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襟缝翼扭力管的驱动装置,其将来自动力源的扭矩传递到襟缝翼扭力管来驱动襟缝翼扭力管转动。
技术介绍
目前,在飞机铁鸟实验机和架机中,调试襟缝翼收放时使用的是棘轮扳手或气动扳手,前者不仅工作效率很低而且不符合人机工程,工人操作难度大;后者在操作中易产生不安全的振动,冲击力可能会损坏产品。此外,可以使用气钻连接万向连杆组成的特制装置来驱动襟缝翼扭力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能双向转动,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襟缝翼扭力管的驱动装置,其轻便灵活、保障产品安全、大大提高现场工作效率。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襟缝翼扭力管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源;以及连杆组件,其将所述动力源连接到襟缝翼扭力管,所述连杆组件将来自动力源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襟缝翼扭力管来驱动所述襟缝翼扭力管转动。其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快卸组件、第二快卸组件和万向节;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快卸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快卸组件与用于固定所述动力源的夹头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 ...
【技术保护点】
用于襟缝翼扭力管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以及?连杆组件,其将所述动力源连接到襟缝翼扭力管,所述连杆组件将来自动力源的扭矩传递到所述襟缝翼扭力管来驱动所述襟缝翼扭力管转动;?其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第一快卸组件、第二快卸组件和万向节;?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一快卸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快卸组件与用于固定所述动力源的夹头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快卸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快卸组件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万向节与用于固定所述襟缝翼扭力管的接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平,李奔,郭晶,岳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