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材料以及该材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水泥/混凝土的低韧性、高脆性、减振耗能性能低的缺点一直限制着其作为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使用,人们一直尝试添加各类高性能宏观纤维材料来减弱水泥材料引起的结构失效、提升它的机械性能。众所周知,水泥基材料硬化后常是一种包多尺度、多孔性的凝胶体,其孔结构既包括大于Iym的大孔,又包括介于IO2-IO3nm间的毛细孔,介于IO-IO2nm的过渡孔,还包括小于IOnm的凝胶孔,且多数处于纳米尺度。相应宏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在微观/纳米尺度仍有诸多缺陷,需要利用纳米纤维材料或树脂填料对其进一步改性,改善其力学与功能性能。 纳米纤维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近,表现出诸多纳米效应,如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当将这种高性能的纳米纤维添加到水泥基体中,纳米纤维可填充水泥基材料的孔隙,改善其微孔结构,提高水泥基体力学性能及抗变形能力的效用,如专利号为ZL200810064075. O和专利号为ZL200810064119. X的中国专利中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混杂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配比的组份:100份水泥、10?30份水性树脂、0.01?45份水性树脂固化剂、25?50份水、0.5?2份的超塑化剂、0.1?5份纳米纤维、0.1?5份纳米纤维分散剂、0.01?3份增稠稳定剂、0.02?0.2份抑泡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林,段忠东,李秋义,刘玺,孙胜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