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集成管理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7749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ICD集成管理工具,由定义设计工具、版本维护工具、接口输出转换工具和系统权限审查工具组成内部集成设计工具,并通过局域网连接数据库管理工具,其中:定义设计工具以可视化的设计模式,采用直观的字节、位域并排设计模式,分级设置工程管理系统与总线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输入与输出;版本管理工具通过ICD中生成不同的版本库,为ICD的维护形成一套完成的版本规范;接口输出转换工具利用XML文档输出系统将ICD转换为描述ICD的XML文档,提供一套完整的转换接口;系统权限审查工具则保障ICD的分级权限与密级。借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使ICD的设计更简洁,管理更具系统化,维护更具可追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通信导航监视(CNS)系统接口控制文件IO) (Interface ControlDocument)的集成管理工具,包括I⑶设计阶段的集成管理系统以及I⑶使用阶段的维护与 检查以及不同接口间的相互转换。
技术介绍
I⑶集成管理工具是一种I⑶设计和管理系统。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I⑶定义设计工具将ICD需求可视化的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需求并保存至数据库。随着通信导航监视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互连设备越来越多,多种总线混合使用。分系统单位较多,必须保证ICD的一致性和版本的一致性。多人并行开发时,对数据要实现统一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ICD量众多,数据间交联关系复杂,要保证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查询和检索。ICD作为系统详细设计的输出,要能对系统仿真和系统测试提供有力支持。传统的ICD库管理软件没有扩展能力,设计没有连续性、一个项目一个软件、易用性较差、简单的权限管理或没有、简单的版本管理或没有、客户端数据之间不能同步,数据一致性差、数据难以得到复用。与此接近的北京恒润公司的I⑶Workbench-电子系统接口设计与管理工具,仅能根据最基本的总线格式录入ICD,而使用时往往关注的是应用层数据,会对总线格式进行扩展。现有技术的I⑶管理工具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之处基于文档的ICD设计和管理编制工作量大、查询困难、版本容易混乱、维护性差、出错概率大、信息难以复用、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通信导航监视(CNS)系统I⑶设计阶段的管理为目标,具有高效,方便,规范,灵活,安全,可靠的通用I⑶集成管理工具。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I⑶集成管理工具,包括,连接以太网的I⑶库服务器和至少一台I⑶集成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⑶集成管理工具通过局域网连接数据库管理工具,并划分为,通过数据库互连集成的定义设计工具、版本维护工具、接口输出转换工具和系统权限审查工具,其中定义设计工具以可视化的设计模式,采用直观的字节、位域并排设计模式,分级管理工程管理系统与总线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信息;版本管理工具通过I⑶数据中生成不同的版本库,为I⑶的维护形成一套完成的版本规范;接口输出转换工具为自身系统与外部系统提供一套完整的转换接口,利用XML文档输出系统将ICD转换为描述ICD的XML文档,通过XML文档完成与ICD集成管理工具的对接;系统权限审查工具则保障ICD的分级权限与密级。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测试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得ICD的设计更具效率,同时将ICD的描述转化4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语言,集成管理系统自动分析定义的ICD,不仅使ICD定义更准确、无二义性,同时也保证的ICD的完整性。借助本专利技术可以使ICD的设计更简洁,管理更具系统化,维护更具可追溯性。本专利技术从ICD 设计、升级、维护、接口转换各个步骤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得I⑶从初始化到最后使用,形成一条完整的可追溯的流水线,不仅规范了整个设计流程,同时也完善了整个ICD的管理流程。其中采用可视化的所见及所得的设计模式的定义设计工具;对工程管理系统与总线管理系统采用分级管理模式,并且针对各个模块采用输入与输出分类管理;同时在数据块与信号设计系统中,采用直观的字节、位域并排设计模式,并且加入结构体和联合的设计概念,使得整个设计过程高效,方便,灵活。I⑶集成管理工具中的版本维护工具通过在数据中生成不同的版本库,使得I⑶在升级后,不同版本间既存在差异,又不会相互影响;同时通过版本比对系统,系统可以快速直观的体现出各个版本间的联系与差异,为ICD的维护形成一套完成的版本规范。I⑶集成管理工具中的接口输出转换工具,为自身系统与外部系统提供一套完整可靠的转换接口,利用XML文档输出系统可以将系统中ICD转换为特定的描述ICD的XML文档,外部系统可通过此XML文档完成与I⑶集成管理工具的对接,从而使用I⑶集成管理工具中已定义的ICD;而头文件输出系统,则能使开发人员更高效的使用系统中已定义的ICD,免去开发人员在使用已有ICD时手动定义的疏漏与重复;同时Word文档输出系统,将按照Word模板输出系统中定义的ICD报告,方便用户查阅 ICD集成管理工具中保障ICD分级权限与密级的系统权限审查工具,赋予用户不同的密级,只有当用户所属角色所属密级大于等于该ICD密级时,用户才允许使用该ICD,从而实现数据安全审计;同时针对不同角色,在访问ICD时,将浏览、修改、增加、删除权限分开,从而实现数据的安全修改。本专利技术对于其它外部使用ICD的系统,早期发现、诊断、将问题反馈到设计环境,加快系统迭代速度,将大大节省系统成品的研制费用,并且加快了研制周期;同时多种接口转换系统为其它开发人员提供了更高效的ICD使用方案,提高了开发效率,实现了在不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总线通信格式,适用于任意格式的ICD。借助本专利技术可以做到 I.ICD设计的可视化,本专利技术的ICD设计模式将不再是复杂的‘计算机语言’描述,而是按照用户定义ICD的专业描述系统,以可视化所见及所得的方式进行ICD定义。2. I⑶管理的模块化,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的查阅各个不同型号的总线下I⑶;同时针对不同模块的输入与输出信号,也可以快速检索 3.ICD管理的版本化,本专利技术中的ICD定义不再是单一最后修改版本,系统中维护同一ICD的多个版本,同时将各个版本的设计流程,相关性、差异性直观的展现给用户,用户可以灵活选择需要的版本使用。4. I⑶管理的接口化,本专利技术的I⑶接口转换工具,为外部系统提供了不同类型ICD描述方案,外部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接口需要,灵活的选择ICD的描述文件。5. ICD管理的保密化,本专利技术为ICD的设计、维护、使用定义了不同的系统角色,并且采用分级审查模式,使得ICD的管理在每个步骤和子系统中都受到严格的权限控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I⑶集成管理工具的物理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I⑶集成管理工具的组成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I⑶集成管理工具各部件间的协作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I⑶集成管理工具使用数据流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I。在以下描述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中,I⑶集成管理工具,至少包括一台含有数据库的ICD数据库服务器和和一台含有CD集成管理系统和ICD描述文档的ICD集成管理终端,数据库服务器和ICD集成管理终端通过以太网链接相连外部系统进行通信。数据库服务器和I⑶集成管理终端可以是与以太网交换机相连的两台或以上的电脑。I⑶集成管理工具通过局域网连接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由定义设计工具、版本维护工具、接口输出转换工具、系统权限审查工具组成内部集成设计工具组成。外部系统通过I⑶集成管理终端的接口转换工具与I⑶集成管理工具连接。用户通过操作I⑶集成管理终端,进行ICD的定义、设计、版本管理以及接口文档转换。参阅图2。依据逻辑功能上的不同将I⑶集成管理工具划分为定义设计工具、版本维护工具、接口输出转换工具、系统权限审查工具4个逻辑上的组成部分。定义设计工具包括,工程管理系统、总线管理系统和设备模块管理系统及数据块信号设计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D集成管理工具,包括,连接以太网的ICD库服务器和至少一台ICD集成管理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ICD集成管理工具通过局域网连接数据库管理工具,并划分为通过数据库互连集成的定义设计工具、版本维护工具、接口输出转换工具和系统权限审查工具,其中:定义设计工具以可视化的设计模式,采用直观的字节、位域并排设计模式,分级管理工程管理系统与总线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输入、输出信息;版本管理工具通过ICD数据中生成不同的版本库,为ICD的维护形成一套完成的版本规范;接口输出转换工具为自身系统与外部系统提供一套完整的转换接口,利用XML文档输出系统将ICD转换为描述ICD的XML文档,通过XML文档完成与ICD集成管理工具的对接;系统权限审查工具则保障ICD的分级权限与密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婉琦杜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