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5577 阅读:3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由经编针织工艺交织而成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全消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有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为跨越两针的变化经缎组织结构,第三纱线为经平组织结构;制得的面料本体,不需要对面料进行效果印花处理,面料本体的装饰效果和外观品质高,柔软性好,符合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
技术介绍
针织结构,无论经编还是纬编的特点是,在经向和纬向都可以织入增强衬纱,增强衬纱可以是直线状态配置于织物中,在织物纵向增强称衬经(或称90°铺放),在纬向增强称衬纬(或称0°铺放)。经编针织物主要包括两种结构单元,即成圈结构和衬纬结构。成圈结构表示纱线作针前横移形成线圈的组织;衬纬结构表示纱线作针背横移形成的组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服饰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针织面料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保暖,人们对其装饰性和使用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崇尚舒适、华贵的纺织面料。现有的经编针织纺织面料用于生产贴身用内衣时,常常需要在面料上进行消光印花处理以增加面料的装饰效果和外观品质,增加了生产工序和生产成本。另外,现有的经编针织纺织面料的柔软性较差,针织物在消光印花处理完成后通常需要添加柔软剂等化工助剂进行后期的柔软加工处理,污染环境,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低碳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其不需要对面料进行效果印花处理,面料的装饰效果和外观品质高,柔软性好,符合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由经编针织工艺交织而成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全消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有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为跨越两针的变化经缎组织结构,第三纱线为经平组织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横截面、第二纱线的横截面和第三纱线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质量和所述第二纱线的质量分别占总面料质量的34%,所述第三纱线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32%。其中,所述面料本体的门幅为170cm,所述面料本体的克重为140g/m2。其中,所述面料本体呈矩形。其中,所述面料本体为具有双向弹性伸缩特性的面料本体。其中,所述面料本体呈曲折的纵条纹状。以上的,所述面料本体的经向密度为59个线圈横列/cm,纬向密度为29个线圈纵列 /cm。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免消光印花面料,通过选用原料为全消光20D/17F的锦纶纱线、有光20D/17F的锦纶纱线以及40D的氨纶纱线并配合经编针织工艺的变化经缎组织结构、经平组织结构交织而成,制得的面料本体,不需要对面料进行效果印花处理,面料本体的装饰效果和外观品质高,柔软性好,符合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中包括有I——面料本体11——第一纱线12-第二纱线13-第三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免消光印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I,所述面料本体I包括由经编针织工艺交织而成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全消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11、原料为有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12和原料为4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13,所述第一纱线11和第二纱线12均为跨越两针的变化经缎组织结构,第三纱线13为经平组织结构。聚酰胺纤维(锦纶纤维)俗称尼龙(Nylon),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当拉伸至3-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 ;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耐疲劳性能居各种纤维之首。氨纶纤维(Polyurethane Fiber)是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的简称,一般写为I3U,是一种嵌段式的共聚物,其共聚物长链中有软链段和硬链段组成。根据纤维结构中软链段是聚醋还是聚醚分为两类品种,聚酯型和聚醚型。氨纶纤维通常有400% 800%的伸长,弹性回复性能非常好,在伸长50%时,回缩率甚至超过99%。氨纶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如耐酸碱、有机溶剂、干洗剂和漂白剂等。经缎组织是利用每根经纱依次在三根或三根以上的织针上垫纱,然后再顺序地返回原处编织而成。经缎组织的延伸性较好。当纱线断裂时,线圈沿纵行逆编织方向脱散。经缎组织常与其他经编组织复合以得到一定的花纹效果。双梳均采用经缎组织并结合色纱或不同原料配置,可得菱形花纹。经纱顺序间隔一针或二针垫纱时,则可得到变化经缎组织。变化经缎组织由于延展线较长,织物的横向延伸性降低,常用作衬纬拉绒针织物的地组织。经平组织是经编针织物基本组织之一,其表示同一根经纱所形成的线圈轮流配置在两个相邻线圈纵行中的组织。本技术的面料本体I采用超细纤维,即采用全消光20D/17F的锦纶纱线、有光20D/17F的锦纶纱线以及40D的氨纶纱线,并配合经编针织工艺的变化经缎组织结构、经平组织结构交织而成,具体地,经编针织工艺交织指双梳栉满穿交织,梳栉是经编机的导纱机构名称,可以分成花梳栉和地梳栉。本技术制得的面料本体1,不需要对面料进行效果印花处理,面料本体I的装饰效果和外观品质高,柔软性好,避免了化学助剂的添加,符合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要求。利用经编针织工艺结合氨纶纱线和锦纶纱线的优良特性,使得本技术的免消光印花面料具有消光印花的装饰功能,它柔软性好,穿着舒适,面料本体I的外观品质高,产品档次高,能满足现代人对服饰追求趋向于舒适化、功能性等多种需求,是目前理想的高档服饰面料之一。本实施例的第一纱线11的横截面、第二纱线12的横截面和第三纱线13的横截面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纱线11的横截面和第二纱线1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纱线的形状不同则编织的面料对光泽的反射效果不同,本技术的面料本体I采用圆形的纱线,对光泽的反射效果柔和,确保本技术的面料本体I光泽度好,提高面料本体I的档次。当然,第一纱线11的横截面和第二纱线12的横截面还可以呈椭圆形或三角形。本实施例的第一纱线11的质量和所述第二纱线12的质量分别占总面料质量的34%,所述第三纱线13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32%,即锦纶的含量为68%,氨纶的含量为32%。氨纶含量是经编面料的重要品质指标,氨纶含量也是对面料弹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本实用 新型的免消光印花面料的氨纶的含量为32%,氨纶的含量高,弹性性能好,回弹效果好,人体穿着舒适感强。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I的门幅为170cm,所述面料本体I的克重为140g/m2,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产品面料质量高。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I呈矩形,便于根据生产加工的需要裁剪成各种形状,使用方便。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I为具有双向弹性伸缩特性的面料本体1,弹性性能好,回弹力强,使用舒适性强。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I呈曲折的纵条纹状。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I的经向密度为59个线圈横列/cm,纬向密度为29个线圈纵列/cm。面料的密度是指织物在单位长度内所具有的经纱或纬纱的根数。密度分为经纱密度和纬纱密度,简称经密和纬密。面料本体I的经向密度和纬向密度适中,确保织出的面料本体I密实度适中,有利于提升面料本体I的品质。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免消光印花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由经编针织工艺交织而成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全消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有光20D/17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均为跨越两针的变化经缎组织结构,第三纱线为经平组织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小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汇星染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