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挑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621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挑棚,防护挑棚包括多个防护挑棚单元,包括:两根竖直主梁和多根水平主梁,水平主梁垂直连接于所述两根竖直主梁之间围成一个框架平面;次梁位于框架平面内,次梁与所述水平主梁相互垂直;栏杆垂直于框架平面;第一面板铺设在框架平面上;第二面板铺设并固定在栏杆之间;牵拉装置,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建筑主体结构上,另一端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安装;一固定装置安装在水平主梁上,牵拉装置通过固定装置安装在水平主梁;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在水平主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上,连接装置与水平主梁呈一定夹角设置;防护挑棚单元之间通过启口连接为一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防护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挑棚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过程中,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在建设高层建筑时,经常需要在建筑的外围或是在建筑的高层上进行大型作业或是其他作业,因而,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从空中坠落物体对施工人员造成人身伤害,还可能对于行走于建筑物旁的行人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因而,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在建筑外搭设防护棚以保障安全,传统中需要分别准备材料,通过复杂的搭建,将零散的材料组件成一个防护棚,这种传统搭建而成的防护 棚,无论是安装还是拆除都十分繁琐,劳动强度大,而且往往拆除后的材料不能再重复使用;另一方面,传统的防护棚大多采用竹芭和密目网,其在密实性以及安全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尤其是在遇到极端恶劣的天气时,防护棚的抗击强度较弱,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挑棚。该防护棚由多个单元式防护棚组件而成,使用方便,方便安装和拆除,可以重复利用,并且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拥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护挑棚,所述防护挑棚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挑棚包括多个防护挑棚单元,所述防护挑棚单元包括主梁,所述主梁包括两根竖直主梁和多根水平主梁,所述水平主梁垂直连接于所述两根竖直主梁之间,并围成一个框架平面;次梁,所述次梁位于框架平面内,所述次梁与所述水平主梁相互垂直,栏杆,所述栏杆垂直于所述框架平面;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铺设并固定在所述框架平面上;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铺设并固定在所述栏杆之间;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上,另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固定安装;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上,所述牵拉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上,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水平主梁呈一定夹角设置;多个所述防护挑棚单元之间通过启口连接为一体。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为一吊环,所述吊环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上,所述牵拉装置通过所述吊环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装置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结构梁通过第三结构附墙件相连接;所述框架平面的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的结构梁接触端还有一第一结构附墙件;所述连接装置通过第二结构附墙件与所述建筑主体的结构柱相连接。上述的防护挑 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附墙件包括第一埋件,所述第一埋件设置在结构梁之中,在所述第一埋件的中间位置有一第一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内设有一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埋件通过第一螺杆置于所述套管之中而固定在所述结构梁之中,所述主梁与所述第一埋件固定连接。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构墙附件包括第二埋件,在所述第二埋件上设置两个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孔洞内分别设有第二套管,通过将第二螺杆固定在所述套管中,将所述第二埋件固定在所述结构柱上。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结构附墙件包括第三埋件,在所述第三埋件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孔洞,所述第三孔洞内分别设有第三套管,通过将第三螺杆固定在所述套管中,将所述第三埋件固定在所述结构梁上;还包括一吊环,所述吊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埋件上。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主梁为16号槽钢,所述水平主梁为14号槽钢。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为角钢制成。上述的防护挑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口包括两根槽钢,通过所述槽钢分别与两个所述框架平面外围的所述主梁固定安装在一起,将两个所述防护挑棚单元安装为一体。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本技术采用“单元式”结构,防护棚通过多个防护棚单元搭建为一体,搭建方便,可重复、反复使用,减少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防护棚单元结构采用主梁和次梁相结合结构,采用钢板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大悬挑防护棚受力要求,并且具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第三,在防护棚和建筑主体之间采用了多种固定连接方式,增强了防护棚的抗冲击能力,提高了防护棚使用的安全性,真正实现防护棚的安全保障目的。第四,防护棚单元之间采用启口连接方式,保证了防护棚单元之间连接的整体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防护挑棚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图I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两个防护棚单元连接为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的图3的B-B剖面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附墙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附墙件的侧视图;图6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附墙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附墙件的侧视图;图7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三附墙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三附墙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原理图和具体操作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防护挑棚,该防护挑棚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其中,该防护挑棚是由一个或多个防护挑棚单元I拼接组成,该防护挑棚单元I可以是大小相同 的防护挑棚单元,还可以是不同大小的防护挑棚单元,其中,防护挑棚单元I的具体结构包括如下组成部分如图I中所示,主梁2,其中主梁2包括两根竖直主梁21和多根水平主梁22,水平主梁22相互之间平行排列,水平主梁22垂直连接于两根竖直主梁21之间,围成一个框架平面23,其中框架平面23是由两根竖直主梁21和外面的两根水平主梁22首尾相接,确定该框架平面23的外围。实施中,可以根据选用槽钢作为主梁2的制成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组成框架平面23的外围的两根竖直主梁21和两根水平主梁22可以采用十六号槽钢,而位于框架平面23之中的其他水平主梁22的设置则可以采用十四号槽钢,从而保证了框架平面23的外围槽钢的强度较大,保证该框架平面23与其他物体,例如,建筑物结构进行连接的具有一定强度的支撑性能。多根次梁3,多根次梁3分别与水平主梁21相互垂直,且次梁3与主梁2处于同一水平面;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次梁3采用角钢,例如,五号角钢制成。在主梁2和次梁3形成的框架平面23上铺设并固定有第一面板41,如图2中所示,实施中,可以采用多种固定方式,例如,焊接,将第一面板41固定安装在框架平面23上。如图2中所示,还包括栏杆5,栏杆5垂直于次梁3和主梁2形成的框架平面23,实施中,可以采用槽钢,例如六号槽钢作为栏杆5。并且在栏杆5之间固定铺设第二面板42,以起到防护作用。如图2中所示,牵拉装置61,牵拉装置61 —端与水平主梁22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牵拉装置61为钢丝绳,该钢丝绳固定安装在组成框架平面23外围的水平主梁22上,实施中,在该水平主梁22还固定安装有一吊环7,该钢丝绳通过固定在该吊环7上与该水平主梁22固定连接,该牵拉装置61的另一端与建筑主体结构固定安装。如图5a,图5b中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牵拉装置通过第三结构附墙件81与建筑物结构连接,该第三结构附墙件81包括第三埋件810,在第三埋件8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孔洞811,第三孔洞811内分别设有第三套管(图中未标示),该第三套管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护挑棚,所述防护挑棚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挑棚包括多个防护挑棚单元,所述防护挑棚单元包括:主梁,所述主梁包括两根竖直主梁和多根水平主梁,所述水平主梁垂直连接于所述两根竖直主梁之间,并围成一个框架平面;次梁,所述次梁位于框架平面内,所述次梁与所述水平主梁相互垂直,?栏杆,所述栏杆垂直于所述框架平面;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铺设并固定在所述框架平面上;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铺设并固定在所述栏杆之间;牵拉装置,所述牵拉装置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上,另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固定安装;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上,所述牵拉装置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水平主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建筑主体结构上,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水平主梁呈一定夹角设置;多个所述防护挑棚单元之间通过启口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