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336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加强筋的滚塑模具,其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及与半圆形的上模与半圆形的下模相扣持的封头,该上模及下模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的轴线方向平行的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还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沿罐体的轴线方向上错位设置。通过这种结构,可在该滚塑模具脱模时,利用撬棒轻松地将上模与下模撬开,从而提高了脱模的效率,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滚塑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滚塑模具
技术介绍
滚塑是大型中空储罐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滚塑是将树脂粉末加入滚塑模具中,然后加热滚塑模具并使之沿相互平行的两根轴连续旋转,滚塑模具内的树脂在重力和热量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黏附于滚塑模具的内表面上,从而形成所需要的储罐形状,然后冷却模具,脱模得到储罐。滚塑模具通常包括若干上模、若干下模,上模与下模的外壁设置凸肋,并通过若干螺栓将上模与下模扣持。同理,通过两个封头将上模与下模扣持,以形成完整的滚塑模具。通常,滚塑模具中的封头还包括一人孔模,以形成人孔。人孔是储罐中为作业人员提供进入储罐所设置的一个通道。这种结构的滚塑模具在脱模时,在凝固后的树脂的作用下,使脱模变得很费力,因此造成了脱模不方便,作业人员强度较大的缺陷。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滚塑模具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塑模具,用以提高脱模的效率,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滚塑模具,其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以及与罐体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通过若干螺栓贯通所述若干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以将上模与下模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贯通所述第四凸肋,以将相邻的上模或相邻的下模相扣持;两个封头,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并通过若干螺栓贯通所述第三凸肋、相应第四凸肋,以将封头与所述罐体相扣持;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还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沿罐体的轴线方向上错位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径向向外凸伸出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的高度相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径向向外凸伸出所述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的高度为2c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封头的中心还设有一人孔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和/或下模设置至少一个加料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凸肋及第二凸肋上分别径向向外凸伸设置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并将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沿罐体的轴线方向上错位设置。通过这种结构,可在该滚塑模具脱模时,利用撬棒轻松地将上模与下模撬开,从而提高了脱模的效率,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滚塑模具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沿图I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I所示,图I为本技术滚塑模具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滚塑模具100,其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10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I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2,所述上模I与下模2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及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14,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将上模I与下模2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四凸肋14,以将相邻的上模I或相邻的下模2相扣持。两个封头3,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31,并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三凸肋31、相应第四凸肋14,以将封头3与所述罐体10相扣持。通过罐体10与两个封头3的相互扣持,可形成该滚塑模具100。结合参照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还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一凸块111及第二凸块211。该第一凸块111及第二凸块211沿罐体10的轴线方向上错位设置。当滚塑处理完成后,作业人员可通过撬棒(未图示),撬动该第一凸块111及第二凸块211,从而轻松地将上模I与下模2撬开。优选的,该第一凸块111及第二凸块211径向向外凸伸出所述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的高度相等,且高度为2cm。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封头3的中心还设有一人孔模32,其贯通所述封头3,并设置在封头3的中心位置。该人孔模32在该滚塑模具100脱模后会形成一个人孔(未图示)。人孔是储罐上所设置的供作业人员进入储罐的一个通道。具体的,该封头3为圆形。具体的,该人孔模32可连接一法兰盘(未图示),以将该封头3封死。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上模I和/或下模2设置至少一个加料孔33。通过该加料孔33可向该滚塑模具100内部添加树脂粉末。同时,也可在加料孔33上设置一法兰盘(未图示),以将该滚塑模具100完全封死。这样,熔融状态的树脂就可在滚塑模具100旋转或摇摆运动后,均匀地黏附在该滚塑模具100的内壁面上。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塑模具(100),其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10)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1)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2),所述上模(1)与下模(2)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及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14),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将上模(1)与下模(2)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四凸肋(14),以将相邻的上模(1)或相邻的下模(2)相扣持;两个封头(3),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31),并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三凸肋(31)、相应第四凸肋(14),以将封头(3)与所述罐体(10)相扣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还分别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一凸块(111)及第二凸块(211),所述第一凸块(111)及第二凸块(211)沿罐体(10)的轴线方向上错位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塑模具(100),其包括 相互扣合以形成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的罐体(10)的若干半圆形的上模(I)与若干半圆形的下模(2),所述上模(I)与下模(2)径向向外凸伸出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平行的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及与罐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的第四凸肋(14),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若干第一凸肋(11)及第二凸肋(21),以将上模(I)与下模(2)相扣持,且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四凸肋(14),以将相邻的上模(I)或相邻的下模(2)相扣持; 两个封头(3),其径向向外凸伸出第三凸肋(31),并通过若干螺栓(4)贯通所述第三凸肋(31)、相应第四凸肋(14),以将封头(3)与所述罐体(10)相扣持;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11)及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华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