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央大学专利>正文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719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34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以及一散热组件。发光二极管组件具有一出光角度。散热组件具有多个凸出部,各凸出部具有一顶面,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顶面,顶面与一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角,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出光角度与倾角的和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出光角度可达到大角度的配光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特别关于一种具有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在制程与材料方面的不断改良,使得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幅提升。不同于一般的日光灯或省电灯泡,发光二极管具有低耗电量、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发光响应时间短及体积小等特性,因此也逐渐地应用于照明设备,例如是室内灯具、手电筒、汽机车的头灯及其它的照明装置上。请参照图IA所示,其为公知的一种照明装置I的示意图。照明装置I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1、一散热组件12以及一灯头13。其中,发光二极管11设置于散热组件12上,而灯头13与散热组件12连结,并与多个发光二极管11电性连接。另外,发光二极管11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散热组件12散发。当照明装置I安装于一灯座(图未显示)时,可通过灯头13将电力传送至发光二极管11,使发光二极管11被驱动点亮。请参照图IB所示,其为单颗发光二极管11的出光角度的示意图。其中,纵轴为照明装置I的发光强度I,而横轴为角度。在图IB中,照明装置I的出光角度的定义为发光二极管11所发出的能量分布最大值的Ι/e2 (约最大值的13. 5% )处的横轴所相距的宽度(即角度)。然而,由图IB可发现,公知的发光二极管11所发出的能量分布最大值的l/e2处,其出光角度只有120度,因此,装载有发光二极管11的照明装置1,也是具有相同的出光角度。若要达到更大的出光角度的应用时,照明装置I根本无法达成。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出光角度可达到更大角度的应用,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出光角度可达到大角度应用的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以及一散热组件。发光二极管组件具有一出光角度。散热组件具有多个凸出部,各凸出部具有一顶面,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顶面,顶面与一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角,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出光角度与倾角的和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组件包含一发光二极管芯片或一发光二极管封装体。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组件包含一透镜,出光角度为光穿透透镜的出光角度。在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组件与顶面的接合方式包含焊接或黏合。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为一热导管或一热管。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的材质包含金属、合金或石墨。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为实心或中空。在一实施例中,倾角介于O度至180度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出部为直立或至少一个凸出部为倾斜。在一实施例中,散热组件还具有一支持部,所述凸出部分别与支持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还包括一底座,散热组件设置于底座。在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还包括一灯头,其与发光二极管组件电性连接,底座设置于灯头。在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还包括灯罩,其设置于底座,发光二极管组件及散热组件设置于灯罩内。承上所述,因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组件具有多个凸出部,各凸出部具有一顶面。另外,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顶面,而顶面与一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角,且发光二极管组件的出光角度与倾角的和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借此,与公知技术相较,当照明装置的出光角度变大时,多个倾斜的凸出部不会阻挡到照明装置发出的大角度光线。另外,可通过散热组件的凸出部的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角来改变照明装置的出光角度,使照明装置的出光角度可达到大角度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凸出部为倾斜,因此,还可加大与水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角,使照明装置的出光角度可达到更大角度的应用。附图说明图IA为公知的一种照明装置的示意图IB为公知的照明装置I的出光角度的示意 阅图2A及图2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 图2C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态样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3A及图3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态样的照明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以及图4及图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2、2a、3、4 :照明装置11 :发光二极管12、21、31、41 :发光二极管组件22、22a、32、42 :散热组件221,221a,321,421 :凸出部23、33、43 :底座13、24、34、44 :灯头25、35、45 :灯罩322,422 :支持部H :水平面I :发光强度T :顶面Θ :倾角Θ1、Θ2:角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请参照图2Α及图2Β所示,其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照明装置2的侧视示意图及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2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21以及一散热组件22。发光二极管组件21具有一出光角度(图未显示)。其中,发光二极管组件21可包含一发光二极管芯片或一发光二极管封装体。若发光二极管组件21为一发光二极管芯片时,则其出光角度为芯片的出光角度。另外,若发光二极管组件21为一发光二极管封装体时,则发光二极管组件21可包含一透镜或一封装材料,则其出光角度为光穿透出透镜或封装材料的出光角度。因此,当发光二极管组件21的封装完成时,其出光角度即已固定。于此,以发光二极管组件21为一发光二极管封装体,且其出光角度约为120度为例。散热组件22具有多个凸出部221,各凸出部221具有一顶面Τ,且发光二极管组件21设置于顶面Τ。其中,另外,至少一个凸出部221为直立或至少一个凸出部221为倾斜。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组件22具有二个直立的凸出部221,且各凸出部221的顶面T分别设置一个发光二极管组件21为例。当然,设计者也可依其需求,设计不同数量的凸出部221,且凸出部221上也可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21。另外,散热组件22的材质例如可包含金属、合金或石墨。于此,以具有高热导系数的铝金属为例,因此,散热组件22可协助将发光二极管组件21所发出的热量散发出。此外,散热组件22可为一热导管或一热管,且可为实心或中空状。于此,亦不加以限制。若散热组件22为实心,则可将驱动发光二极管组件21的一导线(图未显示)设置于散热组件22的外表面。若散热组件22为中空,则可将驱动发光二极管组件21的导线(图未显示)设置于散热组件22的中空处。另外,发光二极管组件21与顶面T的接合方式例如可包含焊接,或使用散热膏及或黏着剂(例如紫外线硬化胶或银胶等),将发光二极管组件21黏合于顶面T (此为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SMT)) 于此,以黏合为例。如图2A所示,顶面T与一水平面H之间形成一倾角Θ,而倾角Θ可介于O度至180度之间(以水平面H为O度)。在本实施例中,倾角Θ以30度为例。当然,使用者也可依其配光需求设置不同倾斜角度的顶面T,使其与水平面H之间形成不同的倾角Θ。需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角度介于O度至180度之间,是包含二个端点的角度值的。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组件21的出光角度为120度,而倾角Θ为30度,因此,发光二极管组件21的出光角度与倾角Θ的和为150度,也就是说发光二极管组件21可照亮正负75度的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2的出光角度可达到大角度的配光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组件,具有一出光角度;以及一散热组件,具有多个凸出部,各凸出部具有一顶面,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设置于所述顶面,所述顶面与一水平面之间形成一倾角,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的所述出光角度与所述倾角的和介于90度与180度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夆陈宗熙谢朝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央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