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加工由摩擦辊驱动的轮对的方法及实施方法的机器技术

技术编号:83593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削加工轮对的方法,轮对的轮子具有一个工作面和一个带凸缘顶的凸缘,轮对被夹持在定心机构中并经过至少一个摩擦辊来驱动和/或支承,所述的摩擦辊可借助贴紧力靠在轮对至少一个辊子的圆周面上且在贴紧力作用下能够跟随瞬时接触面的径向位置变化。该方法是为防止产生断面误差和切屑滚压并避免产生嗄嗄声和滑转的危险。上述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即在至少一个凸缘的凸缘顶上由切削形成一个与轮对轴的旋转轴线同心的圆周面,然后,在后续切削期间在上述同心的圆周面上驱动轮对。(*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削加工轮对的方法,该轮对的轮子具有一个工作面和一个带有凸缘顶的凸缘,在该方法中,轮对被夹持在中心位置并通过至少一个由贴靠力靠在轮对的至少一个轮的圆周面上的摩擦辊来驱动和/或支承,摩擦辊在贴靠力作用下能够跟随瞬时接触面的径向位置变化,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实现上述方法的机器。上述类型的方法已经由DE-OS3931747和DE-PS3809250而公知。轮对借助靠在其轮子工作面上的摩擦辊来驱动以进行再成型,摩擦辊可以跟随工作面的径向位置变化。再成型时,材料在摩擦辊之下被车削掉并到达一个过渡区,进一步切削加工时则将已经再成型的工作面部分靠到摩擦辊上,以便能够继续驱动工作面。由未加工的轮圆周面到已经再成型的轮圆周面的摩擦辊的上述过渡区已经公开并可以由DE-PS4001793、图3、4、6、8、10、12及相应的说明书部分而得知。用该方法可以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切削。但该方法的应用表明,摩擦棍会将产生的车 滚压入轮子已经再成型的表面内并在那里形成不允许的划痕。此外,在摩擦辊由还未加工的轮圆周面向已经再成型好了的轮圆周面上过渡时,摩擦辊会在其所属的轮上作用一个轴向力,该力进一步作用在轮对上并引起轮对变形,这种变形会造成正在再成型工作面区域的断面形状误差。此外,特别是在由轮圆周面的未加工部分向轮圆周面已经再成型好的部分的过渡阶段,摩擦辊可能会依据切削深度而出现不希望的滑转,这将损坏车削刀具及摩擦辊,并且在已经再成型的截面部分留下不允许的划痕。按照DE-PS1286371及DE-AS1124782所公开的装置,轮对是由靠在其轮上的摩擦辊支承和驱动的。在加工工作面时摩擦辊靠在轮的凸缘上驱动并随后换位,以便在随后的凸缘加工中靠在工作面上驱动。在此,轮对无顶尖地支承在摩擦辊上并且摩擦辊自身刚性地安装在加工位置。在工作面上驱动时,也存在着切 滚压的危险。由于工作面再成型时轮对由摩擦辊在凸缘上驱动,那么对于安装在由凸缘润滑而运行的车辆上的轮对来说,在切削时轮对凸缘上粘附的油层会使摩擦辊产生滑转,从而降低了机械效率,且损坏车削刀具和摩擦辊,在已经再成型好的截面部分也会出现不允许的划痕。此外,在再成型时并于凸缘上驱动轮对时,由于回转偏差或凸缘顶的外形缺陷可能会产生嘎嘎声。DE-OS3102091公开了一种再成型轮对的轮子的方法和装置,其中,轮对由摩擦辊驱动,摩擦辊在贴靠力作用下靠在轮对的轮子上并能够跟随瞬时接触面的径向位置变化。在用一个铣刀再成型前,凸缘顶至少部分地被车削成圆柱形的,但这种圆柱形车削是为了能够测量轮对的轮子并由测量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径向刀具进给。由DE-AS1815689还知道一种在不拆卸的列车中测量轮对的轮箍断面的方法和装置,根据该方法,测量前在进行凸缘顶的内套21密封和与枪体绝缘。橡胶管或塑料管29两端,用压紧扣30将其套紧在进水管接头螺母31和进水管上,螺母31与导电排35焊连。喷嘴孔22有4种形状,其剖面分别是“ ”(图3、图5)、“ ”(图7)、“ ”(图8)、“ ”(图9)形状,以相应对工件进行切割、焊接和热处理、喷涂、堆焊加工。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此附图为本技术等离子堆焊实施例示意图直流弧焊电源接入380V三相交流电源,其输出端负极与高频(器)串接,高频另一端用水电缆接焊枪的进水管接头,正极串接电流检测传感器Ao,经接触器CJ1的主触头后用水电缆接焊枪的出水管接头,并由此与负极之间连接一电容C。传感器Ao的出端又经接触器CJ2的主触头与机座相连。控制操作台进线接入220V交流电源,出端接直流弧焊电源、高频(器)、Ar气的通断控制器件和各运动机构的驱动电机控制线,以及各传感器件。Ar气经气管接入焊枪的气管接头,由送粉管使送粉机构的出粉口与焊枪的粉管连接。设置高频及Ar气的目的是便于对工件进行等离子弧加工。若去掉附图中的送粉机构,即可对工件进行对焊(无填充剂的焊接)和表面热处理;若将附图中Ar气更换为压缩空气,则可对工件进行空气等离子切割。如图11所示本技术的数控自动跟踪电路,是由电机控制电路(方框Ⅰ)和焊枪与工件的位移量、焊枪与工件即时焊面之间的距离、工件直径、焊枪与焊道对中四种检测电路(分别见方框Ⅱ、Ⅲ、Ⅳ、Ⅴ)及程控主机(方框Ⅵ)组成,其工作电源由稳压电源提供。稳压电源的输入端接225V交流,其输出端与(Ⅱ)、(Ⅲ)、(Ⅳ)、(Ⅴ)中的电源正、负极对应点相连。电机控制电路(Ⅰ)由调速、整流电路和电机的转向、转速的控制电路组成。本电路共有七个,即每台电机相配套1个电机控制电路(附图11仅画了1个)。在控制电路中与调速电路输入端分别相连的光电开关GK1、GK2,其另一端均经电位器W与程控主机输出对再成型时也是由靠在凸缘上的摩擦辊来驱动,摩擦辊在贴紧力作用下能够跟随瞬时接触面的径向位置变化。然而其缺缺点是,当凸缘被污染时达不到所希望的切削效率,并且凸缘顶的外形缺陷可能会在切削中产生嘎嘎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方法,以避免切 滚压,消除在过渡区域由摩擦辊的轴向位移而产生的断面误差和在过渡区域摩擦辊的滑转,消除在凸缘顶上驱动时因油脂润滑而产生的摩擦辊的滑转,以及避免在凸缘顶上驱动时由于凸缘顶的外形缺陷而产生嘎嘎声和在最终的再成型切削时于凸缘顶上产生过大的切削深度。本专利技术的任务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机器。在后面的叙述中,“摩擦辊”不仅是指驱动轮对的轮子的辊子,而且轮对的轮子还支承在这些辊子上。由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出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上述任务是这样解决的,即至少在一个凸缘的凸缘顶部切削出一个与轮对轴同心的圆周面,然后,在后续的切削中轮对靠上述同心的圆周面来驱动。对于严重磨损的(车)轮子特别在其凸缘槽的部分和在外部凸缘侧面部分的外形已经用坏,因此,必须沿径向向内较多地移动,由再成型而产生的名义设计断面,从而就要在凸缘区域具有特别大的切削深度,再成型切削时大的加工深度对切削进刀有干扰作用。如果凸缘顶在最终的再成型切削前进行预车削,不仅可制出一个与轮对轴的旋转轴线同心走向的圆周面,而且对随后的切削可以减小该位置的切削深度。此外,凸缘的预车削可确保去掉凸缘顶的油层,使驱动摩擦辊靠至光洁的金属圆周面上,该圆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并可提高切削的效率,在此,还削除了摩擦辊滑转的危险。因为与轮对轴的旋转轴线同心地预车削了凸缘顶,也使得由在钢轨上运转而产生的外形缺陷,如划道或不圆度得以消除,从而也消除了再成型时产生嘎嘎声的根源,并改善了制出的新断面的质量。通过驱动预车削的凸缘,摩擦辊在后续切削时(该切削可能是最终的再成型)不必由磨损的轮圆周面移动到已经车好的轮圆周面上。特别是由摩擦辊从轮子圆周面的未加工部分移到其已再成型好的部分而产生的缺陷,如切 滚压入已经再成型的工作面和断面误差可以不再出现,在现有技术中由靠在工作面上的摩擦辊作用在轮对上的不期望的轴向力也不再出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规定,对于凸缘顶的切削,至少要在轮对的一个轮子的工作面上来驱动轮对。当在工作面上驱动轮对时,对于驱动来说只需要一个简单成型的辊子,而将辊子随后靠到同心车削的凸缘圆周面上则只是将轮对相对辊子向后移动一个较短的距离。可能导致摩擦辊滑转的油脂或其它污染物在精车削时完全去掉,从而在凸缘上为驱动提供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切削加工轮对的方法,轮对的轮子具有一个工作面和一个具有凸缘顶的凸缘,轮对被夹持在定心机构中并经过至少一个摩擦辊来驱动和/或支承,该摩擦辊借助贴紧力靠在轮对至少一个轮子的圆周面上,且在贴紧力作用下能够跟随瞬时接触面的径向位置变化,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凸缘(40、41)的凸缘顶上由切削加工形成一个与轮对轴(66)的旋转轴线(14)同心的圆周面(79,图8),然后,在后面的切削中在同心圆周面(79)上驱动轮对(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费尔德沃特
申请(专利权)人:威廉赫根沙伊德特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