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FET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832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2:26
一种MOSFET及其形成方法,其中,MOSFET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和底部的衬底内的通道,在与栅极结构对应的通道底部具有脊;填充所述通道的应力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应力层内部没有空隙或空洞,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形成方法良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MOSFET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更大的数据存储量、以及更多的功能,半导体器件朝向更高的元件密度、更高的集成度方向发展,因此, MOSFET (金属-氧化层-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0SFET)的栅极变得越来越细且长度变得比以往更短。为了获得较好的电学性能,通常需要通过控制载流子迁移率来提高半导体器件性能。该技术的一个关键要素是控制晶体管沟道中的应力。比如适当控制应力,提高载流子(η-沟道晶体管中的电子,P-沟道晶体管中的空穴)迁移率,就能提闻驱动电流。应力技术在NMOS晶体管内形成张应力衬垫层(tensile stress liner),在PMOS 晶体管内形成压应力衬垫层(compressive stress liner),从而增大了 PMOS晶体管和 NMOS晶体管的驱动电流,提闻了电路的响应速度。据研究,使用应力技术的集成电路能够带来24 %的速度提升。在公开号为US2010/0151648A1的美国专利文件中披露了一种应力MOSFET的形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请参考图I,提供衬底100,所述衬底100内形成有多个浅沟槽隔离结构(Shallow Trench Isolation, STI) 101,在衬底100表面形成栅极结构102 ;请参考图2,在栅极结构102两侧的所述衬底100内形成凹陷区域(recessed region) 110,且形成贯通所述凹陷区域110的隧道(the tunnel) 111 ;请参考图3,形成填充所述凹陷区域110和隧道111的应力层120。但是,采用现有工艺形成的MOSFET性能低下,且工艺良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性能高的MOSFET及良率高的MOSFET形成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MOSFET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在栅极结构两侧和底部的衬底内形成通道,在与栅极结构对应的通道底部具有脊;形成填充所述通道的应力层。可选的,所述脊具有相交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晶向为(111)。可选的,具有脊的通道的形成工艺为采用摩尔浓度为I %至5%的TMAH溶液,刻蚀温度为30度,刻蚀晶向为(100)的硅衬底。可选的,所述脊的截面为三角形。可选的,所述通道包括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开口,位于所述栅极结构底部的且贯通所述开口的隧道。可选的,所述应力层的形成工艺参数为反应气体采用硅源气体和锗源气体,反应气体还包括HCl和氢气,反应温度为600-1000度,反应腔室压强为5-40托,其中硅源气体为SiH4或二氯二氢硅、锗源气体为GeH4,且硅源气体流量为30-400sCCm,锗源气体流量为 2_20sccm, HCl 流量为 20-200sccm,氧气流量为 O. lslm_50sl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M0SFET,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和底部的衬底内的通道,在与栅极结构对应的通道底部具有脊;填充所述通道的应力层。可选的,所述脊具有相交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晶向为(111)。可选的,所述脊的截面为三角形。可选的,所述通道包括位于栅极结构两侧开口,位于所述栅极结构底部的且贯通所述开口的隧道。可选的,所述应力层材料为SiGe或SiC。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的形成方法在所述通道内形成脊,使得后续采用外延工艺填充应力层时,应力层生长均一性高,形成的应力层内部没空隙或空洞。进一步的,所述脊具有相交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晶向为(111),开口的硅表面的晶向为(100),不同位置的晶向进一步优化了不同位置的沉积速率,使得外延工艺窗口增大,外延工艺难度更低,填充形成的应力层质量更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提供的MOSFET应力层内部没空隙或空洞。附图说明图I至图3是现有应力MOSFET的形成方法过程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的形成方法流程示意图5至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的形成方法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
技术介绍
可知,采用现有工艺形成的应力MOSFET性能低下,且MOSFET形成方法良率低,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造成力MOSFET性能低下且MOSFET形成方法良率低的原因为在所述凹陷区域110和隧道111填充的应力层120内具有空隙或空洞(void),使得应力层120 (通常为外延的SiGe或SiC)性能低下。专利技术人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应力层120内部具有空隙或空洞的原因在于应力层120需要填充所述凹陷区域110和隧道111,而所述应力层120通常采用外延工艺,而外延工艺在所述凹陷区域110的沉积速率比所述隧道111的沉积速率快,使得所述凹陷区域 110填充满应力层120时,所述隧道111却没有填充满,而外延工艺的沉积气体需要通过所述凹陷区域110进入到所述隧道111,当所述凹陷区域110填充满应力层时,沉积气体就无法到达所述隧道111,使得位于隧道111的应力层120具有空隙或空洞。进一步的,所述凹陷区域110的形成工艺为等离子体刻蚀,然后采用湿法工艺沿所述凹陷区域110去除栅极结构102底部的衬底100,形成隧道111,采用上述方法形成的所述通道111在位于栅极结构102底部具有圆弧状凸起或者不规则形状体,使得后续采用外延工艺形成应力层120时填充更加困难,填充工艺难度大,从而较易在应力层120内形成空隙或空洞(void) ο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MOSFET的形成方法,请参考图4,包括步骤S10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步骤S102,在栅极结构两侧和底部的衬底内形成通道,在与栅极结构对应的通道底部具有脊;步骤S103,形成填充所述通道的应力层。具体地,所述脊具有相连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晶向为(1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的形成方法在所述通道内形成脊,所述脊具有相交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晶向为(111),使得后续采用外延工艺填充应力层时,应力层生长均一性高,形成的应力层内部没空隙或空洞。专利技术人还提供一种MOSFET,包括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和底部的衬底内的通道,在与栅极结构对应的通道底部具有脊;填充所述通道的应力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MOSFET的应力层内部没空隙或空洞。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MOSFET的形成方法做详细的说明,图5至图8是本专利技术 MOSFET的形成方法的一实施例示意图。请参考图5,提供衬底200,所述衬底200表面具有栅极结构210。所述衬底200材料为Si、氮化镓、砷化镓;所述衬底200可以为η型衬底或ρ型衬底;所述衬底200还可以为绝缘层上的硅(SOI),所述衬底200为(100)的衬底。所述衬底200形成有多个浅沟槽隔离结构201,在本实施例中,仅示范出2个浅沟槽隔离结构201。在相邻2个浅沟槽隔离结构201隔离的衬底200表面形成有栅极结构210,所述栅极结构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MOSFET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衬底,所述衬底表面具有栅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栅极结构两侧和底部的衬底内形成通道,在与栅极结构对应的通道底部具有脊;形成填充所述通道的应力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中山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