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611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态氮肥及其制备方法,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13-18、硫酸铵63-65、氯化铵13-15、动物毛发、羽毛3-4、改性凹凸棒土14-16、一水硫酸锌0.6-0.8、微量元素肥料0.2-0.4、硫酸亚铁3-8、固氮菌0.3-0.5、改性纳米碳2-4、蛇床子1-3、石榴树根5-7和柳树叶9-11。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酸水解羽毛等生成氨基酸,然后对中、微量元素进行螯合,羧甲基纤维素增加了其螯合结构,有利于中、微量元素有效利用,减少了中、微量元素的无效释放;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能促使小麦、水稻返青快、分蘖多、抗倒伏,增强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棉麻类作物上使用能增强纤维的拉力和强度,显著提高产量及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当前农民常用的氮肥主 要是尿素和碳铵。尿素和碳铵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和不合理的使用,利用率非常低,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尿素是最主要的氮肥品种,使用量占氮肥总量的60%以上。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量高达46%,不板结、不盐碱化、不酸化土壤,适用于多种作物和土壤。但是施入土壤以后,有的转化为硝态氮或气态氮极易损失,尿素的当季利用率一般只有30%左右。提高尿素的利用率,是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性能稳定不易流失、发挥作用又快的新型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延长尿素的肥效,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专利技术采用酸水解羽毛等生成氨基酸,然后对中、微量元素进行螯合,羧甲基纤维素增加了其螯合结构,有利于中、微量元素有效利用,减少了中、微量元素的无效释放;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能促使小麦、水稻返青快、分蘖多、抗倒伏,增强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在棉麻类作物上使用能增强纤维的拉力和强度,显著提闻广量及品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态氮肥,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13-18、硫酸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态氮肥,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尿素13?18、硫酸铵63?65、氯化铵13?15、动物毛发、羽毛3?4、改性凹凸棒土14?16、一水硫酸锌0.6?0.8、微量元素肥料0.2?0.4、硫酸亚铁3?8、固氮菌0.3?0.5、改性纳米碳2?4、蛇床子1?3、石榴树根5?7和柳树叶9?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胜赵琳丽邓坤郑向阳王成志徐恩静刘其春赵国昌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文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