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026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属于劳动保护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耳罩罩体、罩端柔性环、耳罩支架、电动机、驱动部件、控制系统;电动机固定于耳罩支架上,控制系统安装在耳罩支架上,并与电动机连接,驱动部件一端与电动机连接,另一端与耳罩罩体连接,罩端柔性环安置在耳罩罩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有效保护听觉及神经系统不受噪声伤害,又可降低耳罩佩戴人员由于持续性佩戴的不适性,同时也便于在噪声间歇中人员的相互语音交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噪声耳罩,特别是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属于劳动保护领域。
技术介绍
在采矿工作中,风动凿岩机、风动装岩机等产生的随机间歇性噪声,尤其是在井下作业时,其A计权声级可达到120dB,会对作业人员的听觉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问题,因此,相关作业人员的噪声防护是安全生产的必要保障条件之一。通常可将该类噪声的防护手段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防护,即通过有效技术,降低噪声源发出的噪声等级,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效果并不理想;另一类是被动防护,即采用将主要听觉通道(耳)与噪声环境隔离的方式来消除噪声对人员的影响,传统方法通常是采用佩戴耳罩或耳塞。传统的耳罩或耳塞佩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佩戴时,耳罩对耳部的压迫是持续性的,往往使佩戴者感到不适;其二是如果噪声是间歇性或变强度性的,若要减小不适感觉,则需在噪声间歇中手动卸下耳罩,或在噪声减弱时,放松或卸下耳罩,若在间歇性或变强度性周期较短的噪声环境中,这种减小由佩戴耳罩产生的不适感的方式显得极不方便。由于上述主要原因,相关作业人员往往会忽略自身听觉健康而不愿佩戴防噪耳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间歇性或变强度性噪声环境中佩戴,使耳罩自动贴于或离开耳部,并可自动调节其贴近度的自适应防噪声耳罩,且能减小其佩戴的不适性或反复佩戴、卸下的麻烦。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包括耳罩罩体1、罩端柔性环2、耳罩支架3、电动机4、驱动部件、控制系统;电动机4固定于耳罩支架3上,通过控制电动机4的正、反转,能实现耳罩罩体1与耳部的离合,控制系统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并与电动机4连接,驱动部件一端与电动机4连接,另一端与耳罩罩体1连接,罩端柔性环2安置在耳罩罩体1上。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螺杆5、螺管6、杠杆装置7;螺杆5、螺管6组成螺旋副推拉装置,杠杆装置7安置在耳罩支架3端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Ⅰ13、传感器Ⅱ14、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传感器Ⅰ13安装在耳罩罩体1外侧,传感器Ⅱ14安装在耳罩罩体1内侧,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端。所述杠杆装置7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转动副Ⅰ9和螺杆5、螺管6组成的螺旋副推拉装置与电动机4的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转动副Ⅱ11与耳罩罩体1连接。所述杠杆装置7上设有滑动槽8。所述耳罩支架3端部设有固定轴10。所述杠杆装置7以滑动槽8、固定轴10组成的滑动副和转动副复合结构为支点安置在耳罩支架3端部。使用时,将耳罩放于头部示意12上,当耳罩罩体1外侧的噪声传感器Ⅰ13检测到环境噪声信号等于或高于预先设定的阈限时,将这一信号传递给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信号经处理后传递给单片机系统17,单片机系统17将控制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使得电动机4工作,驱动耳罩罩体1贴近耳部,此时,耳罩罩体1内侧的噪声传感器Ⅱ14将检测耳罩罩体1内部的噪声信号,然后将这一信号传递给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信号经处理后传递给单片机系统17,单片机系统17将根据预先设定的罩内噪声阈限,控制耳罩罩体1,驱动耳罩罩体1动作,调节耳罩罩体1与耳部的贴近度。电动机4可为微型减速电动机,也可采用微型步进电动机,耳罩罩体1可采用传统防噪耳罩的材料及结构,耳罩支架3采用具有足够刚性的塑料或钢材,其刚性应能承受电动机4对耳罩罩体1的最大推力而不致引起其发生形变,另外,耳罩支架3在头部安放的稳定性问题可通已有技术解决,单片机系统17的工作原理及实现均为已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间歇性或变强度性噪声环境中佩戴耳罩时,既能有效保护听觉及神经系统不受噪声伤害,又可降低耳罩佩戴人员由于持续性佩戴的不适性,减少耳罩罩体与耳部的人为离合动作,从而提高强噪声环境中作业人员佩戴防噪耳罩的自觉性,减少噪声伤害,同时便于在噪声间歇中人员的相互语音交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单侧耳罩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双侧耳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侧耳罩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耳罩罩体、2:罩端柔性环、3:耳罩支架、4:电动机、5:螺杆、6:螺管、7:杠杆装置、8:滑动槽、9:转动副Ⅰ、10:固定轴、11:转动副Ⅱ、12:头部示意、13:传感器Ⅰ、14:传感器Ⅱ、15: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7:单片机系统、18:微型电机驱动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并不限于所述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包括耳罩罩体1、罩端柔性环2、耳罩支架3、电动机4、驱动部件、控制系统;电动机4固定于耳罩支架3上,控制系统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并与电动机4连接,驱动部件一端与电动机4连接,另一端与耳罩罩体1连接,罩端柔性环2安置在耳罩罩体1上。驱动部件包括螺杆5、螺管6、杠杆装置7;螺杆5、螺管6组成螺旋副推拉装置,杠杆装置7安置在耳罩支架3端部。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Ⅰ13、传感器Ⅱ14、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传感器Ⅰ13安装在耳罩罩体1外侧,传感器Ⅱ14安装在耳罩罩体1内侧,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端。杠杆装置7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转动副Ⅰ9和螺杆5、螺管6组成的螺旋副推拉装置与电动机4的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转动副Ⅱ11与耳罩罩体1连接。杠杆装置7上设有滑动槽8。耳罩支架3端部设有固定轴10。杠杆装置7以滑动槽8、固定轴10组成的滑动副和转动副复合结构为支点安置在耳罩支架3端部。电动机4为微型减速电动机。实施例2:如图1-3所示,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包括耳罩罩体1、罩端柔性环2、耳罩支架3、电动机4、驱动部件、控制系统;电动机4固定于耳罩支架3上,控制系统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并与电动机4连接,驱动部件一端与电动机4连接,另一端与耳罩罩体1连接,罩端柔性环2安置在耳罩罩体1上。驱动部件包括螺杆5、螺管6、杠杆装置7;螺杆5、螺管6组成螺旋副推拉装置,杠杆装置7安置在耳罩支架3端部。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Ⅰ13、传感器Ⅱ14、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传感器Ⅰ13安装在耳罩罩体1外侧,传感器Ⅱ14安装在耳罩罩体1内侧,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端。杠杆装置7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转动副Ⅰ9和螺杆5、螺管6组成的螺旋副推拉装置与电动机4的转轴连接,另一端通过其上设有的转动副Ⅱ11与耳罩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耳罩罩体(1)、罩端柔性环(2)、耳罩支架(3)、电动机(4)、驱动部件、控制系统;电动机(4)固定于耳罩支架(3)上,控制系统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并与电动机(4)连接,驱动部件一端与电动机(4)连接,另一端与耳罩罩体(1)连接,罩端柔性环(2)安置在耳罩罩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其特征在于:包括耳罩罩体(1)、罩端柔性环(2)、耳罩支架(3)、电动机(4)、驱动部件、控制系统;电动机(4)固定于耳罩支架(3)上,控制系统安装在耳罩支架(3)上,并与电动机(4)连接,驱动部件一端与电动机(4)连接,另一端与耳罩罩体(1)连接,罩端柔性环(2)安置在耳罩罩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螺杆(5)、螺管(6)、杠杆装置(7);螺杆(5)、螺管(6)组成螺旋副推拉装置,杠杆装置(7)安置在耳罩支架(3)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防噪声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Ⅰ(13)、传感器Ⅱ(14)、耳罩罩体外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5)、耳罩罩体内侧信号前置处理单元(16)、单片机系统(17)、微型电机驱动单元(18);传感器Ⅰ(13)安装在耳罩罩体(1)外侧,传感器Ⅱ(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心一张秋菊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