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0060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吻合器,包括前座(1)、吻合器外壳(2)以及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以及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一端与前座(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一端与吻合器外壳(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中部铰接,且所述前座(1)上还设有用于让前座(1)回复到原有状态的弹簧(5)。采用这种吻合器,操作人员需要的击发力较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吻合器
技术介绍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现有技术的吻合器是采用杠杆原理的联动机构来击发的,即推动前座移动,现有技术的联动机构包括一根连杆,所述连杆中部与吻合器外壳铰接,即杠杆支点设置在吻合器外壳上,且所述连杆一端还靠在前座上,当转动连杆另一端时,连杆会有水平方向的位移,所以可以推动前座水平位移,进而使得吻合器能够击发,但是这种联动机构需要的击发力比较大,而且连杆转动后带动的前座的水平位移比较少,所以医务人员使用久了比较累,且不太好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需要的击发力较少的吻合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吻合器,包括前座、吻合器外壳以及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以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前座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吻合器外壳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第一连杆中部铰接,且所述前座上还设有用于让前座回复到原有状态的弹簧。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将原有的杠杆联动机构改为现在的连杆联动机构,这样击发吻合器所需要的击发力变少了,即握住第一连杆另一端向上所需要的击发力较少,这样医务人员使用吻合器就轻松了很多。作为优选,它还包括一个保险杆,所述保险杆与吻合器外壳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还设有用于限位保险杆的凸起。这样能防止误击发。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前座;2、吻合器外壳;3、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弹簧;6、保险杆;7、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一种吻合器,包括前座1、吻合器外壳2以及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以及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一端与前座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一端与吻合器外壳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中部铰接,且所述前座1上还设有用于让前座1回复到原有状态的弹簧5。它还包括一个保险杆6,所述保险杆6与吻合器外壳2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另一端还设有用于限位保险杆6的凸起7。本技术吻合器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转动保险杆6,使保险杆6不再限位第一连杆3向上移动,之后手握第一连杆3另一端,即设有凸起7那一端,向上施力,使第一连杆3向上运动,因为第二连杆4是与吻合器外壳2铰接的,所以那个铰接点的位置是不会移动的,这样第一连杆3的运动可以带动第二连杆4的运动,进而带动前座1向前移动,达到了击发吻合器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吻合器,包括前座(1)、吻合器外壳(2)以及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以及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一端与前座(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一端与吻合器外壳(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中部铰接,且所述前座(1)上还设有用于让前座(1)回复到原有状态的弹簧(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吻合器,包括前座(1)、吻合器外壳(2)以及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3)以及第二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3)一端与前座(1)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一端与吻合器外壳(2)铰接,所述第二连杆(4)另一端与第一连杆(3)中部铰接,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泰科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