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涤脱水一体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有轴承座,轴承座中穿设有主轴,主轴上有转鼓,主轴与转鼓顶部之间密封连接,转鼓包括:中部开设有主轴孔的帽型转鼓座、设置在转鼓座上的转鼓体、设置在转鼓体壁中的若干出液孔以及设置在转鼓体上沿的拦液环板,主轴的下部与主轴驱动装置相连接,主轴中穿设有洗毛轴,洗毛轴的下部与洗毛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洗毛轴上设置有洗毛罩,洗毛罩位于转鼓座的外部,洗毛罩的外壁上有若干洗毛棒,洗毛罩上还有抽毛管,抽毛管的下端位于转鼓底部;转鼓体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外筒体的底部与转鼓座的底部相固定,外筒体与转鼓体之间形成排液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对羽毛或羽绒进行洗涤脱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于对羽毛或羽绒进行洗涤脱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羽毛羽绒的特性所限,羽毛羽绒生产行业对羽毛羽绒的洗涤和脱水,一直以来都是分两步进行。首先将羽毛羽绒放入洗毛机内,加水和洗涤剂进行一次洗涤,洗涤后将水放掉,为了避免洗涤剂残留,然后需要经过多次(往往要10次左右)漂洗将洗涤剂漂洗干净后,再将水和羽毛羽绒的混合物放入离心机内脱水。其缺点是由于需要多次漂洗,所以需要多次注水和放水,水的用量很大、浪费严重,同时造成后续的污水处理量也较大,污水处理费用较高;需要两台机器一洗毛机和离心机,所需占地面积较大,且需要在两个设备之间运输所需洗涤的羽毛羽绒,人力物力的消耗较大,而且生产效率较低,电力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需一次漂洗,并且兼具洗涤和脱水功能的洗涤脱水一体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洗涤脱水一体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中穿设有主轴,主轴上设置有转鼓,主轴与转鼓顶部之间密封连接,转鼓包括中部开设有主轴孔的帽型转鼓座、设置在转鼓座上的转鼓体、设置在转鼓体壁中的若干出液孔以及设置在转鼓体上沿的拦液环板,主轴的下部与主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主轴中穿设有洗毛轴,洗毛轴的下部与洗毛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洗毛轴上设置有洗毛罩,洗毛罩位于转鼓座的外部,洗毛罩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洗毛棒,洗毛罩上还设置有抽毛管,抽毛管的下端位于转鼓底部;所述转鼓体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夕卜筒体的底部与转鼓座的底部相固定,外筒体与转鼓体之间形成排液腔。所述转鼓座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板,沉淀板中设置有若干沉淀孔,沉淀板与转鼓座底壁之间形成一个沉淀腔。所述抽毛管包括设置在洗毛罩上部的抽毛总管,抽毛总管的外围设置有若干与抽毛总管相连通的抽毛支管,抽毛支管的下端位于转鼓底部。所述主轴与转鼓顶部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为所述转鼓座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套,防水套的上部高于主轴的上部。所述主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有机座上的主电机,主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电机皮带轮,主轴的下部设置有主轴皮带轮,主电机皮带轮与主轴皮带轮之间设置有主皮带。所述洗毛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有机座上的副电机,副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副电机皮带轮,洗毛轴的下部设置有洗毛轴皮带轮,副电机皮带轮与洗毛轴皮带轮之间设置有洗毛皮带。所述外筒体的外部设置有外壳,外壳的上沿设置有挡液板,外壳的底部与机座相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的洗涤脱水一体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维修简便。其兼具洗涤和脱水两种功能,从而节省了占地面积,并且在洗涤后可以先进行脱水,通过脱水将大部分洗涤剂从羽毛羽绒中甩出,脱水后再进行漂洗,从而只需一次漂洗就能将洗涤剂漂洗干净,从而节约了用水,减少了浪费现象,羽毛羽绒只需在该设备中就能完成洗涤和脱水,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电力消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座,2、轴承座,3、主轴,4、转鼓座,5、转鼓体,6、出液孔,7、拦液环板,8、洗毛轴,9、洗毛罩,10、洗毛棒,11、外筒体,12、排液腔,13、沉淀板,14、沉淀孔,15、沉淀腔,·16、抽毛总管,17、抽毛支管,18、防水套,19、主电机,20、主电机皮带轮,21、主轴皮带轮,22、主皮带,23、副电机,24、副电机皮带轮,25、洗毛轴皮带轮,26、洗毛皮带,27、外壳,28、挡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洗涤脱水一体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洗涤脱水一体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I上设置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中穿设有主轴3,主轴3上设置有转鼓,主轴3与转鼓顶部之间密封连接,转鼓包括中部开设有主轴孔的帽型转鼓座4、设置在转鼓座4上的转鼓体5、设置在转鼓体5壁中的若干出液孔6以及设置在转鼓体5上沿的拦液环板7,主轴3的下部与主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主轴3为中空结构,主轴3中穿设有洗毛轴8,洗毛轴8的下部与洗毛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洗毛轴8上设置有洗毛罩9,洗毛罩9位于转鼓座4的外部,洗毛罩9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洗毛棒10,洗毛罩9上还设置有抽毛管,抽毛管的下端位于转鼓底部;所述转鼓体5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11,外筒体11的底部与转鼓座4的底部相固定,外筒体11与转鼓体5之间形成排液腔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转鼓座4的底部设置有沉淀板13,沉淀板13中设置有若干沉淀孔14,沉淀板13与转鼓座4底壁之间形成一个沉淀腔15。通过设置沉淀板13,使羽毛羽绒中的杂质在洗涤过程中沉淀至沉淀腔15中,实现杂质与羽毛羽绒的隔离,使得洗毛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抽毛管包括设置在洗毛罩9上部的抽毛总管16,抽毛总管16的外围设置有若干与抽毛总管16相连通的抽毛支管17,抽毛支管17的下端位于转鼓底部。通过设置抽毛支管17,使得抽毛时的效果更佳,抽毛更彻底、更迅速。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轴3与转鼓顶部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为所述转鼓座4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套18,防水套18的上部高于主轴3的上部,其中以防水套18的上部略低于洗毛罩9的顶壁为最佳。防水套18可以防止转鼓体5中的水进入主轴3与转鼓顶部之间的间隙,从而实现主轴3与转鼓顶部之间的密封。当然要实现主轴3与转鼓顶部之间的密封连接,也可以在主轴3与转鼓顶部的接触部设置密封圈来实现。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有机座I上的主电机19,主电机1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电机皮带轮20,主轴3的下部设置有主轴皮带轮21,主电机皮带轮20与主轴皮带轮21之间设置有主皮带22。其中主轴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驱动来代替,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洗毛轴驱动装置包括设置有机座I上的副电机23,副电机2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副电机皮带轮24,洗毛轴8的下部设置有洗毛轴皮带轮25,副电机皮带轮24与洗毛轴皮带轮25之间设置有洗毛皮带26。其中洗毛轴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驱动来代替,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筒体11的外部设置有外壳27,外壳27的上沿设置有挡液板28,外壳27的底部与机座I相固定。通过设置外壳27,可以防止液体在脱水时飞溅至外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洗涤将需要清洗的羽毛羽绒放置在转鼓体5中,并且放入水和洗涤剂,使羽毛羽绒充分浸泡在水和洗涤剂的混合液中,保持转鼓体5静止不动,启动副电机23,使副电机23带动洗毛轴8转动,从而使洗毛罩9和洗毛棒10在转鼓体5中转动,从而不停的打毛洗毛,实现对羽毛羽绒的洗涤,洗涤过程中,羽毛羽绒中的杂质通过沉淀板13的沉淀孔14后进入沉淀腔15。脱水充分洗涤后,副电机23停止运转,再同时启动主电机19和副电机23,带动主轴3和洗毛轴8高速运转,使得整个转鼓高速运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部分的水和洗涤剂从转鼓体5的出液孔6中甩出,进入外筒体11与转鼓体5之间的排液腔12中,接着被甩出转鼓外部,在外壳27的遮挡下,从外壳27的底部流出。漂洗脱水完成后,再在转鼓体5中放入水,启动副电机23,使副电机23带动洗毛轴8慢速转动,从而使洗毛罩9和洗毛棒10在转鼓体5中慢速转动,使残留的洗涤剂充分溶解在水中。脱水漂洗完成后,副电机23停止运转,再同时启动主电机19和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洗涤脱水一体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中穿设有主轴,主轴上设置有转鼓,主轴与转鼓顶部之间密封连接,转鼓包括:中部开设有主轴孔的帽型转鼓座、设置在转鼓座上的转鼓体、设置在转鼓体壁中的若干出液孔以及设置在转鼓体上沿的拦液环板,主轴的下部与主轴驱动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为中空结构,主轴中穿设有洗毛轴,洗毛轴的下部与洗毛轴驱动装置相连接,洗毛轴上设置有洗毛罩,洗毛罩位于转鼓座的外部,洗毛罩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洗毛棒,洗毛罩上还设置有抽毛管,抽毛管的下端位于转鼓底部;所述转鼓体的外部设置有外筒体,外筒体的底部与转鼓座的底部相固定,外筒体与转鼓体之间形成排液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盛天力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