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负压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1329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负压引流瓶,包括透明瓶体和引流管,在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负压接口,引流管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接,在所述瓶体上还设有出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出液装置,在瓶体的液体超过限度时,通过出液装置直接排出液体,排空后在负压接口接上负压装置产生负压后又可马上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负压引流瓶
本技术涉及医用负压引流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负压引流瓶。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瓶是医院常规必备装置,引流是各种手术后必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在乳腺手术中,负压引流瓶的作用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现有的负压引流瓶包括瓶体和引流管,在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负压接口,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的瓶体的进液口相连接,负压接口用于与负压装置连接以使瓶内产生负压。通常来说,引流瓶能容纳的液体量都有一定限制,超过规定的液体量就没有吸引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如果吸入的液体量超过规定量,就必须从病人处将负压引流瓶拿走,将瓶内液体从负压接口倒出,清洗负压接口后接上负压装置使瓶内重新产生负压后才能继续使用,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负压引流瓶,能够直接排出瓶内的引流液。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负压引流瓶,包括透明瓶体和引流管,在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负压接口,引流管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接,在所述瓶体上还设有出液装置。所述出液装置设在瓶体的底部。所述出液装置设在瓶体的侧壁下部。所述出液装置包括出液口和连接在出液口上的出液管,在该出液管与出液口的连接处设有止流夹。在所述瓶体上标有刻度。-->在引流管与进液口相连接处设有控制液体流速的控制阀。在引流管上设有控制液体流速的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为片状体,在该片状体中部开设有夹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有出液装置,在瓶体的液体超过限度时,通过出液装置直接排出液体,排空后在负压接口接上负压装置产生负压后又可马上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实施例一的医用负压引流瓶包括标有刻度3的透明瓶体1和引流管2,在瓶体1的顶部设有进液口4和负压接口5,引流管2的一端与进液口4相连接,在引流管2与进液口4相连接处设有控制液体流速的控制阀10,并且在引流管2上也设有控制液体流速的控制阀6,控制阀6为片状体,在该片状体中部开设有夹口(图中未示出),引流管2套在夹口内,在瓶体1的底部设有出液装置,该出液装置包括出液口7和连接在出液口7上的出液管8,在该出液管8与出液口7的连接处设有止流夹9。请参阅图2,实施例二的医用负压引流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出液装置设在瓶体的侧壁下部,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使用时,将预先形成有负压的医用负压引流瓶引流管的另一端放置在刀口处,在负压的作用下,液体从伤口处流入瓶体内,移动控制阀夹紧或放松引流管以控制液体的流速。当透明瓶体内的液体量超过的最大刻度时,打开止流夹让液体直接排出,排空液体后装上止流夹,同时移动控制阀夹紧引流管使瓶体-->内形成封闭的空间便于进行负压处理。此时在负压接口出接上负压装置使瓶内重新产生负压后又可马上使用,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虽然本技术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负压引流瓶,包括透明瓶体和引流管,在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负压接口,引流管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上还设有出液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负压引流瓶,包括透明瓶体和引流管,在瓶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负压接口,引流管的一端与进液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上还设有出液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装置设在瓶体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装置设在瓶体的侧壁下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引流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装置包括出液口和连接在出液口上的出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深明石汉平黄雪玲李晓曦叶洁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