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铭发专利>正文

通风套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7381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一种通风套管结构,包括埋设在建筑物内的套筒,具有室外端及室内端,更具有第一连接部及固定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套筒内壁并位于室内端与室外端间,固定部邻近室内端设置;设置在邻近室外端的滤网;及可枢转地轴设在室内端与室外端间的旋转窗,其轴向方向垂直套筒轴向方向,旋转窗邻近室内端侧面的周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相对应第一连接部设置,旋转窗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以关闭套筒的透气通风,旋转窗以其周缘与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开启套筒的透气通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通风套管的应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的通风套管结构
技术介绍
按,目前在一般建筑物结构上,通常会预留有数个出风孔以搭配屋内空间的排气装置或是通气管路的使用目的;例如厨房排油烟机的风口,浴室的风口,或是天花板的风口等等供连接排气装置的管路或是通气管路,以作为屋内、外空气相互循环流通,还能够将屋内气味不佳的气体排出至屋外。然而,一般均以增加一滤网以避免蚊虫等异物入侵,但却无法对通风管进行开启与关闭的操作;再者,若是下雨的雨量太大时,雨水容易下到通风管内,导致雨水流到室内的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精简而能防止蚊虫并达到透气通风的通风套管结构。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雨水下到套筒内部的通风套管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通风套管结构,包括一套筒,埋设在一建筑物内,该套筒具有一室外端及一室内端,该套筒更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固定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套筒的内壁并位于该室内端与该室外端之间,该固定部邻近该室内端设置;一滤网,设置在邻近该套筒的该室外端;以及一旋转窗,可枢转地轴设在该套筒的该室内端与该室外端之间,该旋转窗的轴向方向与该套筒的轴向方向垂直,该旋转窗邻近该室内端的一侧面的周缘设置有一第二连接部,相对应该套筒的该第一连接部设置,该旋转窗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以关闭该套筒的通风,该旋转窗以其周缘与该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开启该套筒的通风。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以一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其中,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各为一可相互吸引的磁性组件。其中,更包括一上档板及一下档板,该上档板远离该室外端处设置,该下档板邻近该室外端处设置。其中,该上档板与该下档板部份重叠。其中,该固定部呈L型,在其弯折部位具有一挖空处,用以与该旋转窗的周缘可拆解地固定。其中,该套筒由一前套筒段及一后套筒段相连接而成。其中,该室内端朝外凸设有一环状部,用以与该建筑物表面贴平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藉由上述结构,可对通风管进行开启与关闭的操作使通风管能透气通风,滤网设置在邻近套筒的室外端,以避免蚊虫等异物进入。再者,上档板与下档板可部份重叠,藉此以避免下雨天时雨水下到通风管内,导致雨水流到室内的状况。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通风套管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I埋设在一建筑物内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部份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2的开启示意图。图7为图4的开启示意图。图8为图5的开启示意图。图9为图4中以磁性组件进行固定连接的示意图。图10为图5中以磁性组件进行固定连接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通风套管结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建筑物;1通风套管结构;2套筒;201前套筒段;202后套筒段;21室外端;22室内端;23第一连接部;24固定部;241挖空处;25环状部;3滤网;4旋转窗;41第二连接部;5上档板;6下档板;B螺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I至图8,本技术的通风套管结构I包括一套筒2、一滤网3以及一旋转窗4。套筒2埋设在一建筑物10内,由一前套筒段201及一后套筒段202相连接而成,但并不以此为限;而套筒2具有一室外端21及一室内端22,室外端21邻近室外处,室内端22邻近室内处;且套筒2更具有一第一连接部23以及一固定部24,第一连接部23设置在套筒2之内壁并位在室内端22与室外端21之间,固定部24邻近室内端22设置。其中,固定部24呈L型,在其弯折部位具有一挖空处241,用以与旋转窗4的周缘可拆解地固定。再者,室内端22朝外凸设有一环状部25,用以与建筑物10表面贴平连接。滤网3设置在邻近套筒2的室外端21,以避免蚊虫等异物进入。旋转窗4可枢转地轴设在套筒2室内端22与室外端21之间,旋转窗4的轴向方向与套筒2的轴向方向垂直;旋转窗4邻近室内端22之一侧面的周缘设置有一第二连接部41,相对应套筒2的第一连接部23设置;藉此,旋转窗4以第二连接部41与第一连接部23相连接以关闭套筒2的透气通风,旋转窗4以其周缘与固定部24可拆解地固定,以开启套筒2的透气通风。其中,第一连接部23与第二连接部41可以一螺栓B可拆卸地固定,或者是第一连接部23与第二连接部41各为一可相互吸引的磁性组件,藉由磁性相吸以使两者可拆卸地固定(如图9及图10所示),但并不以此为限。再者,请参考图11,本实施例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例结构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通风套管结构I更包括一上档板5及一下档板6,上档板5远离室外端21处设置,下档板6邻近室外端21处设置。其中,上档板5与下档板6可部份重叠,藉此以避免下雨天时雨水下到套筒2内。以上所述实施例的揭示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故举凡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仍应隶属本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埋设在一建筑物内,该套筒具有一室外端及一室内端,该套筒更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固定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套筒的内壁并位于该室内端与该室外端之间,该固定部邻近该室内端设置;一滤网,设置在邻近该套筒的该室外端;以及一旋转窗,可枢转地轴设在该套筒的该室内端与该室外端之间,该旋转窗的轴向方向与该套筒的轴向方向垂直,该旋转窗邻近该室内端的一侧面的周缘设置有一第二连接部,相对应该套筒的该第一连接部设置,该旋转窗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以关闭该套筒的通风,该旋转窗以其周缘与该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开启该套筒的通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埋设在一建筑物内,该套筒具有一室外端及一室内端,该套筒更具有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固定部,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套筒的内壁并位于该室内端与该室外端之间,该固定部邻近该室内端设置;一滤网,设置在邻近该套筒的该室外端;以及一旋转窗,可枢转地轴设在该套筒的该室内端与该室外端之间,该旋转窗的轴向方向与该套筒的轴向方向垂直,该旋转窗邻近该室内端的一侧面的周缘设置有一第二连接部,相对应该套筒的该第一连接部设置,该旋转窗以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相连接以关闭该套筒的通风,该旋转窗以其周缘与该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开启该套筒的通风。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通风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与该第二连接部以一螺栓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铭发
申请(专利权)人:张铭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