁弯曲和移动,容易受到外力或碰触异物造成损伤,导致电缆处于带病工作状态,易出现控制线芯断裂的现象,控制线芯一旦断芯,将无法正确输出电磁信号,并造成设备停止转动。因此采煤机软电缆中的控制线芯易断芯、使用寿命短是目前制约采煤机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电缆中的设备监视线芯担负实现对整个系统完整性的连续监视的功能,当系统发生意外时,监视线芯电流将导致监视保护器动作,及时切断电源,以对电缆保修,如果监视线芯截面较小,也易断芯,影响监视线芯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普通采煤机控制线芯、监视线芯易断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的采煤机软电缆。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机软电缆,包括位于中心的缆芯,在缆芯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带、内护套、加强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动力线芯、控制监视线芯,其中所述控制监视线芯包括控制线芯、监视线芯和半导电层,所述监视线芯缠绕设置于控制线芯的外面,所述半导电层挤包在所述监视线芯的外面。其中,所述动力线芯为三根并且两两相切设置,在三根动力线芯的中心空隙处设置有填充;所述控制监视线芯也为三根,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根动力线芯之间。其中,所述控制线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控制线芯加强芯、镀锡铜丝控制线芯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监视线芯缠绕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面。所述控制线芯加强芯由多根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绞合而成。其中,所述监视线芯包括监视线芯加强芯和镀锡铜丝监视线芯导体,所述监视线芯加强芯和监视线芯导体同向编织。所述监视线芯导体有多根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监视线芯加强芯中。所述监视线芯加强芯由多根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编织而成。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将控制线芯和监视线芯设计为一个整体的控制监视线芯并分别加强,控制线芯和监视线芯相互提升强度和韧性,从而能大大提高采煤机软电缆的耐弯曲、拉伸、拖曳性能、抗挤压及抗拉能力,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三根整体的控制监视线芯放置于三根动力线芯之间,形成3+3对称结构,缆芯排列紧密,结构紧凑而稳定;3)本技术的监视线芯导体由镀锡铜导体加镀锌钢丝或芳纶丝束丝后采用编织机同向编织形成,从而消除了现有采用双向编织带来的接触电阻,监视线芯外再挤包半导电层来保证监视线芯正常工作;4)本技术的内外护套均采用抗拉,高强度,耐弯曲,耐磨护套料,进一步提升了电缆的各项性能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采煤机软电缆,包括位于中心的缆芯I和依次包覆设置于缆芯I外的半导电带2、内护套3、加强层4和外护套5。加强层4兼作地线,采用镀锡铜丝与镀锌钢丝或者镀锡铜丝与芳纶丝编织或缠绕。内护套3和外护套5均采用抗拉,高强度,耐弯曲,耐磨护套料。缆芯I包括三根两两相切设置的动力线芯11、三根控制监视线芯和填充15,填充15设置在三根动力线芯11的中心空隙处;三根控制监视线芯分别设置在相邻两根动力线芯11之间。每根控制监视线芯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控制线芯12、监视线芯13和半导电层14,控制线芯1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绞合的由镀锌钢丝或芳纶丝制成的控制线芯加强芯、采用镀锡铜丝控制线芯导体和绝缘层;监视线芯13包括由多根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绞合而成的监视线芯加强芯和多根采用镀锡铜丝的监视线芯导体,监视线芯导体均匀分布在监视线芯加强芯中,监视线芯加强芯和监视线芯导体采用编织机取其中一半的锭子同向编织缠绕而成;监视线芯13缠绕设置于控制线芯12的绝缘层外。由于将控制线芯12和监视线芯13设计为一个整体的控制监视线芯,这样控制线芯12和监视线芯13可以互为支撑,又同时各自分别包括加强芯,进一步提升了控制监视线芯的抗拉耐弯曲性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缆芯(1),在缆芯(I)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带(2)、内护套(3)、加强层(4)和外护套(5);所述缆芯(I)包括动力线芯(11)、控制监视线芯,其中所述控制监视线芯包括控制线芯(12)、监视线芯(13)和半导电层(14),所述监视线芯(13)缠绕设置于控制线芯(12)的外面,所述半导电层(14)挤包在所述监视线芯(13)的外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线芯(11)为三根并且两两相切设置,在三根动力线芯(11)的中心空隙处设置有填充(15);所述控制监视线芯也为三根,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根动力线芯(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芯(1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控制线芯加强芯、镀锡铜丝控制线芯导体和绝缘层,所述监视线芯(13)缠绕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外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线芯加强芯由多根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绞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线芯(13)包括监视线芯加强芯和镀锡铜丝监视线芯导体,所述监视线芯加强芯和监视线芯导体同向编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线芯导体有多根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监视线芯加强芯中。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监视线芯加强芯由多根镀锌钢丝或芳纶丝编织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煤机软电缆,包括位于中心的缆芯,在缆芯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带、内护套、加强层和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动力线芯、控制监视线芯,其中所述控制监视线芯包括控制线芯、监视线芯和半导电层,所述监视线芯缠绕设置于控制线芯的外面,所述半导电层挤包在所述监视线芯的外面。本技术将控制线芯和监视线芯设计为一个整体的控制监视线芯并分别加强,控制线芯和监视线芯相互提升强度和韧性,从而能大大提高采煤机软电缆的耐弯曲、拉伸、拖曳性能、抗挤压及抗拉能力,延长了电缆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H01B7/17GK202749120SQ20122012622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魏金蓉, 周亚玲 申请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煤机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缆芯(1),在缆芯(1)的外面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带(2)、内护套(3)、加强层(4)和外护套(5);所述缆芯(1)包括动力线芯(11)、控制监视线芯,其中所述控制监视线芯包括控制线芯(12)、监视线芯(13)和半导电层(14),所述监视线芯(13)缠绕设置于控制线芯(12)的外面,所述半导电层(14)挤包在所述监视线芯(13)的外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金蓉,周亚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