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元练专利>正文

自动挡汽车右侧小方向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4130 阅读:4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22:16
自动挡汽车右侧小方向盘装置,它涉及汽车方向盘技术领域。第二直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万向节(17)连接,第二万向节(17)通过第三直杆(18)与第三角齿(19)连接,第三角齿(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五轴承(20),第五轴承(20)与第三固定架(21)连接,第三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五轴承(23)连接,第五轴承(23)设置在第四直杆(24)上,第四直杆(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盆齿(22),第三盆齿(22)与第三角齿(19)啮合,第四直杆(24)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节(25)。它在驾驶员的右侧装有小方向盘,转动小方向盘而驱动盆角齿直到驱动方向机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造成方向盘挤伤驾驶员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方向盘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挡汽车右侧小方向盘 装直。
技术介绍
方向盘是汽车、轮船、飞机等操纵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最初的汽车是用舵来控制驾驶的,舵不能说不好,但是它会把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剧烈振动传导给驾驶者,增加其控制方向的难度,当发动机被改为安装在车头部位之后,由于重量的增加,驾驶员根本没有办法再用车舵来驾驶汽车了,方向盘这种新设计便应运而生,它在驾驶员与车轮之间引入的齿轮系统操作灵活,很好地隔绝了来自道路的剧烈振动,当前汽车的方向盘都是采用前面安装式,由于离驾驶员距离近,在事故碰撞后很容易造成驾驶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自动挡汽车右侧小方向盘装置,它在驾驶员的右侧装有小方向盘,转动小方向盘而驱动盆角齿直到驱动方向机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造成方向盘挤伤驾驶员的问题。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手柄I、方向盘2、中间轴3、第一角齿4、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第一盆齿7、第二轴承8、第一直杆9、第一万向节10、第二角齿11、第三轴承12、第二盆齿13、第二固定架14、第四轴承15、第二直杆16、第二万向节17、第三直杆18、第三角齿19、第五轴承20、第三固定架21、第三盆齿22、第五轴承23、第四直杆24、第三万向节25组成;方向盘2上设置有手柄1,方向盘2的中部下端设置中间轴3,中间轴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角齿4,第一角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的一端与第一轴承5连接,第一固定架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8连接,第二轴承8设置在第一直杆9上,第一直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盆齿7,第一盆齿7与第一角齿4卩齿合,第一直杆9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节10,第一万向节10与第二角齿11连接,第二角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轴承12,第三轴承12与第二固定架14连接,第二固定架14的一端与第四轴承15连接,第四轴承15设置在第二直杆16上,第二直杆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盆齿13,第二盆齿13与第二角齿11啮合,第二直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万向节17连接,第二万向节17通过第三直杆18与第三角齿19连接,第三角齿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五轴承20,第五轴承20与第三固定架21连接,第三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五轴承23连接,第五轴承23设置在第四直杆24上,第四直杆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盆齿22,第三盆齿22与第三角齿19啮合,第四直杆24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节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当第一角齿4随方向盘2转动,第一角齿4驱动第一盆齿7改变方向转动,第一盆齿7背面连通第一直杆9向前至第一万向节10,再第一直杆9至第二角齿11向左驱动第二盆齿13改变方向转动,第二盆齿13连通第二直杆16至第二万向节17,再第三直杆18至第三角齿19向前驱动第三盆齿22改变方向转动,第三盆齿22连通第四直杆24向前至第三万向节25,直到通过第四直杆24驱动方向机转动。本技术在驾驶员的右侧装有小方向盘,转动小方向盘而驱动盆角齿直到驱动方向机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造成方向盘挤伤驾驶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是由手柄I、方向盘2、中间轴3、第一角齿4、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第一盆齿7、第二轴承8、第一直杆9、第一万向节10、第二角齿11、第三轴承12、第二盆齿13、第二固定架14、第四轴承15、第二直杆16、第二万向节17、第三直杆18、第三角齿19、第五轴承20、第三固定架21、第三盆齿22、第五轴承23、第四直杆24、第三万向节25组成;方向盘2上设置有手柄1,方向盘2的中部下端设置中间轴3,中间轴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角齿4,第一角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的一端与第一轴承5连接,第一固定架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8连接,第二轴承8设置在第一直杆9上,第一直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盆齿7,第一盆齿7与第一角齿4哨合,第一直杆9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节10,第一万向节10与第二角齿11连接,第二角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轴承12,第三轴承12与第二固定架14连接,第二固定架14的一端与第四轴承15连接,第四轴承15设置在第二直杆16上,第二直杆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盆齿13,第二盆齿13与第二角齿11啮合,第二直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万向节17连接,第二万向节17通过第三直杆18与第三角齿19连接,第三角齿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五轴承20,第五轴承20与第三固定架21连接,第三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五轴承23连接,第五轴承23设置在第四直杆24上,第四直杆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盆齿22,第三盆齿22与第三角齿19啮合,第四直杆24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节2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当第一角齿4随方向盘2转动,第一角齿4驱动第一盆齿7改变方向转动,第一盆齿7背面连通第一直杆9向前至第一万向节10,再第一直杆9至第二角齿11向左驱动第二盆齿13改变方向转动,第二盆齿13连通第二直杆16至第二万向节17,再第三直杆18至第三角齿19向前驱动第三盆齿22改变方向转动,第三盆齿22连通第四直杆24向前至第三万向节25,直到通过第四直杆24驱动方向机转动。本具体实施方式在驾驶员的右侧装有小方向盘,转动小方向盘而驱动盆角齿直到驱动方向机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造成方向盘挤伤驾驶员的问题。权利要求1.自动挡汽车右侧小方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手柄(I)、方向盘(2)、中间轴(3)、第一角齿(4)、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第一盆齿(7)、第二轴承(8)、第一直杆(9)、第一万向节(10)、第二角齿(11)、第三轴承(12)、第二盆齿(13)、第二固定架(14)、第四轴承(15)、第二直杆(16)、第二万向节(17)、第三直杆(18)、第三角齿(19)、第五轴承(20)、第三固定架(21)、第三盆齿(22)、第五轴承(23)、第四直杆(24)、第三万向节(25)组成;方向盘(2)上设置有手柄(1),方向盘(2)的中部下端设置中间轴(3),中间轴(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角齿(4),第一角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的一端与第一轴承(5)连接,第一固定架(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8)连接,第二轴承(8)设置在第一直杆(9)上,第一直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盆齿(7),第一盆齿(7)与第一角齿(4)哨合,第一直杆(9)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节(10),第一万向节(10)与第二角齿(11)连接,第二角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轴承(12),第三轴承(12)与第二固定架(14)连接,第二固定架(14)的一端与第四轴承(15)连接,第四轴承(15)设置在第二直杆(16)上,第二直杆(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盆齿(13),第二盆齿(13)与第二角齿(11)哨合,第二直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万向节(17)连接,第二万向节(17)通过第三直杆(18)与第三角齿(19)连接,第三角齿(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五轴承(20),第五轴承(20)与第三固定架(21)连接,第三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五轴承(23)连接,第五轴承(23)设置在第四直杆(24)上,第四直杆(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盆齿(22),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挡汽车右侧小方向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手柄(1)、方向盘(2)、中间轴(3)、第一角齿(4)、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第一盆齿(7)、第二轴承(8)、第一直杆(9)、第一万向节(10)、第二角齿(11)、第三轴承(12)、第二盆齿(13)、第二固定架(14)、第四轴承(15)、第二直杆(16)、第二万向节(17)、第三直杆(18)、第三角齿(19)、第五轴承(20)、第三固定架(21)、第三盆齿(22)、第五轴承(23)、第四直杆(24)、第三万向节(25)组成;方向盘(2)上设置有手柄(1),方向盘(2)的中部下端设置中间轴(3),中间轴(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角齿(4),第一角齿(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轴承(5),第一固定架(6)的一端与第一轴承(5)连接,第一固定架(6)的另一端与第二轴承(8)连接,第二轴承(8)设置在第一直杆(9)上,第一直杆(9)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盆齿(7),第一盆齿(7)与第一角齿(4)啮合,第一直杆(9)上设置有第一万向节(10),第一万向节(10)与第二角齿(11)连接,第二角齿(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三轴承(12),第三轴承(12)与第二固定架(14)连接,第二固定架(14)的一端与第四轴承(15)连接,第四轴承(15)设置在第二直杆(16)上,第二直杆(1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盆齿(13),第二盆齿(13)与第二角齿(11)啮合,第二直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万向节(17)连接,第二万向节(17)通过第三直杆(18)与第三角齿(19)连接,第三角齿(19)的底部设置有第五轴承(20),第五轴承(20)与第三固定架(21)连接,第三固定架(21)的一端与第五轴承(23)连接,第五轴承(23)设置在第四直杆(24)上,第四直杆(2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盆齿(22),第三盆齿(22)与第三角齿(19)啮合,第四直杆(24)上设置有第三万向节(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元练
申请(专利权)人:彭元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