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过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66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过滤机,适用于机床乳化液或油的精过滤装置,其包括刮屑板、防护门、驱动轴、滤纸、限位托辊、入液槽、网链、入液管、从动轴、尼龙棒、压纸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两体结构确保了整体压纸盘在入液管路上良好运行,并且无现有技术中的较大径向移动,设备运行稳定。采用了内嵌式轨道方式,成功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外防护设计方式碰撞防护门的安全问题。在网链驱动结构中增加一处限位托辊解决了铝碎屑在陡面上脱水导致长时间堆积,过滤机不能正常稳定排屑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过滤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精度高、使用寿命长、排屑操作便携、安装方便、无大径向运动的立式过滤机装置,尤其是适用于机床乳化液或油的精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I、现有的立式纸带过滤机在外防护设计过程中,防护盖板一般都是通过螺栓直接固定至壳体,在需要检修时需逐个松开螺栓打开,速度慢,另一种方式为单侧铰接固定另一侧掀起的门开方式,在需要检修时整体打开的防护门占用空间大,在紧凑安装的前提下,需要在产品设计时预留较多的空间,并且存在碰撞防护门的安全问题。2、现有的立式纸带过滤机采用前轴驱动,后轴从动,下侧安装两根限位托辊的运行方式,按照压纸辊外圆弧成型,出屑侧立面较陡,在通常的磨削加工过程中,细小的磨屑和砂粒附着在滤纸表面,可以形成密实的磨屑层,随网链运转输送至立式纸带过滤机外侧, 工作状态良好,但是当磨屑中混合丝状或碎片状切屑时,在斜面输送出立式过滤机时就会在陡面上脱水,当通过驱动轴弧面回转时,该类型切屑处于松散状态,会有部分切屑跌落回过滤腔体内,不能有效的排出切屑,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切屑在过滤腔体内的堆积,影响立式过滤机使用效果。3、现有的立式纸带过滤机入液管路采用一体贯穿式或前置入液式,产品装配复杂,零部件成本高,检修成本高。而经改进后的入液管采用两体结构,中间断开部分采用入液槽与管体螺栓连接,安装入液管简单,成本低,因为利用入液槽作为轴向定位件,因此无需再单独制造入液缓流板,可实现直接入液至工作腔体内。去掉原有轴套定位部件,改用尼龙棒作为两侧压纸盘轴向限位件,成本低,耐磨损,内侧由刮屑板定位,确保整体压纸盘在入液管路上良好运行,无较大径向移动,设备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避免碰撞防护门的安全问题,并有效防止松散切屑回落入过滤腔体,实现切屑的稳定排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立式过滤机,包括刮屑板、防护门、驱动轴、过滤腔体、限位托辊、入液槽、网链、入液管、从动轴、尼龙棒、压纸盘、弧形轨道,防护盖板,所述刮屑板有四个,分别沿入液槽内侧四周均匀排列并固定在过滤腔体内侧,所述限位托辊有三根,且所述网链紧套在三个限位托辊和所述从动轴与驱动轴上,所述防护门与所述弧形轨道连接,所述弧形轨道又与过滤腔体连接;所述入液管有两根,分别设置在过滤腔体两侧,所述入液管穿过入液槽的中心且固定在所述过滤腔体上,且所述尼龙棒有八根,均匀固定在所述过滤腔体内侧四周对称位置,利用入液槽作为轴向定位件,因此无需再单独制造入液缓流板,可实现直接入液至工作腔体内,所述尼龙棒作为两侧压纸盘轴向限位件,成本低,耐磨损,内侧由所述刮屑板定位,确保整体压纸盘在入液管路上良好运行,无较大径向移动,设备运行稳定;所述压纸盘固定在刮屑板外侧,且所述压纸盘有两个,去掉原有轴套定位部件,每个压纸盘的一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四个刮屑板上。进一步,所述防护门内嵌于弧形轨道上,所述弧形轨道固定于刮屑板内侧,防护门与防护盖板活动连接,通过对所述立式纸带过滤机防护开启方式的重新设计,采用内嵌轨道方式,使防护门无需固定在壳体上,可快速开启,同时所述防护门沿弧形轨道运行,充分避免了以上开启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在开启后,直接隐入壳体后端盖板内,前部安装、检修区完全敞开,无额外空间占用,方便在壳体上部空间受限位置安装,同时在检修过程中,有效避免碰撞防护门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所述过滤腔体下侧两端及提升出屑口斜端面均设有一个限位托辊,过滤腔体紧固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网链紧套在从动轴与驱动轴上构成网链驱动结构,使网链的运行轨迹发生改变,在提升出屑端减缓网链运行一端较缓坡度,进行切屑脱水,并有效防止松散切屑回落入过滤腔体,实现切屑的稳定排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效果I、通过采用两体结构确保了整体压纸盘在入液管路上良好运行,并且无现有技术中的较大径向移动,设备运·行稳定。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内嵌式轨道方式,成功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外防护设计方式碰撞防护门的安全问题。3、通过在网链驱动结构中增加一个限位托辊解决了由于碎屑在陡面上脱水导致时间长,堆积碎屑回落,从而导致过滤机不能正常稳定排屑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刮屑板,2、防护门,3、驱动轴,3、滤纸,5、限位托辊,6、入液槽,7、网链,8、入液管,9、从动轴,10、尼龙棒,11、压纸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I :如图3所示,一种新型立式过滤机,更改后的外防护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如需打开外防护门2,只需推外防护门2上安装把手,使其收入壳体后部,就能将前端安装、调整区完全打开,实现设备检修及铺入滤纸调整等工作,整改操作无其它空间占用,在空间紧张的专用机床下也可选用,具有占地小,高通过,易维护等优点。实施例2 :如图I所示增加限位托辊5结构后的网链7,在运转过程中,主要是改变了网链7在出屑口处的运行轨迹,减缓了切屑在出屑口的坡度,使得在过滤含有铝屑等较轻材质的切屑时,切屑不易结块,并且在输送过程中成松散状态。当坡度过陡时,则在陡坡提升过程中切屑会自由落体滚回过滤腔体4内,从而造成切屑不能流畅排出,但是本专利技术在增加限位托辊5结构后,出口坡度得到有效减缓,从而保证了切屑在提升过程中,不会滚落回过滤腔体4内,而使得切屑顺畅的排出,过滤效果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将入液口分为两体结构从而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并且安装简便,两端入液口组件分别固定至壳体,入液口组件间采用入液槽6进行连接,既可以实现壳体内部加强定位,又可以使液 体从中间缓流进入过滤腔体4,并且入液槽6的安装可以使液体按最佳流入角流入过滤腔体4,有效的避免了因液体乱流而造成过滤腔体4中的液体不稳定,所以通过入液槽6定向进入过滤腔体4的液体得到了有效的过滤,且过滤过程稳定。再者,由于两侧压纸盘11采用尼龙棒10进行限位后,使得装置的安装更简易,定位更准确,并且耐磨损,再加上刮屑板I对压纸盘11进行定位,从而保证了整体压纸盘在入液管路上良好运行,无较大径向移动,设备运行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过滤机,包括刮屑板(I)、防护门(2)、驱动轴(3)、过滤腔体(4)、限位托辊(5)、入液槽(6)、网链(7)、入液管(8)、从动轴(9)、尼龙棒(10)、压纸盘(11)、弧形轨道(12),防护盖板(13),所述刮屑板(I)有四个,分别沿入液槽(6)内侧四周均匀排列并固定在入液槽(6)内侧,所述防护盖板(13)固定在刮屑板(I)外侧,所述压纸盘(11)有两个,每个压纸盘(1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四个刮屑板(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托棍(5)有三根,所述网链(7)紧套在三限位托辊(5)和所述从动轴(9)与驱动轴(3)上,所述防护门(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过滤机,包括刮屑板(1)、防护门(2)、驱动轴(3)、过滤腔体(4)、限位托辊(5)、入液槽(6)、网链(7)、入液管(8)、从动轴(9)、尼龙棒(10)、压纸盘(11)、弧形轨道(12),防护盖板(13),所述刮屑板(1)有四个,分别沿入液槽(6)内侧四周均匀排列并固定在入液槽(6)内侧,所述防护盖板(13)固定在刮屑板(1)外侧,所述压纸盘(11)有两个,每个压纸盘(11)的一端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四个刮屑板(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托棍(5)有三根,所述网链(7)紧套在三限位托辊(5)和所述从动轴(9)与驱动轴(3)上,所述防护门(2)与所述弧形轨道(12)连接,所述弧形轨道(12)又与过滤腔体(4)连接;所述入液管(8)有两根,分别设置在过滤腔体(4)两侧,所述入液管(8)穿过入液槽(6)的中心且固定在所述过滤腔体(4)上,所述尼龙棒(10)有八根,均匀分布并固定在所述两个压纸盘(11)外侧,每侧等分安装四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博尹洪波徐俊彦单发东宋立国李铁兵孙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开发区博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