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707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雨水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装置主体和雨水收集管,并将弃流装置主体隔成雨水导流室和雨水弃流室上下两部分,其中,雨水收集管穿过雨水弃流室进入雨水导流室。初期雨水经雨水导流室的雨水导流室出口进入雨水弃流室,使得初期雨水存储到雨水弃流室中,通过在雨水导流室出口下方悬设浮球,并使得浮球在浮力的作用下堵住雨水导流室出口,中后期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流出进入后续工艺。该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维护管理难度低、运行稳定可靠且耐用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雨水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介绍
水资源紧缺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严峻问题,水资源短缺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速雨水收集利用将有效缓解当前的水资源问题。初期雨水流经大气、冲刷汇水介面和汇流管渠,会使初期雨水夹带很多污染物,污染程度较高,路面等有毒物质也会进入初期雨水径流,较重的污染使初期雨水不具有可利用性,其污染还具有不易控制性,因此,无论从降低雨水收集利用难度与成本角度,还是从保证收集雨水水质的角度,初期雨水应当采用不予收集的弃流处理,而收集比较清洁的中后期雨水径流。将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与较清洁的后期雨水有效分离是雨水弃流装置的主要功能,也是弃流装置设计和运行的关键所在。目前,雨水弃流的方法多样,但还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与运行保障。现有的弃流装置存在有效完全分离初、后期雨水和简化雨水弃流装置设计的矛盾,较复杂的机械或电子设备的融入使弃流装置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差,维护及检修复杂程度高,运行期间的可操作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维护管理难度低、运行稳定可靠且耐用性好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装置主体和雨水收集管,所述弃流装置主体由隔板隔成雨水导流室和雨水弃流室上下两部分;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两个雨水导流室出口 ;所述雨水导流室出口下方悬设有与所述雨水导流室出口匹配的浮球;所述雨水导流室顶部设有雨水导流室入口 ;所述雨水弃流室的底部连接有雨水弃流管;所述雨水收集管穿过所述雨水弃流室进入所述雨水导流室。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雨水导流室的内壁上可拆卸地铺设有第一过滤装置。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顶端具有外沿边,所述外沿边上设置有提手;所述雨水导流室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外沿边配合的第一平台。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金属网格分离斗。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在所述雨水导流室入口处垂直于雨水流入方向设置与所述雨水导流室入口匹配的第二过滤装置。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为金属网格雨水篦子。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弃流装置主体内侧壁上具有用于放置所述隔板的第二平台。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弃流管上安装有阀门。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阀门为电磁阀;雨水弃流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感应雨停的雨停传感器和控制所述阀门开闭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接收雨停传感器感应信号并在接收到雨停感应信号后控制开启所述电磁阀的指令器和用于复位所述指令器并延时关闭所述电磁阀的延时器。如上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用于向所述指令器发送开闭所述电磁阀指令的人工指令触发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装置主体和雨水收集管,并将弃流装置主体隔成雨水导流室和雨水弃流室上下两部分,其中,雨水收集管穿过雨水弃流室进入雨水导流室。初期雨水经雨水导流室的雨水导流室出口进入雨水弃流室,使得初期雨水存储到雨水弃流室中,通过在雨水导流室出口下方悬设浮球,并使得浮球在浮力的作用下堵住雨水导流室出口,中后期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流出进入后续工艺。该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维护管理难度低、运行稳定可靠且耐用性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装置的主视图;图中,I :弃流装置主体;2 :第二过滤装置;3 :雨水导流室;4 :隔板;5 :雨水收集管入口 ;6 :浮球;7 :雨水弃流室;8 :雨水收集管;9 :雨水弃流管;10 :阀门;11 :第一过滤装置;12 :提手;13 :雨水导流室入口 ;14 :雨水导流室出口 ;15 :第一平台;16 :第二平台;17 第三平台;18 :筒状凸台;19 :网兜;20、控制装置;201 :雨停传感器;202 :控制单元;203 指令器;204 :人工指令触发器;205 :延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图I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可安装于建筑小区、大型工程的汇水管末端或导流渠中,用于分流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实现对中后期雨水的循环利用,可应用场景多,布置形式灵活多样,可根据应用场景的实地条件确定雨水弃流装置的安装位置。结合图I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装置主体I和雨水收集管8,弃流装置主体I由隔板4隔成雨水导流室3和雨水弃流室7上下两部分,隔板4上设有两个雨水导流室出口 14,每个雨水导流室出口 14下方悬设有与雨水导流室出口 14匹配的浮球6 ;雨水导流室3顶部设有雨水导流室入口 13,雨水弃 流室7的底部连接有雨水弃流管9,雨水收集管8穿过雨水弃流室7进入雨水导流室3,其中,雨水收集管8在雨水导流室3中的部分为雨水收集管入口 5。本实施例中的阀球6优选通过固定连接在雨水导流室出口 14上的网兜19来悬设在雨水导流室出口 14下方,因为网兜19可以允许雨水快速流过,且阀球6的直径大于雨水导流室出口 14,当雨水弃流室7内装满初期雨水时,阀球6在浮力的作用下堵住雨水导流室出口 14,则中后期的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入口 5进入雨水收集管8流入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中后期的收集和利用。其中,弃流装置主体I的材质有很多种选择,本实施例中选择混凝土砖,成本低且耐用,可以任意选择安装位置。弃流装置主体I的形状也可以根据实地条件建成圆柱体、立方体等任意形状,并对弃流装置主体I做防渗处理,防止雨水渗出,例如可以在弃流装置主体I内壁上涂一层防水层。本技术所提供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弃流装置主体和雨水收集管,并将弃流装置主体隔成雨水导流室和雨水弃流室上下两部分,其中,雨水收集管穿过雨水弃流室进入雨水导流室。初期雨水经雨水导流室的雨水导流室出口进入雨水弃流室,使得初期雨水存储到雨水弃流室中,通过在雨水导流室出口下方悬设浮球,并使得浮球在浮力的作用下堵住雨水导流室出口,中后期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排出流入后续工艺。该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结构简单、维护管理难度低、运行稳定可靠且耐用性好。为了实现用隔板4将弃流装置主体I隔成雨水导流室3和雨水弃流室7上下两部分,需要将隔板4固定在弃流装置主体I的内壁上,优选隔板4为可拆卸地固定在弃流装置主体I的内壁上,便于对雨水弃流装置内部的清洗,延长雨水弃流装置的使用周期。本实例中可以在弃流装置主体I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平台16,用于放置隔板4来将弃流装置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装置主体和雨水收集管,所述弃流装置主体由隔板隔成雨水导流室和雨水弃流室上下两部分;所述隔板上设有两个雨水导流室出口;所述雨水导流室出口下方悬设有与所述雨水导流室出口匹配的浮球;所述雨水导流室顶部设有雨水导流室入口;所述雨水弃流室的底部连接有雨水弃流管;所述雨水收集管穿过所述雨水弃流室进入所述雨水导流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弃流装置主体和雨水收集管,所述弃流装置主体由隔板隔成雨水导流室和雨水弃流室上下两部分;所述隔板上设有两个雨水导流室出口 ;所述雨水导流室出口下方悬设有与所述雨水导流室出口匹配的浮球;所述雨水导流室顶部设有雨水导流室入口 ;所述雨水弃流室的底部连接有雨水弃流管;所述雨水收集管穿过所述雨水弃流室进入所述雨水导流室。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导流室的内壁上可拆卸地铺设有第一过滤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的顶端具有外沿边,所述外沿边上设置有提手;所述雨水导流室的内壁上具有与所述外沿边配合的第一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为金属网格分离斗。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分离式容积型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雨水导流室入口处垂直于雨水流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桂龙王英宇肖国增焦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林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