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5137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换式吸氧装置,便于患者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快速切换,使用安全方便。该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内芯和吸氧管,所述吸氧管包括出气管以及两个输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插鼻支管,所述出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输气管相连的出气管连接部,所述输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出气管连接部相连的输气管连接部,上述湿化瓶、湿化内芯、出气管和两个输气管分别独立封装。这样不但提高了切换效率,也降低了切换成本,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费用,亦可降低单病种医疗费用;可较长时间干燥有效保存,利于临床科室物资管理;无菌、无毒使用十分安全、方便快捷,患者及医护人员可接受度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替换式吸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应用的吸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替换式吸氧>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氧疗作为数十年来最常用的可直接、有效改善低氧血症,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治疗或辅助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方法,在临床及家庭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吸氧装置一般包括湿化瓶、湿化内芯和吸氧管。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吸氧管双鼻孔、单鼻孔两种类型,但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如行鼻塞、胃肠加压或是在使用双鼻孔吸氧管时发生鼻粘膜出血或病人需求的变化,常有单、双鼻孔吸氧管更换的需求出现,此时需重新更换整套管路,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且被更换下的吸氧管的存放问题也成为了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且,中国医院呼吸道感染占院内感染首位,其中60%以上是传统吸氧装置引起的,有人对使用中和使用后的氧气湿化瓶进行细菌学检测发现,40%的氧气湿化瓶均不同程度被污染,其内芯是导致医院感染的最危险因素也是最易被忽略的部分。虽然现已有一些一次性湿化瓶吸氧装置上市,但尚有许多不妥的地方,其一是没有将内芯独立出来,进行很好的管理;其二是成本过高,价格普遍波动在四十元左右;其三是自带湿化液,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确切,可推广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患者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快速切换的可替换式吸氧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内芯和吸氧管,所述吸氧管包括出气管以及两个输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插鼻支管,所述出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输气管相连的出气管连接部,所述输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出气管连接部相连的输气管连接部。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包装体,所述包装体包括四个彼此分隔的包装腔体,形成第一包装腔体,第二包装腔体,第三包装腔体和第四包装腔体,所述湿化瓶封装于第一包装腔体内,所述湿化内芯封装于第二包装腔体内,所述出气管封装于第三包装腔体内,所述两个输气管封装于第四包装腔体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吸氧管为分体式,当需要使用时,可将出气管与输气管连接,输气管与供氧机器相连即可。当需要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切换时,只需将出气管与输气管分离,更换合适的出气管,然后将出气管与输气管相连即可。输气管在整个吸氧过程中始终保持与供氧机器相连,无需更换,因此可实现患者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快速切换。这样不但提高了切换效率,也降低了切换成本,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费用,亦可降低单病种医疗费用。可推广性高,该新型设计充分满足了临床及病人的需求。其次,通过将湿化瓶、湿化内芯、出气管和输气管独立封装,可较长时间干燥有效保存,利于临床科室物资管理;无菌、无毒使用十分安全、方便快捷,患者及医护人员可接受度高。尤其是湿化内芯独立无菌包装,可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在不当操作过程中对内芯的污染, 有效控制感染。出气管独立封装,充分满足临床患者的多种要求,降低医疗用品的浪费,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成本低,市场价约6元左右,造价低廉,适用于各层次医院,可降低医疗费用。附图说明图I为出气管与输气管相连的示意图;图2为设置有I个插鼻支管的出气管的示意图;图3为包装体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第一输气管1,第二输气管2,第一插鼻支管3,第二插鼻支管4,出气管5,第一出气管连接部6,第二出气管连接部7,第三插鼻支管8,第一输气管连接部9,第二输气管连接部10,湿化瓶11,第一包装腔体12,湿化内芯13,第二包装腔体14,第三包装腔体15,第四包装腔体16,包装体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I至图3所示,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11、湿化内芯13和吸氧管,所述吸氧管包括出气管5以及两个输气管,所述出气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插鼻支管,所述出气管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输气管相连的出气管连接部,所述输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出气管连接部相连的输气管连接部。使用时,可将第一输气管I的第一输气管连接部9与出气管5的第一出气管连接部6相连,将第二输气管2的第二输气管连接部10与出气管5的第二出气管连接部7相连,第一输气管I和第二输气管2分别与供氧机器相连,这样就可通过插鼻支管吸氧。上述出气管连接部和输气管连接部之间可为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出气管5上可设置两个插鼻支管,例如图I所示的第一插鼻支管3和第二插鼻支管4,当然,出气管5上也可只设置一个插鼻支管,例如图2所示的第三插鼻支管8。这样,当需要在双鼻孔吸氧和单鼻孔吸氧间切换时,只需更换相应的出气管即可,也就是将带有两个插鼻支管的出气管与带有一个插鼻支管的出气管进行更换,而两个输气管始终保持与供氧机器相连。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可极为便捷的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切换。在上述基础上,为了避免各个物件间的相互污染,提高各个物件的使用安全性,还包括包装体17,所述包装体17包括四个彼此分隔的包装腔体,形成第一包装腔体12,第二包装腔体14,第三包装腔体15和第四包装腔体16,所述湿化瓶11封装于第一包装腔体12 内,所述湿化内芯13封装于第二包装腔体14内,所述出气管5封装于第三包装腔体15内, 所述第一输气管I和第二输气管2都封装于第四包装腔体16内。上述四个包装腔体之间可以设置连接件,这样便于成套拿取,避免遗漏。例如四个包装腔体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包装腔体之间设置连接件。当然,上述四个包装腔体也可以彼此独立,互不相连,这样便于对单个物件进行拿取和更换。还可以是在一个大的包装袋内设置四个小包装袋形成上述四个包装腔体。权利要求1.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11)、湿化内芯(13)和吸氧管,其特征是所述吸氧管包括出气管(5)以及两个输气管,所述出气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插鼻支管,所述出气管(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输气管相连的出气管连接部,所述输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出气管连接部相连的输气管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包装体(17),所述包装体(17)包括四个彼此分隔的包装腔体,形成第一包装腔体(12),第二包装腔体(14),第三包装腔体(15)和第四包装腔体(16),所述湿化瓶(11)封装于第一包装腔体(12)内,所述湿化内芯(13)封装于第二包装腔体(14)内,所述出气管(5)封装于第三包装腔体(15)内,所述两个输气管封装于第四包装腔体(16)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替换式吸氧装置,便于患者在单鼻孔吸氧和双鼻孔吸氧间快速切换,使用安全方便。该装置包括湿化瓶、湿化内芯和吸氧管,所述吸氧管包括出气管以及两个输气管,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插鼻支管,所述出气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输气管相连的出气管连接部,所述输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出气管连接部相连的输气管连接部,上述湿化瓶、湿化内芯、出气管和两个输气管分别独立封装。这样不但提高了切换效率,也降低了切换成本,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费用,亦可降低单病种医疗费用;可较长时间干燥有效保存,利于临床科室物资管理;无菌、无毒使用十分安全、方便快捷,患者及医护人员可接受度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替换式吸氧装置,包括湿化瓶(11)、湿化内芯(13)和吸氧管,其特征是:所述吸氧管包括出气管(5)以及两个输气管,所述出气管(5)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出气管连通的插鼻支管,所述出气管(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输气管相连的出气管连接部,所述输气管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出气管连接部相连的输气管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玲王雅琴冯梅万群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