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浩吉专利>正文

外科所用的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42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7:57
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主要解决现有的引流管易在体内移位而对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外部连接有外管(2),内管(1)与外管(2)之间有空腔,且内管(1)的管端位于外管(2)外部,外管(2)端部连接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气囊(3)。该引流管在病人体内不会移位、可避免对器官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并且引流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 疗用品,具体的说是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
技术介绍
大多数外科病人在手术之后通常需要在体内留置引流管,以便将体内的液体或气体排出体外。目前引流管通常是直接放置在体内,而将与体表接触部分固定在皮肤上,这样存在的问题是,当病人翻身或移动时可能会使引流管在体内移位,其端部可能会碰到体内器官组织而造成二次损伤,而且也影响引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引流管易在体内移位而对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该引流管在病人体内不会移位、可避免对器官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并且引流效果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包括内管,所述的内管外部连接有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有空腔,且内管的管端位于外管外部,外管端部连接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气囊。所述的内管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内管外部设有外管,且外管上连接有气囊,内管起到引流的作用,而通过外管向气囊内注气,将气囊撑开,使气囊支撑在周边的组织上,避免引流管移动,从而避免对器官组织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I-内管,2-外管,3-气囊,4-引流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I所示,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包括内管1,所述的内管I外部连接有外管2,内管I与外管2之间有空腔,外管2的端部与内管I连接,使内管与外管成为一体,内管I的管端位于外管2外部,并且内管I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4,这样可以避免内管I的端部被堵塞而影响引流效果。外管2端部连接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气囊3,通过向内、外管之间的空腔注气,可使气囊3撑开而支撑在周围的器官组织上。该引流管在使用时,先将引流管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固定后,向内、外管之间的空腔向气囊3内注气,气囊3撑开后支撑在周围的器官组织上,可以避免引流管移动,从而避免对器官组织造成损伤。并且内管I端部侧壁上增加若干个引流孔4,使引流效果更好。权利要求1.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包括内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I)外部连接有外管(2),内管(I)与外管(2)之间有空腔,且内管(I)的管端位于外管(2)外部,外管(2)端部连接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气囊(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科所用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I)端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引流孔(4)。专利摘要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主要解决现有的引流管易在体内移位而对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外部连接有外管(2),内管(1)与外管(2)之间有空腔,且内管(1)的管端位于外管(2)外部,外管(2)端部连接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气囊(3)。该引流管在病人体内不会移位、可避免对器官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并且引流效果好。文档编号A61M25/10GK202740606SQ201220476869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专利技术者张浩吉 申请人:张浩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科所用的引流管,包括内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1)外部连接有外管(2),内管(1)与外管(2)之间有空腔,且内管(1)的管端位于外管(2)外部,外管(2)端部连接有三个周向均布的气囊(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吉
申请(专利权)人:张浩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