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551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使用棒状本体9a前端设切削部位9c的车削刀具9来车削加工刀具插入孔5c的大小比工件内部被加工部位加工孔径D1还小的袋孔时,以沿刀上形状方式使刀具从工件插入孔沿X轴、Z轴和B轴移动;将刀具切削部位9c定位于被加工部位5e,开始车削加工。通过使刀具沿B轴向转动移动,使刀具与工件的刀具插入孔5c不产生干涉地可将该车削刀具的切削部位9c定位于工件内方被加工部位5e,作为车削刀具不用成形刀头即可进行袋孔加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车削加工孔的入口大小比内部加工直径还小的袋孔等加工孔的。在现有的这种袋孔加工中,由于孔入口大小比内部加工直径还小,无法将适合该内部加工直径的镗削刀头插入工件内部,不能进行使用镗削刀头的加工。因此,只能将预先成形为要加工形状的成形车刀头置于工件内进行加工。但是在这种加工方法中,有着这样的问题由于必须准备特殊的成形刀头,不仅通用性差,而且必须进行将成形刀头置入工件内等极烦杂的作业;不仅不能进行高效率的加工,而且以成形刀头进行加工要提高加工精度也很困难。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用成形刀头而使用镗削刀头等通常的刀头可进行袋孔加工的。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是使用了在棒状本体前端部设切削部位的车削刀具来加工工件内部的镗削加工,在对插入该车削刀具的工件之刀具插入孔大小(例如直径D2,不限于圆形孔)比工件内部被加工部位的加工直径还小的加工孔进行车削加工时,以沿着前述车削刀具的刀具形状的方式,从要加工的工件前述刀具插入孔、沿相互垂直的第一、第二轴向(比如X轴、Z轴向)以及以垂直于该第一、第三轴向的第三轴向(如Y轴向)为中心的转动方向(加B轴向)移动前述车削刀具,将该车削刀具的切削部位定位于工件内部被加工部位。在该状态,对前述工件被加工部位开始车削加工。按此权利要求1之专利技术,由于使车削刀具沿以第三轴向(如Y轴向)为中心的转动方向(如B轴向)移动,车削刀具与工件不会发生干涉,可将该车削刀具的切削部位定位于工件内方的被加工部位,车削刀具不需使用成形刀头即可进行袋孔等的加工孔的加工。权利要求2之专利技术构成为在进行前述工件内部加工时,由设于驱动前述工件转动的主轴侧的车削刀具保持装置保持前述车削刀具,可防止前述车削刀具之振动。如依权利要求2之专利技术,由于由车削刀具保持装置有效防止了车削刀具振动,故可进行高精度的内径加工。权利要求3之专利技术构成为在将前述车削刀具插入前述工件时,首先将该车削刀具的前端部插入前述刀具插入孔;接着,插入与该前端部相连的车削刀具的本体部分;再插入与该插入的本体部分相连接的车削刀具的本体部分。如按权利要求3之专利技术,由于车削刀具从其前端部以沿刀具本体全长的方式慢慢插入刀具插入孔,车削刀具可利用其断面最小部位通过工件的刀具插入孔,可有效防止工件与车削刀具的干涉。附图说明图1是用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工件机械加工袋孔的一示例图;图2是刀具移动形态的一示例图;图3是将图2的刀架与刀具尖通过座标与B轴转动角度一同表示的图。如图1所示,工作机械1设有绕平行于Z轴方向的轴心CT自由驱动转动的主轴2,在主轴2上与主轴2一同绕轴心CT自由转动地设置卡盘3。在卡盘3上沿作为对轴心CT(Z轴)成正交的放射方向的箭头M、L方向可自由驱动移动地设置多个爪3a,在爪3a中,使工件中心C与主轴轴心CT一致地保持着要进行镗削加工的工件5。在主轴2上,沿箭头J、K方向(轴心CT方向)形成贯穿孔2a;在贯穿孔2a中设有防(高频)振动的杆6,该杆6被图中未示出的缸式驱动装置沿箭头J、K方向驱动而可自由移动,在防振动杆6的本体部6b前端部可相对本体6b自由转动(也可不必相对自由转动,推杆6a也可相对本体6b固定)支承着推杆6a;在推杆6a的前端部沿相对轴心CT成直交方向的箭头M、L方向形成断面呈V字形的沟6c。在防振动杆6的本体6b中,沿轴心CT方向形成孔6e,在孔6e中缩设螺旋弹簧6d。在主轴2的图中右方设有刀具保持架7,该保持架7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刀架上,并沿箭头J、K方向(Z轴方向)和箭头N、P方向(即与Z轴正交的X轴方向)可被驱动自由移动。刀具保持架7还设置成以规定轴CT2(它垂直于纸面)、即正交于X轴和Z轴的Y轴为中心沿箭头Q、R方向(B轴方向)被自由驱动转动定位;另外,在刀具保持架7中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镗削用刀头9。刀头9具有将直径为D3的棒构件其前端部弯曲成钥匙状而形成的本体9a,在本体9a前端部形成了断面与防振动杆6的结合沟6c形状相对应的突起9b。本体9a的前端向图1上方弯曲,在其前端安装着刀片9c。另一方面,通过爪3a安装于卡盘3上的工件5,具有整体形成为略球状的本体5a,在本体5a的图中左右两侧形成了直径为D2的贯穿孔5b、5c,两贯穿孔5b、5c的中心与工件中心CL同心。在本体5a内部形成略成球状的内部空间5d,在面对本体5a的内部空间5d的图中上下方形成了内筒面5e,该内筒面5e要车削加工成直径D1。而且,贯穿孔5c的直径D2形成为比构成刀头9的本体9a的棒构件直径D3要大,而且内筒面5e的直径D1比贯穿孔5c的直径D2要大,即形成所谓袋孔。工件机械1等由于有上述这样的构成,在对工件5内筒面5e部分进行图1剖面线所示的内径加工时,首先使用图中未示出的工件机械1的数值控制装置,以程序将保持于刀具保持架7上的镗削刀头9的前端刀片9c定位于工件5内筒面5e的规定加工开始点H(参照图2)。从图1可以看清楚,如图1所示,如在使其本体9a的轴心CL1与工件中心CL相一致的状态下使刀头9向图中左方即Z轴方向移动,则刀头9与工件5相干涉,不能使刀头9前端的刀片9c定位于加工开始点H。从而,如图2与图3所示,由程序,指示首先将刀头9的轴心CL1定位于平行于X轴方向状态,使刀具保持架7沿X轴(箭头N.P方向)与Z轴方向(箭头J、K)方向移动,同时沿以垂直于X、Z轴的Y轴为中心的转动方向的B轴方向(箭头Q、R方向)转动,如图2所示,刀片9c的前端9d,则从待机点S经由点A、B、C、D、E、F、G定位于加工开始点H的刀具轨迹。而且,这时如有必要,也可使刀架与刀具保持架7一同沿Y轴方向移动,防止刀头9与工件5产生干涉。由于这样地程序控制操作,刀头9,如图2所示,棒状本体9a以沿本体9a弯曲形状之形式、以从工件5的贯穿孔5c向图2中右方整体转动形式,与工件5不干涉地进入,可将刀片9c前端定位于规定的开始点H。而且由于工件5贯穿孔5c的直径D2比刀头9之本体9a的直径D3大,可使刀头9以沿着刀头9的弯曲形状之形式进入贯穿孔5c,因此,可未然地防止刀头9与工件5产生干涉。且这种程序,可通过使用公知的示教等方法可很容易做出来。这样,在完成上述程序时,驱动主轴2转动,通过卡盘3使工件绕轴心CT转动,在该状态,按前述之程序,使刀头9前端部刀片9c部分对着贯穿孔5c的图2中右方(即待机位置S)。而后,在这种状态下,使刀片9c沿图中箭头J方向移动,首先将刀片9c前端插入贯穿孔5c的图中右方前端部(点A、B)。在这种状态,使刀片9c前端慢慢沿箭头J方向移动,将刀头9前端部插入贯穿孔5c内;同时,使刀头9本体按箭头R方向慢慢转动,可使得刀头本体9a前端弯曲部9c与工件5不产生干涉地将该弯曲部9e插入贯穿孔5c内(点C、D、E、F、G)。这样通过一边使刀头9沿箭头J方向移动规定距离,一边沿箭头R方向转动,即可将刀头9本体9a的前端部插入贯穿孔5c中,而后与该前端相连的刀头9的本体9a部分插入贯穿孔5c,进而,与该插入的本体部分相连的刀头9本体部分插入贯穿孔5c,从而,前端部分慢慢从贯穿孔5c向内部空间5d插入。这样,刀片9c的前端9d从工件5贯穿孔5c插入内部空间5d内,定位于规定的加工开始点H。由于这样,刀头9可利用其断面最小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使用在棒状本体前端部设切削部位的车削刀具、对工件内部进行镗削加工,在插入该车削刀具的工件之刀具插入孔的大小比工件内部被加工部位的加工直径还小的加工孔进行车削加工时,以沿前述车削刀具的刀具形状之方式,从要加工工件的前述刀具插入孔沿相互垂直的第一与第二轴向以及以垂直于该第一第二轴向的第三轴向为中心的转动方向移动前述车削刀具,将该车削刀具的切削部位定位于工件内方的被加工部位,在该状态下开始对前述工件的被加工部位车削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羽田野荣原康之
申请(专利权)人:山崎马扎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