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基板具有形成于支承基板(21)上的布线层(16)(18)、形成于支承基板上且覆盖布线层的绝缘膜(43)、以及通过使具有流动性的取向膜材料(24)固化而形成的取向膜(23)。边框区域(32)包括密封构件(14)的形成区域(34)在内。在绝缘膜(43)的表面,形成有未贯穿绝缘膜(43)呈凹陷设置的凹陷部(48),从支承基板(21)的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凹陷部(48)至少有一部分与布线层(16)(18)重叠。取向膜(23)的端缘部(25)受凹陷部(48)的边缘部(51)支承,凹陷部(48)的底部从取向膜(23)露出。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大幅度变窄,同时能够抑制取向膜材料的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涉及对取向膜的涂布区域的控制。
技术介绍
液晶显不装置一般具有将液晶层封入一对基板间的结构。一对基板由TFT基板和对置基板构成。TFT基板上形成有多根栅极布线、多根源极布线、多个像素电极和多个TFT。对置基板上形成有上述多个像素电极公用的公共电极。液晶层被框状的密封构件包围并密封在TFT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在上述一对基板上,形成有作为显示区域的像素区域、和设置在其外侧周围作为非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TFT基板的边框区域包括密封构件的形成区域和设置在其外侧周围的端子区域。端子区域中形成有用于向像素区域提供信号的多个端子。在TFT基板和对置基板上设有取向膜,以限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在液晶层侧的表面上的取向。取向膜由例如聚酰亚胺等树脂模构成,其表面经过研磨处理。取向膜通过在TFT基板和对置基板的表面上涂布液状聚酰亚胺后进行烧结使之固化而形成。聚酰亚胺可通过例如凸版印刷法或喷墨印刷法等涂布。这里,采用上述喷墨法形成取向膜的工序中,为了使向基板喷射并落在基板上的聚酰亚胺等取向膜材料能在基板表面充分扩散,需要降低该取向膜材料的粘性。由于低粘性的取向膜材料很容易在基板表面扩散,因此,容易扩散到本来不必扩散至的边框区域。若取向膜材料扩散到边框区域中的端子区域,多个端子会被作为绝缘膜的取向膜所覆盖,结果会妨碍端子与安装在该端子的电路芯片之间的导通。专利文献I和2中,提出了通过在TFT基板的密封构件形成区域与进行显示的像素区域之间形成槽的结构,并在该槽内储留取向膜材料,从而防止过剩的取向膜材料扩散。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通过在TFT基板的表面设置进行了拒水处理的区域,以及用与形成在TFT基板上的布线层相同的材料来形成凹凸结构,从而来控制取向膜材料的浸润扩散。由于凹凸结构使用与布线层相同的材料来形成,因此能够通过刻蚀的方法与布线同时形成。此处,图19是表示专利文献3中控制取向膜材料浸润扩散的原理的剖视图。如图19所示,专利文献3的凹凸结构100是由玻璃基板101上隔开规定间隔而设置的多个凸部102构成的。凸部102由与布线层相同的金属膜构成。当取向膜材料的液滴103滴到该凹部结构100上时,由于液滴103与玻璃基板101之间形成有空气层104,因此,液滴103容易发生弹跳,从而能够控制液滴103的浸润扩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8-2634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7-32262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7-1145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和2那样形成多道凹槽来储留取向膜材料的结构中,为了确保用于储留取向膜材料的容积,需要将多道凹槽的形成区域设置得比较宽。从而导致像素区域到密封构件形成区域之间的距离变长,因此很难使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变窄。另外,关于上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当要在布线形成区域中形成凹凸结构时,布线会被切断,因此无法形成该凹凸结构。即,形成凹凸结构的区域受到限制,在没有形成该凹凸结构的区域中,取向膜材料会向密封构件形成区域浸润扩散,因此会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可靠性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各方面,其目的在于无论布线采用何种布局方式,都尽可能地使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变窄,同时抑制取向膜材料的扩散。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具备第一基板、与上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以及设置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包围上述液晶层对其进行密封的密封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对象。而且,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具有作为显示区域的像素区域、和作为非显示区域的边框区域,该边框区域是位于上述像素区域的外侧周围的区域,包括上述密封构件的形成区域在内,在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靠近上述液晶层的一侧,形成有通过将具有流动性的取向膜材料固化而形成的取向膜,该取向膜从上述像素区域向上述边框区域一侧扩散,上述第一基板具有支承基板、形成在该支承基板上的布线层、以及以覆盖该布线层的方式形成在上述支承基板上的绝缘膜,该绝缘膜在与上述支承基板相反一侧的一部分表面被上述取向膜直接覆盖,在上述绝缘膜的表面形成有未贯穿该绝缘膜呈凹陷设置的凹陷部,当从上述支承基板的表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上述凹陷部至少有一部分与上述布线层重叠,上述凹陷部的边缘部设置在上述边框区域中,并且随着该边缘部的切平面逐渐朝向该凹陷部的内侧而向上述支承基板一侧倾斜,上述取向膜的端缘部受上述凹陷部的边缘部的支承,并且支承着该取向膜的端缘部的凹陷部的底部从上述取向膜露出。一作用一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制造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固化前的取向膜材料形成为从像素区域向边框区域一侧扩散。从而,取向膜的端缘部形成于边框区域。另一方面,在第一基板的支承基板上,形成绝缘膜以覆盖布线层,并在该绝缘膜的表面形成凹陷的凹陷部。该凹陷部的边缘部设置在边框区域中。然后,取向膜材料的浸润扩散被上述凹陷部的边缘部阻断。结果导致取向膜的端缘部受凹陷部的边缘部的支承。凹陷部的边缘部随着其切平面逐渐朝向凹陷部的内侧而向支承基板一侧倾斜,因此,能够根据取向膜材料的粘性来对其进行支承。因此,在第一基板上,无需在支承结构部的侧部与多个端子之间设置用于储留取向膜材料的槽结构,从而能够示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大幅度变窄I 2_左右,同时能够抑制取向膜材料的扩散。而且,在凹陷部与布线层重叠设置的状态下,凹陷部与布线层之间存在绝缘层,因此,机能利用绝缘层保护布线层,又能使凹陷部连续延伸,而不管该布线层的布局采用何种方式。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取向膜材料的扩散。另一方面,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形成于基板上的槽内储留取向膜材料的结构中,由于储留的取向膜材料会占据多少槽结构的容积并不清楚,因此,在将液晶滴注到基板上来制造液晶显示装置时,难以恰当地限定包含槽结构中的空闲容量在内的要滴注的液晶材料的体积。如果液晶材料的体积少于所需的量,则液晶层中会产生气泡。而本专利技术中,并不是将取向膜材料储留在凹陷部的内部,而使用该凹陷部的边缘部来阻断取向膜材料,因此,能够保持要滴注的液晶材料的体积大致固定。因而,能够将合适体积的液晶材料提供到支承基板上,以防止液晶层中产生气泡。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无需设置用于储留取向膜的树脂材料的槽结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大幅度变窄,而且能够抑制取向膜材料扩散。而且,在将凹陷部与布线层重叠设置的状态下,凹陷部与布线层之间存在绝缘层,因此,利用绝缘层能够保护布线层,且能够无论该布线层的布局采用何种方式,都能使凹陷部连续延伸。从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取向膜材料扩散。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实施方式I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将图I的TFT基板上用II所示的区域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3是将图I的TFT基板上用III所示的区域放大表示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IV —IV线剖视图。图5是将TFT基板上的凹陷部的边缘部附近放大表示的剖视图。图6是将TFT基板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俯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用于形成凹陷部的半色调掩模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经半色调曝光后显影的平坦化膜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经后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神崎庸辅,森胁弘幸,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