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与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693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及方法,装置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上部最右侧设置进纸机构(1),在进纸机构左侧依次连接扫描单元(2)和文件暂存仓(3),在进纸机构前方设置操作及显示面板(4);进纸机构(1)、扫描单元(2)、文件暂存仓(3)、操作及显示面板(4)分别连接位于上部背面的中控单元(5);下部是文件柜(6),包括长方体柜体和柜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一种基于上述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的文件回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文件回收的准确性和回收效率,并且便于信息查询及回收统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识别文件并进行回收清点的保密文件柜。
技术介绍
在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研究设计机构和生产企业,对涉密载体的管理有着十分严格的保密制度,例如对于涉密文件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回收等各个环节都要求要严格执行国家保密管理相关规定。涉密文件制作并分发使用完毕后,要求必须要进行回收,并履行清点、登记手续。回收后的文件要按照国家保密管理的销毁标准进行统一销毁,并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从而实现涉密文件的闭环管理。由此可见,为了防止涉密信息扩散和无意识的泄密,及时、准确地进行文件回收是实现涉密文件闭环管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涉密单位,通常都有指定的文件回收点,例如由档案馆或保密部门履行回收文件的职责。当用户至回收点上交涉密文件,回收管理员需要手工清点文件数量,查看文件内容,并登记文件回收的信息,如持有人、文件名、密级、数量、回收日期等。回收的文件集中放置于文件柜中进行密封保存,定期或不定期的装入麻袋送交集中销毁点进行销毁。登记文件回收信息的登记簿则需要长期保存,以备审计查看。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I、手工对回收文件进行清点,容易出现清点数量等人为错误,并且这种文件回收方式工作量很大,费时费力。2、手工登记文件回收账册,不仅登记信息可能有不准确的问题,而且查找、统计信息也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和方法,提高文件回收的准确性和回收效率,并且便于信息查询及回收统计。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上部最右侧设置进纸机构1,在进纸机构左侧依次连接扫描单元2和文件暂存仓3,在进纸机构前方设置操作及显示面板4 ;进纸机构I、扫描单元2、文件暂存仓3、操作及显示面板4分别连接位于上部背面的中控单元5 ;上部左侧方设置网络接口、电源接口和电源按钮开关,可以通过网络接口与外部系统和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可以通过电源接口外接200-240V交流电源对设备进行供电;下部是文件柜6,包括长方体柜体和柜门;进纸机构I包括进纸仓、夹板、分纸机构、搓纸机构及搓纸压力调节钮;进纸仓用于摆放待回收的文件,对于70g纸允许一次放置300张;夹板可以使进纸仓适配不同规格的纸张,诸如A3、A4、B5,当要改变夹板位置时,可通过操作及显示面板改变相关设置,每次开机时纸仓夹板将开至最大位置,然后左右夹板朝相反方向与纸仓中心对称移动至所设置的位置;分纸机构用于使整齐叠放的纸张分离;搓纸机构用于将表面的纸张带起进行位置的移动,当搓纸无力或者力量过大时可以通过搓纸压力调节钮调节搓纸压力,对于A4纸型, 走纸速度可达每分钟60张;扫描单元2包括搓纸轮、走纸道、纸位/纸厚传感器、上下扫描管;纸张从进纸机构进入扫描单元,当纸位传感器判断纸张到达对应位置,则启动上下扫描管扫描纸张双面并形成图像发送给中控单元,由中控单元对图像中的条码进行识别;文件暂存仓3包括纸仓、纸仓翻盖、压纸板和推纸板、仓盖栓锁装置和落纸口 ;文件暂存仓用于暂时存放扫描后的回收文件,压纸板能使文件摆放整齐,文件放满后,推纸板便将文件推入落纸口进入文件柜中,从而清空文件暂存仓;中控单元5包括CPU及与CPU连接的内存、液晶触摸屏、读卡模块、条码识别模块、 电机驱动模块、网卡、电源;CPU用于接收来自于读卡模块、条码识别模块、液晶触摸屏的信息,并向电机驱动模块发出指令,从而控制进纸机构、扫描单元、文件暂存仓的操作;读卡模块可识读市场上主流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片,如HID/Mifare/EM等,卡片中存储了唯一卡号可作为持卡人的身份标识;可通过在读卡模块上方刷卡从而进行用户身份识别;液晶触摸屏用于人机交互,可显示各种提示信息,也可以通过液晶触摸屏输入信息,如文件的纸型等;条码识别模块可接收来自于扫描单元的文件图像,从文件扫描影像中提取出条码并进行条码信息识别;当文件上的条码无法识别或者出现识别错误,则在操作与显示面板4上显示报错信息,用户可在操作面板上点击“打开暂存仓”,由中控单元5控制仓盖栓锁装置开锁,从而可开启纸仓翻盖取出文件,用户可采用位于下部的长方体柜体右侧方的手持扫描枪重新扫描文件上的条码进行文件信息识别和回收;对于手持扫描枪也无法识别出来的条码,可以在安装于同一个网络中的电脑上的文件回收客户端软件界面上,手工输入条码号进行回收;文件柜6的柜门上设有密码锁、开门旋钮和电池盒,柜门与长方体柜体侧壁之间设有连接铰链;通过密码锁正确输入密码,逆时针转动开门旋钮则柜门可以打开;连续三次输入错误密码,则报警器报警;密码锁使用四节5号碱性电池供电,当电压低于4. Sv时, 密码锁显示屏显示“低压”,需要及时更换电池;在长方体柜体右侧方设置USB接口,外接手持扫描枪;长方体柜体底部设置四个垫脚,高度可调整,以确保放置平稳,底部有四个车轮, 便于柜体移动;当长方体柜体位置确定后,调整四个垫脚与地面接触,使长方体柜体位置稳定。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一种基于上述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的文件回收方法,其步骤如下I)用户持卡在操作及显示面板的读卡区域刷卡,读卡模块识读到卡号,则反馈给中控单元识别用户身份并记录用户名;2)用户通过液晶触摸屏输入要回收文件的纸型,中控单元控制进纸仓夹板调整位置;3)用户将要回收的文件码放整齐放置于夹板中间;4)分纸机构和搓纸机构将逐张搓起纸张传送到扫描单元;5)扫描单元的上下扫描管可扫描纸张的正反面,并将影像传送给中控单元;6)中控单元将影像中的条码进行提取并识别;7)当文件上的条码无法识别或者出现识别错误,则在操作与显示面板上显示报错信息,用户可在操作面板上点击“打开暂存仓”,由中控单元控制仓盖栓锁装置开锁,从而可开启纸仓翻盖取出文件,用户采用位于下部的长方体柜体右侧方的手持扫描枪重新扫描文件上的条码进行文件信息识别和回收;8)经过信息扫描识别后的文件被传送到文件暂存仓暂时保存,文件放满后,推纸板将文件推入文件柜中从而清空文件暂存仓;9)回收文件在文件柜中密闭保存;10)中控单元将用户名、回收时间、条码号、回收数量等信息通过网络上传到后台系统;11)管理员通过文件柜门上的密码锁输入正确密码打开文件柜,取出回收文件送交销毁;12)管理员可通过Web的方式访问文件回收日志,可按照回收时间、用户名等条件进行查询和统计。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新一代光机电一体化设计,具有长时间无故障、纸张适应能力强的特性,能够扫描60g_150g重量的各类纸张,可以实时读取纸张上的一、二维条码信息,对文件进行清点,具有扫描速度快、识别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相比人工回收文件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文件回收的效率和准确性,可避免人工操作引起的回收错误;并对扫描识别后的文件能很好地回收保管,从进纸到落入文件柜全过程采用单向不可逆密闭结构设计,十分安全;该回收设备操作简便,用户界面友好,文件持有人可自行操作即可进行文件回收,节省人力和时间;文件回收记录便于查询和统计。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文件回收装置的立体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文件回收装置在纸仓翻盖打开和柜门打开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文件回收装置中控单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批量文件回收装置,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其特征是,上部最右侧设置进纸机构(1),在进纸机构左侧依次连接扫描单元(2)和文件暂存仓(3),在进纸机构前方设置操作及显示面板(4);进纸机构(1)、扫描单元(2)、文件暂存仓(3)、操作及显示面板(4)分别连接位于上部背面的中控单元(5);上部左侧方设置网络接口、电源接口和电源按钮开关;下部是文件柜(6),包括长方体柜体和柜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燕刘罡昊王文卿郑欣刘小兵张忠生温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