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梦觉专利>正文

电动手动两用车丝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79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机座、车丝部件、割管部件、电机,以及紧固螺栓,车丝割管刀具与手柄,用前后卡爪通过卡盘将机座卡紧在管材上,在齿轮刀盘的平行圆孔内开有键槽的一侧组装有导轨,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电动手动两用,操作简便轻快,既省工又省力,尤其是在任何情况下能保证机座与被加工的管材同心,车制的螺纹质量好,光洁度高,割管断口平整光滑,不会造成通径缩小的后果,且丝头长度可以在30毫米以内任意选择。(*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外圆柱面或圆锥面上切制螺纹的装置,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动手动两用车丝机。在野外或在没有机床的施工工地,大多是使用手工扳动的车丝机切制螺纹,这种车丝机操作复杂,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并且需要辅助工具,如管子台钳,割刀和其配合使用。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176860Y公告了一种《电动手动两用车丝机》,既省工、又省力,结构简单,减轻劳动强度。但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对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2176860Y作出进一步改进,提出又一种电动手动两用车丝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这种电动手动两用车丝机,包括机座、车丝部件、割管部件、电机,以及紧固螺栓,车丝割管刀具与手柄,前、后机座组装成齿轮刀盘的空心主轴,在齿轮刀盘上有一对安装水平刀杆的平行圆孔,齿轮刀盘的外齿和电机主动齿轮啮合,其特征是空心主轴中组装有向外端面为平面螺旋螺纹而向内端面为圆锥齿轮的前、后卡盘,还设有前盖和带有电机座的后盖以及通过前、后盖组装到前、后机座的前、后卡爪,前、后卡爪上的螺纹和前、后卡盘上的平面螺旋螺纹相啮合。这样用前、后卡爪通过前、后卡盘将前、后机座卡紧在被加工的管材上,可以在任何情况下保证前、后机座组成的空心主轴与被加工的管材同心。在齿轮刀盘的平行圆孔内开有键槽的一侧组装有导轨,导轨两边对称设有两段斜度分别是1∶40和1∶2.5的导槽,两段钭导槽分别用过渡圆弧连接,在齿轮刀盘未开键槽的圆孔组装水平割管刀杆,有键槽的圆孔组装水平车丝刀杆,水平车丝刀杆的前端是用可以上下滑动的T形凹凸槽连接的滑块,以适应导轨上导槽斜度的变化,导槽的长度将滑块的最大水平行程限制在30毫米以内,保证丝头长度在30毫米以内任意选择,更加符合实际加工要求。还设有中间为一由两边对称伸出手柄的圆环的手动车丝架,手柄和圆环接合部向外突出的圆管内对称组装有螺旋弹簧和棘爪,该棘爪同时从侧面进入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组合成棘轮棘爪机构。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适应在各种环境工作,电动手动两用,操作简便轻快,既省工又省力,减轻劳动强度,尤其是在任何情况下能保证机座与被加工的管材同心,车制的螺纹质量好,光洁度高,割管断口平整光滑,不会造成通径缩小的后果,且丝头长度可以在30毫米以内任意选择,更加符合实际加工要求。本专利技术有以下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轴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剖面视图;图3是图2的B-B剖面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面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进刀机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轴侧视图。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说明。实施例1用前机座1和有挡圈的后机座2组装成本机的空心主轴,齿轮刀盘11套在空心主轴上,由电机主动齿轮31带动旋转,空心主轴中组装有前卡盘3和后卡盘4,前、后卡盘3、4向外的端面为平面螺旋螺纹,向内的端面为圆锥齿轮,前卡爪7和后卡爪8通过前盖5和带有电机座的后盖6分别组装到机座1和2上,前、后卡爪7、8上的螺纹和前、后卡盘3、4上的平面螺旋螺纹相啮合,用配套工具带动前、后卡盘3、4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其结果使前、后卡爪7、8向中心运动,将前、后机座1、2卡紧在被加工的管材上,在齿轮刀盘11上平行圆孔内开有键槽的一侧组装有导轨9,导轨9两边对称设有两段斜度分别为1∶40和1∶2.5的导槽,其中一段1∶40斜度的导槽用于切制锥度外螺纹,另一段1∶2.5斜度的导槽用于快速将车丝刀29移至管材表面,两段斜导槽分别用过渡圆弧连接。将组装有螺纹平键12和滑块16的水平车丝刀杆10的圆轴端插入导轨9和齿轮刀盘11的同心圆孔中,在对水平车丝刀杆10略加压力的同时,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刀盘11,螺纹平键12上的水管内螺纹先进入前机座1上的水管外螺纹中啮合,再进入圆孔内的键槽内,这时滑块16两侧的圆销也已进入导轨9上的斜导槽中。其中水平车丝刀杆10和滑块16用可以上下滑动的T形凹凸槽连接,使滑块16两侧圆销在导轨9上的斜导槽中运动时,能适应导槽斜度的变化。组装7字形键14和弧形弹簧片33放入滑块16上的圆孔和方槽中,然后将组装有车刀座17,楔有进刀螺杆15并开有直通键槽的垂直刀杆13对准7字形键14插入圆孔中至一定深度,右旋进刀螺杆15,使其进入滑块16上的螺纹孔内,同时带动垂直刀杆13继续深入圆孔内,在齿轮刀盘11被主动齿轮31带动旋转时,通过螺纹平键12和前机座1上的螺纹,水平车丝刀杆10带动滑块16上的圆销在导轨9上的斜导槽中作有斜度的直线运动,在这两种运动的合成作用下,组装在滑块16上的垂直刀杆13下端的车丝刀29在管材表面切制出有锥度的外螺纹,因导槽的长度将滑块16的最大水平行程限制在30毫米以内,因此丝头长度可以在30毫米内任意选择。在水平割管刀杆22中段的水平圆孔中组装有螺旋弹簧20、定位销32、定位销手柄27,用于手动快速退刀。水平割管刀杆22前端用压板25组装有钢丝弹簧24,将水平割管刀杆22的圆轴插入齿轮刀盘11上的另一圆孔中固定,将前端组装有棘爪19、螺旋弹簧20和轴套21而后端组装有滑轮34、滑轮轴35的摆杆18套在棘轮螺母23的外面,使棘爪19楔入棘轮,用弹簧圈36将棘轮螺母23组装到水平割管刀杆22上的直通圆孔内,再将组装有车刀座17的垂直螺纹刀杆26旋进棘轮螺母23中,同时使定位销32进入垂直螺纹刀杆26上的键槽中,将棘爪19放在齿轮刀盘11正面旋转时的进刀位置,这时垂直螺纹刀杆26下端的割管刀30在上述组装机件和固定在前盖5上的阻挡销37的联合作用下进行自动进刀割管。考虑到本机是应用电机的正转车丝、反转退刀,退刀速度很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垂直刀杆13上开了一条直通键槽,其中放入一种7字形键14。当正转车丝过程完成后,将7字形键14从滑块16上的方槽中提起,带动垂直刀杆13旋转180°后,将7字形键14放入滑块16另一侧的方槽中,这时车丝刀29同时反向,因车丝刀29的刀尖设计在垂直刀杆13的轴线上,所以这种反向并没有改变刀尖所处的相对位置和高度,车刀座17保证达到一定的精度。转动进刀螺杆15给好进刀量后,即可进行反向车丝,同样,在反相车丝过程完成后,将7字形键14转回到原来的位置,又可重复正向车丝。在切制螺纹的开始阶段,因车丝刀29接触面小,进刀量可以大些,随着车丝刀29接触面的增加,进刀量要逐步减少。为了控制进刀量,在进刀螺杆15上增加了刻度盘,在垂直刀杆13的端面刻画了基准线,刻度盘每转动一小格,等于进刀5丝,正反转车丝都要在车丝刀29离开管材表面后再进刀,使车丝机在无负荷状态下起动。割管自动进刀的过程是套在棘轮螺母23外面的摆杆18,随同齿轮刀盘11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碰到固定在前盖5上的阻挡销37,被迫摆动约16-17°后才能滑过阻挡销37被钢丝弹簧24复位,这时摆杆18中楔入棘轮中的棘爪19,带动棘轮螺母23转动15°,棘轮螺母23再带动其中只作直线运动的垂直螺纹刀杆26向中心前进约8.3丝,进行自动进刀割管。割管过程完成后,将摆杆18上的棘爪19提起旋转180°放下,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刀盘11,这时摆杆18在阻挡销37的作用下,带动垂直螺纹刀杆26自动退刀。快速手动退刀是在割管过程完成后,先将棘爪19提起转动90°后放入轴套21上的浅槽中,使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手动两用车丝机包括机座、车丝部件、割管部件、电机,以及紧固螺栓,车丝割管刀具与手柄,前、后机座组装成齿轮刀盘的空心主轴,在齿轮刀盘上有一对安装水平刀杆的平行圆孔,齿轮刀盘的外齿和电机主动齿轮啮合,其特征是:1.1空心主轴中组装有 向外端面为平面螺旋螺纹而向内端面为圆锥齿轮的前、后卡盘,还设有前盖和带有电机座的后盖以及通过前、后盖组装到前、后机座的前、后卡爪,前、后卡爪上的螺纹和前、后卡盘上的平面螺旋螺纹相啮合;1.2在齿轮刀盘的平行圆孔内开有键槽的一侧组装有导轨 ,导轨两边对称设有两段斜度分别是1∶40和1∶2.5的导槽,两段钭导槽分别用过渡圆弧连接,在齿轮刀盘未开键槽的圆孔组装水平割管刀杆,有键槽的圆孔组装水平车丝刀杆,水平车丝刀杆的前端棱柱部分是用可以上下滑动的T形凹凸槽连接的滑块;1.3还 设有中间为一由两边对称伸出手柄的圆环的手动车丝架,手柄和圆环接合部向外突出的圆管内对称组装有螺旋弹簧和棘爪,该棘爪同时从侧面进入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组合成棘轮棘爪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觉
申请(专利权)人:李梦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