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驱动装置工作时,驱动部件所产生的振动将由减振垫圈吸收,从而有效缓解了驱动部件与安装座之间的振动,延长了该驱动装置的工作寿命,并降低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榨油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工作时振动较小的驱动装置。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榨油机。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的运行需要依靠驱动装置的带动来完成,该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安装座以及由安装座支撑的电机和减速箱,电机带动减速箱工作,减速箱的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机械设备,以此为机械设备提供工作动力。在上述驱动装置中,电机和减速箱连接后放置于安装座上,由于电机和减速箱工作时会发生振动,该振动传递至安装座上后,使得安装座、电机和减速箱发生更大的振动,导致该驱动装置的工作寿命较短,同时,该驱动装置工作时将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尤其在诸如榨汁机、榨油机等小型家用设备中,一般电机和减速箱均安装于这些家用设备的侧面,此时,电机和减速箱沿着竖直方向放置于安装座上,由于减速箱和电机的自身重力,促使安装座、电机和减速箱之间的作用力更大,继而加剧了该驱动装置工作时的振动。综上所述,如何缓解驱动装置工作时的振动,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工作时的振动较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榨油机。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圈。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减振垫圈包括安装于所述驱动部件的电机与所述安装座的底座之间的第一减振垫圈。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一减振垫圈上具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电机底部连接。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一减振垫圈包括相承接的加固垫圈和侧围垫圈,所述加固垫圈与所述底座配合,所述侧围垫圈包裹于所述电机底部的外表面上。 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侧围垫圈上具有螺钉台,所述螺钉台底部具有所述第一安装孔。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减振垫圈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减速箱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盖之间的第二减振垫圈。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二减振垫圈上具有与所述减速箱的端面配合的第二安装孔。优选地,上述驱动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所述电机的加强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和驱动部件,该驱动部件固定于安装座上,且其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圈。可见,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提供的驱动装置工作时,驱动部件所产生的振动将由减振垫圈吸收,从而有效缓解了驱动部件与安装座之间的振动,延长了该驱动装置的工作寿命,并降低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榨油机,包括压榨组件以及与所述压榨组件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由于上述驱动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驱动装置的榨油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上图1-3 中底座11、螺钉柱111、上盖12、电机21、固定部211、减速箱22、加固垫圈311、侧围垫圈312、螺钉台313、第二减振垫圈32、加强筋41、固定盖51。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工作时的振动较小。本技术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驱动装置的榨油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和驱动部件,安装座包括底座11和上盖12,驱动部件包括电机21和减速箱22,电机21的外表面上具有固定部211,该固定部211可通过铆钉安装于底座11上,减速箱22的输入端与电机21连接,输出端则伸出上盖12,且减速箱22通过固定盖51安装于上盖12上,具体地,可通过螺钉将固定盖51、上盖12和减速箱22固定。本技术的关键改进之处在于,上述驱动部件和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圈。具体地,该减振垫圈包括安装于电机21与底座11之间的第一减振垫圈,该第一减振垫圈的形状可为常见的结构较为简单的筒状垫圈,其尺寸与电机21的外表面尺寸相适应,以保证其借助底座11支撑电机21。通过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工作时,电机21和减速箱22所产生的振动将由减振垫圈吸收,从而有效缓解了电机21和减速箱22与底座11和上盖12之间的振动,延长了该驱动装置的工作寿命,并降低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减振垫圈上具有第一安装孔,底座11通过第一安装孔与电机21底部连接,该第一安装孔通常为光孔。相对于第一减振垫圈仅通过保证自身尺寸实现其固定于底座11和电机21之间,采用上述第一安装孔能够确保第一减振垫圈始终连接于底座11和电机21之间,即可降低该驱动装置对第一减振垫圈的尺寸要求,从而降低了该驱动装置的加工难度。上述第一减振垫圈的结构还可进一步细化,具体地,其包括相承接的加固垫圈311和侧围垫圈312,加固垫圈311与底座11配合,侧围垫圈312包裹于电机21底部的外表面上。显然,将第一减振垫圈改善为由两部分组成后,使得第一减振垫圈与底座11和电机21的配合面积有所增加,这一方案不但增大了第一减振垫圈的减振效果,更提高了第一减振垫圈与底座11和电机21的连接可靠性,保证了整个驱动装置的可靠运行。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在侧围垫圈312上加工螺钉台313,该螺钉台313的底部具有上述第一安装孔,电机21的固定部211嵌设于螺钉台313内,螺钉依次穿过固定部211、第一安装孔和底座11上的螺钉柱111,以此实现电机21与底座11的固定。可见,上述螺钉台313在更多的方向上限制固定部211,以避免电机21工作时相对于底座11发生窜动,进而更大程度地降低了电机21所发生的振动,降噪效果更为明显。依据上述技术构思,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减振垫圈还包括安装于减速箱22与上盖12之间的第二减振垫圈32。鉴于减速箱22的输出端通常具有多个凸起,可将第二减振垫圈32布置于多个凸起所围成的部分内部,此时,第二减震垫圈32的中部具有供固定盖51穿过的通孔。可见,减速箱22与上盖12之间的振动将由第二减振垫圈32吸收,继而更进一步地降低该驱动装置内的振动。为了优化第二减振垫圈32的减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减振垫圈32上具有与减速箱22的端面配合的第二安装孔,具体地,该第二安装孔与减速箱22输出端的多个凸起配合,即,第二减振垫圈32的面积不仅能够覆盖上述多个凸起的内部,还将延伸至该多个凸起的外围。显然,此方案中第二减振垫圈32与上盖12和减速箱22的配合面积有所增大,促使其减振效果明显提高。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底座11上设置有支撑电机21的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座以及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的驱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减振垫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在锋,王彤,覃德华,周炜,陈冰,胡小帝,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