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0180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属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上设置有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所述的气流入口设置在换热壳体的下部,气流出口设置在换热壳体侧面的任意位置,且换热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气流出口相对应的导流装置;所述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之间还设置有翅片热管换热器芯,翅片热管换热器芯中设有相互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且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还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所述换热壳体的内部还安装有吸热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较低,节约能源,并适宜于在各种类型的机房及其他区域中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换热装置,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能将一端的热量快速传递到另一端的一种热交换设备,热管换热器作为一种换热设备被广泛用于各种换热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热管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目前市面上用于机房等区域换热的热交换装置主要有两类,其中一类是立式热管换热器,另一类是机柜后置式热管换热器;其中立式热管换热器在具备安装条件的情况下,安装较为方便,但其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缺陷,例如占用机房有效空间,由于放置要求的局限性,无法兼顾到所有热源,不能解决换热区域局部过热问题,以及无法使换 热区域内的气流循环等等。而机柜后置式热管换热器由于其直接置于机柜或其他发热设备的背面,更接近发热源,能很好地解决局部过热问题;但其也存在诸如安装适应性较差,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安装过程复杂且工作量大,并且由于靠近设备安装,增加了作业的风险性,并且逐个发热设备安装也增加了热交换装置的使用成本,因此有必要针对室内换热装置,尤其是机房的换热装置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机房等换热区域中冷热不均,区域中的空气不能形成气流的有效循环,以及散热装置使用成本过高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明所提供的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所述换热壳体上设置有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所述的气流入口设置在换热壳体的下部,气流出口设置在换热壳体侧面的任意位置,且换热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与气流出口相对应的导流装置;所述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之间还设置有翅片热管换热器芯,翅片热管换热器芯中设有相互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且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还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所述换热壳体的内部还安装有吸热风扇,且吸热风扇置于气流入口的附近。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气流出口为两个,并相对设置在换热壳体的侧面上,且靠近换热壳体的顶部。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导流装置为与换热壳体的顶部及底部呈45度角的弧形导流板。上述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回流液管与蒸发气管的一端相连通后,其另一端均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并与冷凝设备组成冷却介质循环系统。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吸热风扇的数量为偶数个或奇数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吸热风扇为四个或两个。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系统,所述的换热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换热装置,且每个换热装置作为换热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所述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依次经过换热系统中的每一个单元中的翅片热管换热器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换热壳体采用顶置式的结构,使其在安装后不占用散热区域中的空间,并且可根据散热区域的面积任意的设置分布散热风扇,使得换热装置更加接近热源,杜绝了散热区域中局部过热的情形,并且通过回流液管与蒸发气管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在翅片热管换热器芯作用下将吸热风扇吸入的热气流冷却后再气流出口排出,实现换热区域中空气的有效循环,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较低,节约能源,并适宜于在各种类型的机房及其他区域中安装使用,应用范围广阔。附图说明图I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图I示出的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I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1,所述换热壳体I上设置有气流入口 2与气流出口 3,气流入口 2设置在换热壳体I的下部,而气流出口 3可以设置在换热壳体I侧面的任意位置均能实现本技术,换热壳体I内部还设置有与气流出口3相对应的导流装置4,导流装置4需要与的气流出口 3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所述气流入口 2与气流出口 3之间还设置有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中设有相互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图中未示出),且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还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另外换热壳体I的内部还安装有吸热风扇6,且吸热风扇6置于气流入口 2的附近。上述的气流出口 3的作用是便于经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冷却后的气流排出,由于本技术是顶置式的散热装置,因此需要将气流出口 3的设置在换热壳体I的侧面,而对于气流出口 3设置的位置,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实验,认为如下的一种方式是较为优选的,即本技术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是将气流出口 3设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在换热壳体I的侧面上,并且为使由气流入口 2进入的热气流在换热装置中有充分的冷却时间,可将其靠近换热壳体I的顶部设置。而为进一步拓宽本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上述提到的吸热风扇6可根据换热区域进行任意设置,一般可将其设置为偶数个,或者奇数个,而专利技术人在进行实验时选择的是偶数个吸热风扇6,例如两个和四个。前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与上述实施例相结合,也可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上述的基础之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的改进,以获得更为优异的技术效果上述的导流装置4为与换热壳体I的顶部及底部呈45度角的弧形导流板,且弧形导流板呈凹面的方式安装。上述的回流液管与蒸发气管的一端相连通后,其另一端均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并与冷凝设备组成冷却介质循环系统,回流液管与蒸发气管中流动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氨或者环保型氟里昂等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多种介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多个上述实施例中的换热装置,且每个换热装置相互分离作为换热系统中的一个单元,所述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依次经过换热系统中的每一个单元中的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该实施例可以视作是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应用方式,根据散热区域的具体面积,可将上述的散热装置更改为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系统,以适宜于在更多的场合中安装使用。本技术的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在实际使用中,换热区域中的热气流由吸热风扇6从换热壳体I的底部吸入换热装置,然后经过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在其中回流液管与蒸发气管中流动的冷却介质作用下得到冷却,成为冷空气后再在导流装置4的作用下由换热壳体I侧面的气流出口 3排出进入换热区域中,以此循环。而上述的由回流液管流入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的冷却介质在热气流的作用下,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蒸发气管,并通过蒸发气管进入外部的冷凝设备,由冷凝设备将其由气态变为液态并降温后再由回流液管进入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中气化,以此循环。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 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1),所述换热壳体(1)上设置有气流入口(2)与气流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入口(2)设置在换热壳体(1)的下部,气流出口(3)设置在换热壳体(1)侧面的任意位置,且换热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与气流出口(3)相对应的导流装置(4);所述气流入口(2)与气流出口(3)之间还设置有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中设有相互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且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还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所述换热壳体(1)的内部还安装有吸热风扇(6),且吸热风扇(6)置于气流入口(2)的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壳体(I),所述换热壳体(I)上设置有气流入口(2)与气流出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入口(2)设置在换热壳体(I)的下部,气流出口(3)设置在换热壳体(I)侧面的任意位置,且换热壳体(I)内部还设置有与气流出口(3)相对应的导流装置(4);所述气流入口(2)与气流出口(3)之间还设置有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翅片热管换热器芯(5)中设有相互连通的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且蒸发气管与回流液管还与外部冷凝设备相连通;所述换热壳体(I)的内部还安装有吸热风扇(6),且吸热风扇(6)置于气流入口(2)的附近。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置分布分离式热管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出口(3)为两个,并相对设置在换热壳体(I)的侧面上,且靠近换热壳体(I)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春荣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