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37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双鼻吸氧管,便于患者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快速切换。该双鼻吸氧管包括输气管,输气管上套接有两个出气管,分别为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分别与输气管滑动配合;第一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插鼻支管,第二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插鼻支管,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第一出气孔与第一插鼻支管连通,第二出气孔与第二插鼻支管连通。上述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可拆卸连接。且输气管上至少设置有1个用于容纳并固定出气管的保护套。由于不需要将整套管路系统进行更换,因此可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垃圾,降低医疗费用。通过设置保护套,可出气管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双鼻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应用的双鼻吸氧管,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双鼻吸氧管。
技术介绍
氧疗作为数十年来最常用的可直接、有效改善低氧血症,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治疗或辅助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及家庭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吸氧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医疗用品之一。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吸氧管有双鼻孔、单鼻孔及鼻塞式三种类型。在使用吸氧管的过程中常有患者发生鼻粘膜出血, 也有患者需同时行鼻饲管、胃肠加压等治疗,因而常会有单、双鼻孔吸氧管更换的需求出现。现有的双鼻吸氧管都是整体式,在输气管上直接设置2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插鼻支管, 通过插鼻支管进行吸氧,输气管与供氧机器相连后只能进行双鼻孔吸氧。当需要换成单鼻孔吸氧时,需要将整套管路更换,更换程序复杂,效率低。由此可见,临床现有医疗用品不能及时满足此类需求,往往需要重新选择和更换整套吸氧管,最终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医疗垃圾的增多,而且更换下的吸氧管的存放问题也是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患者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快速切换的可调式双鼻吸氧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包括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套接有两个出气管,分别为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分别与输气管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插鼻支管,第二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插鼻支管,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第一插鼻支管连通,第二出气孔与第二插鼻支管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可拆卸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至少I个用于容纳并固定出气管的保护套。进一步的是所述保护套包括筒状壳体以及由壳体围成的用于容纳和固定出气管的内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供出气管进入内腔的由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另一端的切缝。进一步的是所述输气管上设置有2个所述保护套,分别为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一出气管的第一保护套以及用于容纳并固定第二出气管的第二保护套。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插鼻支管和第二插鼻支管的轴向长度都为I. 8至2. 2cm,第一插鼻支管和第二插鼻支管的直径都为I. 8至2. 2_。进一步的是当第二出气管沿输气管滑动至远离第二出气孔且第一出气管沿输气管滑动至使第一插鼻支管与第二出气孔连通时,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都位于第一出气管的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可沿输气管滑动,这样可方便快捷的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切换。由于不需要将整套管路系统进行更换,因此可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垃圾,降低医疗费用。2、通过设置保护套,可在单鼻孔吸氧时,对其中一个出气管进行保护,防止其损坏。3、通过将第一插鼻支管和第二插鼻支管的尺寸进行限定,充分利用了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发挥温化作用及清洁过滤作用,可在避免对鼻粘膜刺激的同时保证氧疗效果。4、当第二出气管沿输气管滑动至远离第二出气孔且第一出气管沿输气管滑动至使第一插鼻支管与第二出气孔连通时,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都位于第一出气管的内部。这种设计可方便在单鼻孔吸氧时,可便于将另一个出气孔封住。附图说明图I为第一出气管与第二出气管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示意图;图2为第二出气管朝第二保护套滑动的示意图;图3为输气管上的两个出气孔位于第一出气管内部的示意图;图4为壳体上设置有切缝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第一保护套1,切缝101,壳体102,内腔103,第二保护套2,第一出气管3,第二出气管4,第一插鼻支管5,第二插鼻支管6,第一出气孔7,第二出气孔8,输气管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3所示,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包括输气管9,所述输气管9上套接有两个出气管,分别为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所述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分别与输气管9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出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插鼻支管5,第二出气管4上设置有第二插鼻支管6,所述输气管9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7和第二出气孔8,所述第一出气孔7与第一插鼻支管5连通,第二出气孔8与第二插鼻支管6连通。使用时,如图I所示,可通过第一出气管3上的第一插鼻支管5和第二出气管4上的第二插鼻支管6进行双鼻孔吸氧; 当需要切换成单鼻孔吸氧时,如图2所示,可将第二出气管4朝远离第一出气管3的方向滑动,这样可只通过第一出气管3上的第一插鼻支管5进行单鼻孔吸氧,此时,第二出气孔8 只需通过塞子封堵即可。虽然通过塞子可封堵第二出气孔8,但还需要另外准备塞子,使用不便。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如图3所示,当第二出气管4沿输气管9滑动至远离第二出气孔 8且第一出气管3沿输气管9滑动至使第一插鼻支管5与第二出气孔8连通时,第一出气孔7和第二出气孔8都位于第一出气管3的内部。这种设计方式可仅通过滑动第一出气管 3即可实现通过其中一个出气孔吸氧并将另一个出气孔封堵,快捷方便。为了在进行双鼻孔吸氧时,使第一插鼻支管5和第二插鼻支管6之间的距离保持固定,进而使患者鼻部在吸氧时比较舒适。所述第一出气管3与第二出气管4可拆卸连接。 上述可拆卸连接可为卡接或通过磁性连接等。在上述基础上,为了使在单鼻孔吸氧时,将不工作的出气管进行保护,避免其因外力发生损伤,所述输气管9上设置有至少I个用于容纳并固定出气管的保护套。该保护套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为一个筒状可卷曲的套皮。优选实施方式为如图I至图4所示,所述保护套包括筒状壳体102以及由壳体102围成的用于容纳和固定出气管的内腔103,所述壳体102上设置有供出气管进入内腔的由壳体的一端延伸至壳体另一端的切缝101。例如图I和图2中,输气管9上设置有2个保护套,分别为第一保护套I以及第二保护套2。使用时,将第二保护套2沿切缝101掰开,然后将第二出气管4滑动至第二保护套2内部后, 将第二保护套2的切缝闭合,这样就可将第二出气管4固定在内腔103内。此外,在输气管 9上可只设置一个保护套,该保护套可将不工作的出气管进行保护。当然,在输气管9上优选设置两个保护套,这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为了使患者在吸氧时鼻部比较舒适,所述第一插鼻支管5和第二插鼻支管6的轴向长度都为I. 8至2. 2cm,第一插鼻支管5和第二插鼻支管6的直径都为I. 8至2. 2mm。上述结构充分利用了鼻腔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发挥温化作用及清洁过滤作用,可在避免对鼻粘膜刺激的同时保证氧疗效果。权利要求1.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包括输气管(9),其特征是所述输气管(9)上套接有两个出气管,分别为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所述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分别与输气管(9)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出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插鼻支管(5),第二出气管(4)上设置有第二插鼻支管(6),所述输气管(9)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7)和第二出气孔(8),所述第一出气孔(7)与第一插鼻支管(5)连通,第二出气孔(8)与第二插鼻支管(6)连通。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出气管(3)与第二出气管(4)可拆卸连接。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其特征是所述输气管(9)上设置有至少I个用于容纳并固定出气管的保护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调式双鼻吸氧管,包括输气管(9),其特征是:所述输气管(9)上套接有两个出气管,分别为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所述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4)分别与输气管(9)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出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插鼻支管(5),第二出气管(4)上设置有第二插鼻支管(6),所述输气管(9)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孔(7)和第二出气孔(8),所述第一出气孔(7)与第一插鼻支管(5)连通,第二出气孔(8)与第二插鼻支管(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雅琴吴小玲薛秒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