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一山专利>正文

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140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包括引流管、导引针、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引流管由细管部、膨大部、粗管部组成,所述的膨大部将细管部与粗管部过渡连接,所述的粗管部设有引流孔,所述的细管部的端部与导引针或负压吸引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中无须另做切口放置引流管;放置时只需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且对软组织的损伤减至最低程度;无须缝线另外固定,故拨除方便;拨除后无须再度缝合故软组织愈合快;导引针可重复使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医用引流管均采用粗细相同的橡皮管和一外置的负压球构建而成,其特点为同一根引流管粗细均等,埋入人体部分需术者自行修剪蜂窝口,并小心放置;另穿出皮肤处必须用缝线固定以防止脱出;术后拔出时其皮肤处必须再度缝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导引针、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引流管由细管部、膨大部、粗管部组成,所述的膨大部将细管部与粗管部过渡连接,所述的粗管部设有引流孔,所述的细管部的端部与导引针或负压吸引器连接。所述的引流管内设有金属线。所述的膨大部的坡度最大为1∶5。所述的细管部的端部与导引针或负压吸引器螺纹连接。所述的导引针的前端呈三棱形。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包括普通负压吸引器或真空负压吸引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制造出来的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中无须另做切口放置引流管;放置时只需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且对软组织的损伤减至最低程度;无须缝线另外固定,故拨除方便;拨除后无须再度缝合,故软组织愈合快;导引针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引流管,2-导引针,3-细管部,4-膨大部,5-粗管部,6-引流孔,7-金属线;图2为本技术的负压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8-负压吸引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包括引流管1、导引针2、负压吸引器8,所述的引流管1由细管部3、膨大部4、粗管部5组成,所述的膨大部4将细管部3与粗管部5过渡连接,所述的粗管部5设有引流孔6,所述的细管部3的端部与导引针2或负压吸引器8连接。所述的引流管1内设有金属线7。所述的膨大部4的坡度最大为1∶5;所述的细管部3的端部与导引针2或负压吸引器8螺纹连接;所述的导引针2的前端呈三棱形;所述的负压吸引器8包括普通负压吸引器或真空负压吸引器。本实施例由三部分组成:1、针头,2,粗细不等的引流管,3、负压吸引器(普通、真空)。主要原理在于引流管部分:引流管粗细不等,细的部分穿出皮肤一头与针头以螺纹形式相连;另一边逐步增大并延伸成有引流孔的部分,逐步增大部为5cm长,其坡度不超过1cm,整个引流管内置一根直径为2~4mm的金属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导引针、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引流管由细管部、膨大部、粗管部组成,所述的膨大部将细管部与粗管部过渡连接,所述的粗管部设有引流孔,所述的细管部的端部与导引针或负压吸引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导引针、负压吸引器,所述的引流管由细管部、膨大部、粗管部组成,所述的膨大部将细管部与粗管部过渡连接,所述的粗管部设有引流孔,所述的细管部的端部与导引针或负压吸引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内设有金属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引流管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一山
申请(专利权)人:傅一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