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及多个下框架。显示模块包含第一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设置于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用以提供光线至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以形成框体,框体与显示模块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提供显示与触控双操作模式的双屏幕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电子装置仅具有单面的显示功能,而随着触控技术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产品利用双屏幕的设计以同时提供显示及触控功能。但现有双屏幕设计多需使用两个液晶显示模块(IXD Module,LCM),而液晶显示模块主要结构包含面板玻璃及背光模块,因此若是使用两个液晶显示模块会使得装置整体过于厚重,不便于携带使用。除此之外,传统的双屏幕设计所使用的外壳设计,需先考量结构强度、组装与维修便利性等因素,导致所需的空间无法被压缩。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屏幕显示装置,能同时提供显示及触控功能,并可减少整体装置重量及体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一显不模块,包含—第一显不面板及一第二显不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用以提供光线至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以及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以形成一框体,该框体与该显示模块连接。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多个下框架的每一下框架各包含一凹槽,该框体通过该凹槽与该显示模块连接。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多个下框架的每一下框架各包含一被锁合部,通过将其中一下框架的被锁合部与另一下框架锁合,以将该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被锁合部包含至少一被锁合孔洞,该多个下框架的每一下框架各包含至少一锁合孔洞,通过将该至少一锁合孔洞与对应的该至少一被锁合孔洞锁合,以将该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至少一锁合孔洞及该至少一被锁合孔洞的数目均为两个。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多个下框架的数目为四个。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导光面及一第二导光面;两光学膜片,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光面的上方及该第二导光面的下方;一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的侧面,用以提供一光线;以及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导光面及该第二导光面间,用以导引该光线分别从该第一导光面及该第二导光面射出。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含一触控玻璃,设置于该 第二显示面板下方。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还包含一上框架,设置于该多个下框架上方。上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上框架粘贴或胶附于该多个下框架上方。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架构示意图;图2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下框架的锁合部的示意图;图4A及图4B应用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I、图2及图3,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如图I及图2所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本技术的显示装置I包含显示模块10,下框架20a、20b,20c及20d,上框架30及触控玻璃40。如图2所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显示模块10包含第一显示面板11、第二显示面板12及背光模块13。背光模块13是设置于第一显示面板11及第二显示面板12之间,用以提供光线至第一显示面板11及第二显示面板12,以使第一显示面板11及第二显不面板12可显不影像。如图2所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背光模块13包含导光板131、光学膜片134a及134b、光源132及反射片133。导光板131包含第一导光面1311及第二导光面1312。光学膜片134a及134b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光面1311的上方及第二导光面1312的下方。光源132设置于导光板131的侧面,用以提供一光线。反射片133设置于第一导光面1311及第二导光面1312间,用以导引光线分别从第一导光面1311及第二导光面1312射出。有关于背光模块的功能及结构,应为所属
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熟悉,于说明书中不再赘述。如图I及图2所示,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当下框架20a、20b、20c及20d相互连接时可形成一框体,框体与显示模块10连接以将其固定。而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下框架各包含一凹槽,下框架可各自通过凹槽与显示模块10连接。如图I所示,以下框架20a为例,包含凹槽21可与显示模块10连接。需注意的是,凹槽与显示模块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锁附、粘贴或嵌合等,本技术并不以任一种方式为限。另需注意的是,下框架的数量并不以四个下框架为限。接着请参考图I及图3,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下框架20a、20b、20c及20d各包含一被锁合部,通过将其中一下框架的被锁合部与另一下框架锁合,可将下框架20a、20b,20c及20d相互连接。如图3所示,以下框架20c及20d为例,下框架20d包含被锁合部22,可与下框架20c锁合。接着请参考图I及图3,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每一被锁合部包含两被锁合孔洞,而每一下框架各包含两锁合孔洞,通过将锁合孔洞与对应的被锁合孔洞锁合,可将下框架20a、20b、20c及20d相互连接。如图3所示,以下框架20c及20d为例,下框架20d的被锁合部22包含被锁合孔洞221a及221b,下框架20c包含锁合孔洞23a及23b。通过螺丝90a锁合锁合孔洞23a及被锁合孔洞221a,以及通过螺丝90b锁合锁合孔洞23b及被锁合孔洞221b,可将下框架20c与下框架20d锁合。另需注意的是,锁合孔洞及被锁合孔洞的 数量并不以两个为限。接着请参考图I及图2,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显示装置I还包含上框架30,设置于下框架20a、20b、20c及20d的上方。通过上框架30及下框架20a、20b、20c及20d的共同作用,可更稳固地将显示模块10固定于其间。而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上框架30是粘贴或胶附于下框架20a、20b、20c及20d上方,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接着请参考图I及图2,依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显示装置I还包含触控玻璃40,设置于第二显示面板12下方,触控玻璃40可用以提供触控功能。如图4A所示,显示装置I可装设在笔记型计算机M上,当笔记型计算机M为展开使用时,可观看第一显示面板11的画面操作。而如图4B所示,当笔记型计算机M为合起使用时,可观看第二显示面板12的画面,并通过触控玻璃40执行触控操作。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显示模块,包含:一第一显示面板及一第二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用以提供光线至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以及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以形成一框体,该框体与该显示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不模块,包含 一第一显示面板及一第二显示面板;以及 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之间,用以提供光线至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 以及 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以形成一框体,该框体与该显示模块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下框架的每一下框架各包含一凹槽,该框体通过该凹槽与该显示模块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个下框架的每一下框架各包含一被锁合部,通过将其中一下框架的被锁合部与另一下框架锁合,以将该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被锁合部包含至少一被锁合孔洞,该多个下框架的每一下框架各包含至少一锁合孔洞,通过将该至少一锁合孔洞与对应的该至少一被锁合孔洞锁合,以将该多个下框架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兆迪,徐瑞庆,郭彦麟,
申请(专利权)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