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周俊专利>正文

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3009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其包括钳体(1)和安装在钳体(1)前端的钳夹部分(2),所述钳夹部分(2)具有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其中所述钳体(1),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钳体(1)中具有吸流导管(5)和通液腔(6),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为中空结构;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固定钳夹部分(3)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能有效的组合吸引和钳夹功能,并能较好地的平衡各特点,同时达到较好的吸引强度和钳夹强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动手术的患者数百万人,而且每年约数十万人因动手术而损坏组织,尤其是一些人体内部器官的手术,比如无创胚胎取出术,输卵管壶腹部或伞部妊娠未破或流产不全者,采用钳夹取胚胎组织,或用无齿钳自输卵管壶腹部向伞端挤出胚胎组织,双极电凝创面止血,如挤出困难,行输卵管开窗术。但目前这些钳夹接触组织器官时,很容易因为器官上血液而影响手术,并且把组织器官以及一些神经组织夹坏,或者夹住的稳定性不强,。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钳夹,能很稳的夹住组织器官,所以其结构设置比较尖而用力,但这样就很容易把组织器官以及一些神经组织夹坏,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还有一些手术是通过吸引器械和钳夹器械合并在一起使用,但这样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 所以目前市场是急需一种能有效能有效的保护到组织器官和神经组织,以及吸引器官上的血液或者其他液体以更符合人体学的钳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且效果较好的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吸引强度,又能较高的钳夹强度的的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其包括钳体(1)和安装在钳体(1)前端的钳夹部分(2),所述钳夹部分(2)具有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其中所述钳体(1),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一体式结构; r>所述钳体(1)中具有吸流导管(5)和通液腔(6),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为中空结构;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固定钳夹部分(3)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设置有一吸液腔体(7)和钳夹嘴(8),所述吸液腔体(7)与通液腔(6)相通,在吸液腔体(7)四周为不锈钢外壁,所述吸液腔体(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进液通孔(9),钳夹嘴(8)与吸液腔体(7)的内表面相接;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进液通孔(9)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通过轴(10)固定,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之间的最大夹角为30度;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上都具有锯齿状的突起部分,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可啮合在一起。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的长度为20-25cm,其厚度为3-4mm。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的长度为20cm。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上设置有3-5个进液通孔。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进液通孔(9)的半径为1.0-2.0mm。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的长度为20-25cm,其厚度为1-2mm。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的厚度为3.5mm, 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的厚度为1.5mm。 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中空结构,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4)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固定钳夹部分(3)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设置有一吸液腔体(7)和钳夹嘴(8),吸液腔体(7)与通液腔(6)保持相通,在吸液腔体(7)四周为不锈钢外壁,其外表面上设置有进液通孔(9),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4)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进液通孔(9)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装置能有效的组合吸引和钳夹功能,并能较好地的平衡各特点,同时达到较好的吸引强度和钳夹强度。本技术的固定钳夹部分上设置有3-5个进液通孔,能有效地提高装置的吸引面积,进而提高装置的吸引强度;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固定钳夹部分和可活动钳夹部分来提高钳夹强度,并设置固定钳夹部分和可活动钳夹部分的厚度来提高钳夹强度;本装置的能提拉10公斤强度的器官。本技术装置在微创手术中,能实现多功能,高效能的,并适用于各种腹腔镜。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吸引钳夹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吸引钳夹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吸引钳夹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吸引钳夹装置的可活动钳夹部分局部放大图。图中:1钳体、2钳夹部分、3固定钳夹部分、4可活动钳夹部分、5吸流导管、6通液腔、7吸液腔体、8钳夹嘴、9进液通孔、10轴。 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其包括钳体1和安装在钳体1的前端的钳夹部分2,钳夹部分2具有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其中钳体1,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一体式结构。 钳体1中具有吸流导管5和通液腔6,固定钳夹部分3为中空结构,当进行手术时,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固定钳夹部分3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进行传送排出。 固定钳夹部分3具有一吸液腔体7和钳夹嘴8,吸液腔体7与通液腔6保持相通,在吸液腔体7四周为不锈钢外壁,其外表面上设置有进液通孔9,当进行手术时,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进液通孔9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进行传送; 钳夹嘴8用于钳夹手术中的器官,一般为齿状,其与吸液腔体7的内表面相接,如图3所示,本技术装置主要由固定钳夹部分3进行吸引液体,而通过可活动钳夹部分4来增加钳夹强度,所以设置的厚度有所差异,这样保证整体的平衡。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钳夹部分3厚度大于可活动钳夹部分4厚度2mm,在固定钳夹部分3上设置有进液通孔9,以增加吸引强度。对于本技术的精密装置,尺寸和厚度都是符合力学原理的,在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可通过锯齿状捏合,以此增加钳夹强度。在本医院的临床中,使用固定钳夹部分3的长度为20cm,固定钳夹部分3上5个进液通孔9的吸引钳夹装置,这样的尺寸比较适合手术中钳夹器官,而且还能有效的吸引血液和其他液体,通过临床的测试,能把器官上的血液和其他液体吸引掉,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技术中进液通孔9的大小为1.5mm,固定钳夹部分3的厚度为3.5mm.本技术中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通过轴10固定,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之间的最大夹角为30度。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中空结构,当进行手术时,吸流导管5产 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固定钳夹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钳体(1)和安装在钳体(1)前端的钳夹部分(2),所述钳夹部分(2)具有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其中所述钳体(1),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钳体(1)中具有吸流导管(5)和通液腔(6),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为中空结构;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固定钳夹部分(3)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器官手术的吸引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钳体(1)和安装在钳体(1)前端的钳夹部分(2),所述钳夹部分(2)具有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其中所述钳体(1),固定钳夹部分(3)和可活动钳夹部分(4)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钳体(1)中具有吸流导管(5)和通液腔(6),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为中空结构;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固定钳夹部分(3)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引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夹部分(3)设置有一吸液腔体(7)和钳夹嘴(8),所述吸液腔体(7)与通液腔(6)相通,在吸液腔体(7)四周为不锈钢外壁,所述吸液腔体(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进液通孔(9),钳夹嘴(8)与吸液腔体(7)的内表面相接;当进行器官手术时,所述吸流导管(5)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以此使进液通孔(9)能抽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然后血通过通液腔(6)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引钳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通过轴(10)固定,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之间的最大夹角为30度;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上都具有锯齿状的突起部分,所述可活动钳夹部分(4)与固定钳夹部分(3)可啮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周俊钟山
申请(专利权)人:沈周俊钟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