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LED恒流源,用于解决LED灯T2上散热困难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LED恒流源包括:直流输入端T1、LED灯T2、MOS管T3、DC/DC电路T4、恒流控制电路T5、控制器T7、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直流输入端T1连接LED灯T2,LED灯T2、MOS管T3和DC/DC电路T4依次连接;MOS管T3与DC/DC电路T4的一端连接,DC/DC电路T4的另一端接地;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连接MOS管T3,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与DC/DC电路T4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解决LED灯T2上散热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恒流源。
技术介绍
LED具有环保、节能、寿命长等优点而被视为21世纪照明光源,已经逐渐取代传统光源在各种照明灯具上大量应用。在投影机行业中,LED也逐渐应用并代替现有UHP灯泡成为新一代的光源。请参阅图I,现有LED投影机使用的驱动电路包括直流输入端TI、LED灯T2、MOS 管T3、DC/DC电路T4、恒流控制电路T5、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控制器T7、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 ;直流输入端Tl连接DC/DC电路T4,DC/DC电路T4与LED灯T2、MOS管T3依次连接,MOS管T3通过电阻接地,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连接MOS管T3,M0S管电压采样电路T6 —端连接控制器T7,一端连接LED灯T2与MOS管T3之间,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 与DC/DC电路T4连接;控制器T7用于控制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对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进行采集;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用于将采集到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与预设的最小工作电压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DC/DC 电路T4用于根据调整后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输出投影机LED光源驱动电压。驱动电路的连接方式中LED灯T2中R (红)、G (绿)和B (蓝)三种光色芯片非共阳极的设计,导致不同颜色LED灯的散热极即阳极带不同电压,不能够使用大尺寸散热片集中散热,只能独立散热。导致LED灯T2散热不易,温度更高,发光效率更低,恶性循环导致更多能量的以热能形式消耗在LED灯T2上,LED灯T2散热难度大。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恒流源,能够解决LED灯T2上散热困难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恒流源具体包括直流输入端T1、LED灯T2、M0S管T3、DC/DC电路T4、恒流控制电路T5、控制器T7、 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 ;直流输入端Tl连接LED灯T2,LED灯T2、MOS管T3和DC/DC电路T4依次连接;MOS管T3与DC/DC电路T4的一端连接,DC/DC电路T4的另一端接地;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连接MOS管T3,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与DC/DC电路T4连接; 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维持MOS管T3上的电流恒定;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用于调整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DC/DC电路T4用于根据调整后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输出投影机LED 光源驱动电压。可选的,该LED恒流源进一步包括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 ;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 —端连接控制器T7,另一端连接LED灯T2与MOS管T3之间。可选的,控制器T7还用于控制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对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进行米集。可选的,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具体用于将采集到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与预设的最小工作电压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可选的,MOS管T3与DC/DC电路T4之间通过电阻相连。可选的,控制器T7 为 MCU、CPLD, FPGA 或者 DSP。可选的,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为MCU、CPLD, FPGA或者DSP。可选的,电压微调控制模块集成在控制器中。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DC/DC电路T4倒置连接方式,MOS管T3通过电阻与DC/DC电路T4连接,DC/DC电路T4另一端接地,将LED灯T2中R (红)、G (绿)和B (蓝)阳极供电由DC/DC 电路T4端改为恒定的直流输入端Tl,以实现LED灯T2中R (红)、G (绿)和B (蓝)共阳极的设计,减少了 LED灯T2上的功耗,从而解决了 LED灯T2上散热困难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倒置现有的LED灯在DC/DC电路下面的结构,实现LED灯共阳极设计,在进而解决三色LED灯T2阳极带不同电压散热难的问题,实现三色LED灯散热统一设计。通过实时监控MOS管T3上的压降,通过与控制器T7内部设定值做比较,进而通过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调整DC/DC电路T4的电压,使MOS管T3上面压降始终保持在一个恒定值,规避无动态调节模式MOS管T3上压降随LED灯离散而变化的问题,从而解决了 MOS 管T3上发热量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LED投影机驱动电路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LED恒流源实施例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恒流源,用于有效解决LED灯T2上散热困难的问题。请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恒流源实施例包括直流输入端T1、LED灯T2、M0S管T3、DC/DC电路T4、恒流控制电路T5、控制器T7、 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 ;直流输入端Tl连接LED灯T2,LED灯T2、MOS管T3和DC/DC电路T4依次连接;MOS管T3与DC/DC电路T4的一端连接,DC/DC电路T4的另一端接地;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连接MOS管T3,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与DC/DC电路T4连接;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连接MOS管T3,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与DC/DC电路T4连接; 控制器T7通过恒流控制电路T5维持MOS管T3上的电流恒定;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用于调整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DC/DC电路T4用于根据调整后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输出投影机LED 光源驱动电压。该LED恒流源进一步包括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 ;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 —端连接控制器T7,另一端连接LED灯T2与MOS管T3之间;控制器T7还用于控制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对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进行采集;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具体用于将采集到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与预设的最小工作电压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下面以一个具体应用例子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LED恒流源实施例中各模块之间的通信关系进行描述直流输入端Tl分别向LED灯T2和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输入直流电,一路流入 LED灯T2,电流顺次流入MOS管T3,通过电阻流入DC/DC电路T4,最终传导到地下。电流另一路流入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当MOS管T3开通处于恒流工作状态时, 控制器T7控制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对MOS管T3电压进行采集,需要说明的是MOS管T3 与DC/DC电路T4间的电阻用来协助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对MOS管T3电压进行采集;当在MOS管T3关断时,控制器T7控制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停止采集,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向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提供比较稳定的电压,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将采集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与预设的MOS管T3恒流最小工作电压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采集的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需要说明的是,电路工作正常时,控制器T7控制MOS管电压采样电路T6对MOS管 T3进行压降检测,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结合MOS管T3压降和MOS管T3的恒流最小工作电压,调整反馈给DC/DC电路T4的电压,DC/DC电路T4根据反馈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此过程是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从而使电路在正常工作时,在MOS管T3上的压降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恒流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输入端(T1)、LED灯(T2)、MOS管(T3)、DC/DC电路(T4)、恒流控制电路(T5)、控制器(T7)、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所述直流输入端(T1)连接所述LED灯(T2),所述LED灯(T2)、所述MOS管(T3)和所述DC/DC电路(T4)依次连接;所述MOS管(T3)与所述DC/DC电路(T4)的一端连接,所述DC/DC电路(T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控制器(T7)通过所述恒流控制电路(T5)连接所述MOS管(T3),所述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与所述DC/DC电路(T4)连接;所述控制器(T7)通过所述恒流控制电路(T5)维持所述MOS管(T3)上的电流恒定;所述电压微调控制模块(T8)用于调整所述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所述DC/DC电路(T4)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MOS管(T3)漏极和源极间的压降输出投影机LED光源驱动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维,赖增茀,梁红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