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器、倾斜角度检测方法、光信息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2772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稳定并高精度地检测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和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相对倾斜角度的拾光器、倾斜角度检测方法、光信息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汇聚位置变更部(16),根据光记录介质(8)的层变更第1光束和第2光束的汇聚状态,第1光检测器(14)包括接收聚光的第1光束的第1光接收部和接收聚光的第2光束的第2光接收部,基于第1光接收部和第2光接收部的接收光量之差,检测固体浸没透镜(7b)的端面和光记录介质(8)的表面的相对倾斜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向光盘或光卡等光记录介质照射汇聚的光而对该光记录介质记录或再生信息的拾光器、具备该拾光器的光信息装置、具备该光信息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检测具有多层的光记录介质的表面和固体浸没透镜(Solid Immersion Lens)的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相对置的端面的相对倾斜角度的倾斜角度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记录以影像或语音为代表的各种信息的光记录介质,称为CD、DVD或BD(蓝光盘)的光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这种光记录介质的光信息装置时,由于是向光记录介质照射光而记录或再生信息,所以信息的记录密度依赖于汇聚到光记录介质的光点的大小。因此,光记录介质的大容量化可以通过使拾光器照射的光点变小来实现。该光点的大小与物镜的数值孔径成正比,与照射光的波长成反比。为此,若想要形成更小的光点,可让所使用的光的波长更短,或者,让物镜的数值孔径更大。但是,在迄今为止已实用化的光信息装置中,光记录介质和物镜之间,与波长相比,相隔非常大。而且,如果物镜的数值孔径超过1,射入物镜的光就会被透镜出射面全部反射。因此,无法提高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密度。于是,作为物镜的数值孔径超过1时的光记录再生方法,开发出了使用SIL(固体浸没透镜,Solid immersion Lens)的近场光记录再生方法。若设光记录介质的媒介的折射率为n、相对于入射光的光轴的最大角度为θ,则数值孔径NA被定义为NA=n×sinθ。通常,如果数值孔径超过1,则物镜射出的光的角度达到临界角以上。临界角以上区域的光在物镜的出射端面被全部反射。该全部反射的光从出射端面作为瞬逝光(Evanescent Light)渗出。在近场光记录再生方法中可以使这种瞬逝光从透镜传播至光记录介质。因此,可将物镜的出射端面和光记录介质的表面之间的间隙(气隙)维持在比瞬逝光的衰减距离短,使数值孔径超过1的范围的光从物镜透过光记录介质。在采用这种固体浸没透镜的光学系统中,由于使光以瞬逝光传播,所以必须使固体浸没透镜和光盘之间的间隙保持充分短于光的波长。例如,固体浸没透镜和光盘之间的间隙需要在光的波长的大约1/10以下,在使用波长为405nm的光的情况下,需要保持在25nm左右。然而在这种间隙狭窄的状态下,如果固体浸没透镜和光盘之间存在相对倾斜则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部会和光盘发生碰撞。因此,倾斜的允许误差非常小。固体浸没透镜和光盘的相对倾斜角度θ如下式(1)所示。另外,在下式(1)中,g为固体浸没透镜和光盘之间的间隙,D为固体浸没透镜的前端的直径。如果设固体浸没透镜的前端的直径D为40μm、间隙g为25nm,则所允许的相对倾斜角度θ为0.07度左右。θ=sin-1(g/2D)    …(1)但是,将相对倾斜角度控制在0.07度以下非常不容易。作为抑制相对倾斜角度的方法,还有检测相对倾斜角度,让固体浸没透镜或者光盘倾斜的方法。作为检测相对倾斜角度的方法,提出了检测来自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的反射光的分布,从反射光的分布的偏倚检测相对倾斜角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47是以往的拾光器的结构示意图。从半导体激光器401射出的光束通过准直透镜402成为平行光,并透过分束器403及分束器404。经过1/4波长板405的光束通过透镜406a而成汇聚光。成为汇聚光的光束射入固体浸没透镜406b,被汇聚于光盘407。固体浸没透镜406b的前端和光盘407的表面接近光以过瞬逝光传播的距离。被光盘407反射的光束再次通过固体浸没透镜406b、透镜406a和1/4波长板405,射入分束器404。射入分束器404的光束的一部分被反射,并射入光检测器408。射入分束器404的光束的其它部分透过,并射入分束器403。射入分束器403的光束被朝向光检测器409反射,并射入光检测器409。在此,光检测器408接收被光盘407的信息面反射的光束,生成用于信息再生的信号。另一方面,光检测器409接收被固体浸没透镜406b的端面反射的光。而且,光检测器409具备4分割的光接收部,各光接收部分别输出与各自接收到的光量相应的信号。图48是在以往的拾光器中,固体浸没透镜406b的端面和光盘407的表面相对倾斜时的固体浸没透镜406b的端面附近的扩大图。对于箭头A所示的周边光与箭头B所示的周边光,固体浸没透镜406b的端面和光盘407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各自不同。因此,在箭头A所示的周边光通过的位置和箭头B所示的周边光通过的位置反射率不同。据此,在固体浸没透镜406b的端面反射的光束会出现明暗之差。图47的光检测器409通过将该明暗之差作为4个光接收部的信号量的不同来检测,从而可以检测倾斜角度。另外,作为其它的检测相对倾斜角度的方法,还提出了通过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向光盘照射多束光束,来检测相对倾斜角度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在所述以往的结构中,当考虑对具备多层记录层的多层光盘只使用一个光源,来获取来自记录层的再生信号、用于间隙控制的间隙信号、用于检测相对倾斜角度的倾斜信号的情况下,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的光束径会随要记录或再生信息的记录层的位置而发生变化,从而相对倾斜角度的检测灵敏度会变化很大。尤其是,在使用固体浸没透镜的情况下,由于光盘的覆盖层较薄,存在无法在最接近表面的记录层获得能实用的倾斜检测灵敏度的问题。另外,在多层光盘中,当改变聚光的层(例如,记录或再生信息的记录层)时,利用以往的多束光束的方法,会出现无法将主光束(main beam)和子光束(sub-beam)充分分离而进行检测的问题。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344351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00459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并高精度地检测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和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相对倾斜角度的拾光器、倾斜角度检测方法、光信息装置及信息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拾光器包括:生成第1光束和第2光束的光束生成部;包含具有与多层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相对置的端面的固体浸没透镜,使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到所述光记录介质的物镜光学系统;反射被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反射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的第1分歧元件;使由所述第1分歧元件反射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并变更汇聚状态的汇聚状态变更部;检测由所述汇聚状态变更部汇聚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的第1光检测器,其中,所述第1光束的中心与所述第2光束的中心在所述固体浸没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1.10 JP 2010-251460;2011.05.10 JP 2011-104981.一种拾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束生成部,生成第1光束和第2光束;
物镜光学系统,包含具有与多层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相对置的端面的固体浸没透镜,使
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到所述光记录介质;
第1分歧元件,反射被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反射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
汇聚状态变更部,使由所述第1分歧元件反射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并
变更汇聚状态;
第1光检测器,检测由所述汇聚状态变更部汇聚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其
中,
所述第1光束的中心与所述第2光束的中心,在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上处于不同
的位置;
所述汇聚状态变更部,根据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层变更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的
汇聚状态;
所述第1光检测器,包含接收所述汇聚的第1光束的第1光接收部和接收所述汇聚的
第2光束的第2光接收部,基于所述第1光接收部和所述第2光接收部的接收光量之差,
检测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端面与所述光记录介质的表面的相对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散度变更机构,变更由所述光束生成部生成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的发散
度;其中,
所述物镜光学系统,使来自所述发散度变更机构的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
到所述光记录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镜光学系统还包含使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到所述固体浸没透镜的
光圈透镜,
所述拾光器还包括变更所述固体浸没透镜和所述光圈透镜之间的沿光轴方向的距离
的透镜间距离变更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聚状态变更部,包括变更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的汇聚位置的汇聚位置
变更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聚位置变更部,包括使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的汇聚透镜、玻璃板、
以及根据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层将所述玻璃板插入所述汇聚透镜和所述第1光检测器之间的
光路中的玻璃板插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玻璃板包括厚度各不相同的多个玻璃板;
所述玻璃板插入部,根据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层将所述多个玻璃板选择性地插入所述汇
聚透镜和所述第1光检测器之间的光路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聚位置变更部,包括使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汇聚的汇聚透镜、和根据
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层变更所述汇聚透镜在光轴方向的位置的透镜位置变更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聚位置变更部,包括根据所述光记录介质的层改变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
束的焦点位置的可变焦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焦透镜包括液晶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聚状态变更部,包括对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赋予像散的像散赋予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散赋予部,采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的至少其中一面为圆筒面的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拾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散赋予部,包括使所述第1光束及所述第2光束聚光的聚光透镜和配置在所述
聚光透镜与所述第1光检测器之间的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田秀彦佐野晃正松崎圭一水野定夫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