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一设有进料口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设于地面上,其侧壁或底部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连接一排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由于将发酵池设于地面上,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将发酵池的容积扩大,从而提高了有机垃圾处理能力、污水净化能力和沼气生产能力,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在发酵池侧壁或底部连接排渣管,沼渣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从排渣管排出,排渣方便快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沼气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技术背景现有的水压式沼气池都建设在地面下,其发酵池、集气装置、进料管和出料管都在地面以下。由于其设于地下且受限于本身的池型结构,因而其发酵池的容积都比较小,导致每日处理的有机垃圾量非常小,产生的沼气当然也比较少,所以只适合农村人口密度较小的家庭用户使用,不适合于人口密集的大型社区推广使用。而且由于发酵池及出料管道都设于地面以下,因此发酵池内产生的沼渣很难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旨在提高有机垃圾处理能力、污水净化能力以及沼气生产能力,并且能方便快捷的排渣。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一设有进料口的发酵池,所述发酵池设于地面上,其侧壁或底部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连接一排渣管。优选地,还包括一沼渣池,该沼渣池的顶部低于所述排渣口,所述排渣管的自由端悬于沼渣池上方或伸入沼渣池。优选地,还包括一原料池和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插入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原料池。优选地,所述原料池和进料口均设于发酵池的顶部,所述进料管通过原料池的侧壁连接该原料池。优选地,所述原料池设于地面上或者地面下,所述进料管连接原料池的一端设有抽水装置。优选地,还包括设于发酵池的开口上方的水压集气装置,其包括集气罩和容置该集气罩的水压池;所述发酵池顶部设有一溢料管,该溢料管的自由端具有一排料口,该排料口低于水压池顶部并与大气连通。优选地,所述排料口设于溢料管侧壁并连接一排料管,该排料管与排渣管的侧壁连通,所述溢料管的自由端开口与大气连通。优选地,所述排料口设于溢料管侧壁并连接一排料管,该排料管的自由端伸入原料池或沼渣池,所述溢料管的自由端开口与大气连通。优选地,所述排料口为溢料管的自由端开口,其连接一排料管,该排料管的自由端与大气连通并悬于沼渣池上方或原料池上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由于将发酵池设于地面上,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将发酵池的容积扩大,从而提高了有机垃圾处理能力、污水净化能力和沼气生产能力,适合大规模生产;而且在发酵池侧壁或底部连接排渣管,沼渣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从排渣管排出,排渣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见图1,提出本技术的。本实施例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一设于地面的发酵池100,发酵池100的开口上方设有水压池120,水压池120底部也即发酵池100的开口上方设有集气罩110,上述水压池120和集气罩110共同构成了本实施例的水压集气装置。发酵池100侧壁设有排渣口,一排渣管400连接于排渣口。发酵池100建于地面上, 比建于地面下更容易、成本更低,因此可以将发酵池100设置得比较大,可以容置大量的发酵原料,处理更多的有机垃圾,产出更多的沼气。本装置同时也是污水净化装置,可以利用本装置将污水经过多级净化过后进行达标排放,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而侧壁设置的排渣管400更是方便,当发酵池100内累积的沼渣越来越多时,可以打开排渣管400的阀门,沼渣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从排渣管400排出,操作起来相当方便快捷。另外,由于集气罩110设于地面上而不在地面下,因此也方便更换。当然,上述水压集气装置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提出的水压集气装置,也可以是其他利用水压密封原理制成的任何水压集气装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于发酵池100旁边的地面下设了一个沼渣池200,当然,也可以将沼渣池200设于地面上,只要保证其顶部低于排渣口即可。而排渣管400的自由端则伸入沼渣池200中,实际上也可以仅仅悬于沼渣池200的上方。如此,可以将沼渣通过排渣管400直接排放于沼渣池200中,勿需人工每次排渣时都使用器皿接收搬运,而是等到长时间多次排渣后,沼渣池200积满了再一次性搬走,再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料。更加方便快捷,并节省了人力物力。实际上,也可以于发酵池100的底部挖出一角,并于底部设置一排渣口,将排渣管400连接于该排渣口。只是此时为了保证沼渣池200顶部低于排渣口,因此沼渣池200就只能设置于地面下;如果高于排渣口,就需要设置抽水泵抽取,不能靠沼渣自身重力排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于发酵池100旁边的地面下设了一个原料池300,当然,也可以像发酵池200 —样建在地面上。还有一个连接原料池300和发酵池100的进料管500,进料管500 —端伸入原料池300底部,另一端连接于进料口,该进料口可以设于发酵池100侧壁,也可以设于发酵池100顶部。进料管500伸入原料池300的一端还设有一个抽水泵作为抽水装置510。当将有机垃圾在原料池300中调好后,开启抽水泵510,发酵原料就通过进料管500输入发酵池100中。从而实现了自动进料,勿需人工于进料口一次次的加入原料,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生产沼气。此外,也可以将原料池300设置于发酵池100顶部,进料口也设于顶部,而进料管500 一端连接于原料池300侧壁,另一端插入进料口。勿需抽水装置510,发酵原料在重力作用下,自动通过进料管500从高处的原料池300流入低处的发酵池100中。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于发酵池100的顶部设置了一溢料管600,该溢料管600的自由端开口 610与大气相通,侧壁设有一排料口 620,该排料口 620低于水压池120顶部并连接一排料管700,排料管700另一端与排渣管400的侧壁连通,以使多余的发酵原料同沼渣一起排入沼渣池200中。实际上该结构是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溢料管600和水压池120都与大气连通,它们与发酵池100共同组成了一个连通器。当发酵池100里的发酵原料太多,多余的发酵原料就会往溢料管600和水压池120溢出,由于设于溢料管600侧壁的排料口 620低于水压池120的顶部,也即水压池120的开口,当发酵原料溢过排料口 620时,就 从该排料口 620流出并经排料管700排入沼渣池200,而不会从水压池120开口溢出。此夕卜,上述排料口 620也可以就是溢料管600的自由端开口 610,排料管700 —端连接于该开口 610,另一端与排渣管400的侧壁连通,只是此时排渣管400只能悬于沼渣池200上方而不能伸入沼渣池200中,因为需要保持其与大气连通。上述溢料管结构还可以有多种变形。例如,排料口就是溢料管的自由端开口,其低于水压池的顶部,多余的发酵原料从该开口流出,于开口下端放置容器盛装;或者连接一排料管,该排料管另一端悬于沼渣池上方而不伸入沼渣池中,以保持该端与大气连通,或者排料管另一端也可以悬于原料池上方,直接将多余的发酵原料回收利用。又如,排料口还是设于溢料管侧壁,溢料管的自由端开口与大气连通,排料管一端连接于排料口,另一端伸入沼渣池或者原料池中。本实施例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处理有机垃圾、净化污水以及收集沼气的具体流程如下将大量有机垃圾或者污水倒入原料池300中并调节为发酵原料,然后利用抽水泵510将发酵原料通过进料管500抽入发酵池100中,直到发酵池100中的发酵原料从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一设有进料口的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设于地面上,其侧壁或底部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连接一排渣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包括一设有进料口的发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设于地面上,其侧壁或底部设有排渣口,该排渣口连接一排渣管。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沼渣池,该沼渣池的顶部低于所述排渣口,所述排渣管的自由端悬于沼渣池上方或伸入沼渣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原料池和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一端插入进料口,另一端连接原料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池和进料口均设于发酵池的顶部,所述进料管通过原料池的侧壁连接该原料池。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压集气厌氧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池设于地面上或者地面下,所述进料管连接原料池的一端设有抽水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众敬,
申请(专利权)人:潘众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