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包括,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由多个多边形的滤水井(1)相切连接而成,所述滤水井(1)的井壁为透水结构,井底设置防渗层(4),其中至少一个滤水井(1)为出水井(14);盖板(2),所述盖板(2)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井顶部的防渗盖板(21)以及设置于其余所述滤水井顶部的透水盖板(22);以及防渗墙(3),其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周围。该净水储水系统解决了储水池容易坍塌,并且储水率低的问题。特别适用于雨水收集及其净化处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水储水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净水储水系统通常包括一个设置于地下的储存污水的储水池和设置于储水池外部的专门的净水系统来实现污水净化处理。这种净水储水系统的成本较高,投资较大。并且,上述储水池的底部及四壁一般采用防渗混凝土进行防渗处理,四壁容易产生裂纹而漏水。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1839009A提供一种多井储水系统,该系统包括上面开口的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的容器壁为防水结构;位于储水容器内部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设有防水井盖,井壁为透水结构,所述集水井与所述储水容器之间填充有填料,填料上面铺设有透水表层,所述填料包括细砂及透水储水载体,所述透水储水载体具有储水空间,所述集水井为多口,多口集水井之间用连通管连通,该系统收集雨水或污水,经过透水表层的过滤和细沙的沉淀过滤,得到了较纯净的水,而且水保存在填料中或集水井内,不易变质、发臭。但是,这种储水系统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填料包括混合的细砂及多个透水储水载体,其抗压能力较差,储水池易产生垮塌现象;2.由于填充材料的存在使得该储水池的有效储水率较低;3.储水池的底部及四壁的防渗结构透气性差,如果该系统长时间不循环,储水池内的水体会变质,影响正常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储水池容易坍塌,并且储水率低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池体坚固、储水率高的净水储水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包括,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由多个多边形的滤水井相切连接而成,所述滤水井的井壁为透水结构,井底设置防渗层,其中至少一个滤水井为出水井;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井顶部的防渗盖板以及设置于其余所述滤水井顶部的透水盖板;以及防渗墙,其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周围。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滤水井的井壁由多层的六边形的子单元堆砌而成,所述子单元由六块井砖拼接而成;所述井砖的外壁与内壁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净水材料。优选的,所述子单元为正六边形;其由六块大小相等的所述井砖拼接而成;邻接层的所述井砖拼接缝不重合。优选的,所述井砖为底角为60度的等腰梯形砖,前一块井砖的侧壁顺次贴合连接于后一块井砖的长边上,所述井砖的长边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的内壁,所述井砖的短边及侧壁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的外壁。优选的,所述井砖的长边的一侧设有适于相邻所述井砖侧壁插入的内扣槽,前一块井砖的侧壁顺次贴合连接于后一块井砖的所述内扣槽上,所述井砖的长边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的内壁,所述井砖的短边及侧壁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的外壁。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井砖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所述透水表层和所述透水基层紧密结合为一体,其中所述透水表层形成所述滤水井的内侧井壁,所述透水基层形成所述滤水井的外侧井壁;所述透水表 层和所述透水基层中分别包含有骨料颗粒和包覆骨料颗粒的粘结剂;所述透水表层中的粘结剂中至少包含有亲水性粘结剂;所述透水表层的骨料颗粒的粒径为O. 2-0. 425mm,所述透水基层的骨料颗粒的粒径为l-10mm。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透水盖板由多个六边形透水盖板铺设而成;所述透水盖板包含有骨料颗粒和包覆骨料颗粒的亲水粘结剂;所述骨料颗粒的粒径为O. 2-0. 425mm。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防渗盖板包含有硅砂颗粒和包覆硅砂颗粒的憎水粘结齐U,相邻的所述硅砂颗粒之间形成气体分子能够通过且液态水分子不能透过的孔隙所述硅砂颗粒的粒径为O. 2-0. 425mm。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防渗墙由两层无纺布中间加层5cm-10cm厚的透气防渗砂筑成,所述透气防渗砂包括骨料颗粒以及包覆骨料颗粒的疏水性树脂膜,所述骨料颗粒的粒径为O. 075-0. 425mm。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防渗层包括由下到上依次为由透水混凝土铺设的承载层以及由透气防渗砂铺设的透气层,所述透气防渗砂包括骨料颗粒以及包覆骨料颗粒的疏水性树脂膜,所述骨料颗粒的粒径为O. 075-0. 425mm。上述净水储水系统中,所述储水容器中的滤水井中至少一个为进水井,所述进水井连通待处理污水,所述进水井与所述出水井隔离至少一个滤水井的距离;所述出水井连通抽水泵。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将储水容器设置成多边形相切的连接形式,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整个池体坚固稳定,不会垮塌;并且由于所有滤水井的井壁都可以起到过滤净化水的作用,在保证出水水质完全达标的条件下储水率大大提高。( 2 )进一步的,本技术模拟蜂巢结构,将储水容器设置成由多个六边形的滤水井相切连接而成;六边形子单元由六块大小相等的井砖拼接而成;由于正六边形具有圆的特性,其可以将四周的力分散,该结构的储水容器保证坚固、稳定的前提下,兼具蜂巢结构节约材料、容量大的优点,储水率进一步提高。(3)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滤水井的井砖内部设置空腔,空腔内填充净水材料;净水材料时间长后会在其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通过生物膜的生物净化作用,再次强化了雨水净化,雨水经过多重滤水井的井壁之后进入出水井后,能够确保出水完全达到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4)该井砖优选为设置内扣槽的井砖,其通过井砖衔接处的内扣槽进行连接,其解决了井砖由于四周外力而向内偏移的问题,因此该滤水井不但能高效渗水,还能避免垮塌。(5)该滤水井的井砖由骨料颗粒为O. 2-0. 425mm的透水表层和骨料颗粒为I-IOmm的透水基层粘接为一体;由于该井砖的透水孔径远小于水中颗粒物,颗粒物被截留在外面,不但不会堵塞滤水井,还对所渗水体进行了过滤净化作用;而由于骨料颗粒之间是通过具有亲水性的粘结剂粘接而成,因此该滤水井可实现高效渗水。(6)本技术的防渗墙可以由两层无纺布中间加层5cm_10cm厚的透气防渗砂筑成,另外该滤水井的井底也铺设防渗透气砂,其可以实现防渗的同时,还能够接通地气,连接土壤与水体间的离子交换,保证池中水的不易变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I是本技术的净水储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净水储水系统的俯视图;图3是一种六边形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六边形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六边形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滤水井,2-盖板,3-防渗墙,4-防渗层,11-子单元,12-井砖,13-空腔,14-出水井,15-进水井,121-内扣槽,21-防渗盖板,22-透水盖板,41-承载层,42-透气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阐述。实施例I图1,图2为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包括储水容器,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上部的盖板2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周围的防渗墙3。其中,所述储水容器由多个多边形的滤水井I相切连接而成,所述滤水井I的井壁为透水结构,井底设置防渗层4,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滤水井I为出水井14。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井14为I个,所述出水井14连通抽水泵。所述防渗层4包括由下到上依次为由透水混凝土铺设的承载层41以及由透气防渗砂铺设的透气层42,所述透气防渗砂包括骨料颗粒以及包覆骨料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由多个多边形的滤水井(1)相切连接而成,所述滤水井(1)的井壁为透水结构,井底设置防渗层(4),其中至少一个滤水井(1)为出水井(14);盖板(2),所述盖板(2)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井(14)顶部的防渗盖板(21)以及设置于其余所述滤水井(1)顶部的透水盖板(22);以及防渗墙(3),其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由多个多边形的滤水井(I)相切连接而成,所述滤水井(I)的井壁为透水结构,井底设置防渗层(4),其中至少一个滤水井(I)为出水井(14); 盖板(2),所述盖板(2)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顶部,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出水井(14)顶部的防渗盖板(21)以及设置于其余所述滤水井(I)顶部的透水盖板(22); 以及防渗墙(3 ),其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周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水井(I)的井壁由多层的六边形的子单元(11)堆砌而成,所述子单元(11)由六块井砖(12)拼接而成;所述井砖(12)的外壁与内壁之间设有空腔(13),所述空腔(13)内填充有净水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单元(11)为正六边形;其由六块大小相等的所述井砖(12)拼接而成;邻接层的所述井砖(12)拼接缝不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砖(12)为底角为60度的等腰梯形砖,前一块井砖的侧壁顺次贴合连接于后一块井砖的长边上,所述井砖(12)的长边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I)的内壁,所述井砖(12)的短边及侧壁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I)的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砖(12)的长边的一侧设有适于相邻所述井砖(12)侧壁插入的内扣槽(121 ),前一块所述井砖(12)的侧壁顺次贴合连接于后一块所述井砖(12)的所述内扣槽(121)上,所述井砖(12)的长边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I)的内壁,所述井砖(12)的短边及侧壁最终围成所述滤水井(I)的外壁。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净水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砖(12)包括透水表层和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升益,秦升元,魏拓,王振邦,贾屹海,秦安川,赵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