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5095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06:13
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一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设于插头本体上的光纤装置、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及光纤装置的遮蔽外壳以及设于所述遮蔽外壳之外并位于所述光纤装置后方的磁性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高信号传输速率的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2008年年底,USB协会发布了 3. O版本的USB标准,该种USB 3. O连接器是在原来的USB 2. O连接器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根接地端子用以提高原有的USB连接器的传输速率。该种USB 3. O连接器的传输速率可达到5G每秒,并且可同时插接USB 2. O及USB 3. O对接连接器。然而,由于USB 3. O连接器上导电端子数量较多,使得连接于USB 3. O后侧的线缆内部结构复杂,线缆较重以及高频等问题而使其最长仅能设置5米,不方便消费者的使用。另外,USB 3. O连接器的传输速度还是不能满足类似蓝光DVD等大容量电子设备的传输需求。为克服上述问题,光纤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领域,藉由光纤代替金属线缆可达到低损耗、远距离、低干扰的传输效果。由此,连接器厂商们在基于USB插座连接器及USB插头连接器的基础上各增加一光纤模组以形成一种既可传输光信号又可传输电信号的光纤USB插座连接器及光纤USB插头连接器,该种光纤USB插座连接器或光纤USB插头连接器不仅可与现有的USB插头连接器或USB插座连接器电性连接以满足普通电子设备的传输需求,同时也可藉由光纤模组进行高速光信号的传输以满足进行高清传输的电子设备的信号传输需求。所述光纤USB插座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以设置所述传输光信号的光纤模组;USB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以传输电信号;以及金属外壳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以及位于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的收容空间,所述光纤模组及USB端子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为使得光纤USB插头连接器插入该光纤USB插座连接器后,能使两者对接可靠,该金属外壳的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上通常会设置一个或者若干弹片凸伸入收容空间以增加与插头连接器外壳的保持力。然而,当光纤USB插头连接器插入该光纤USB插座连接器时,该等弹片与光纤USB插头连接器的外壳会发生机械摩擦并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屑,并且该等金属粉屑常常会掉落到插座及插头的光纤模组上而影响光信号的传输质量。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保护光纤装置的连接器组合及其插头连接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设于插座本体上的光纤模组以及包覆所述插座本体及光纤模组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以及位于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的收容空间,所述光纤模组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并与所述光纤模组光耦合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装置、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及光纤装置的遮蔽外壳以及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设于所述遮蔽外壳之外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相吸引。—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插头本体、设于插头本体上的光纤装置、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及光纤装置的遮蔽外壳以及设于所述遮蔽外壳之外并位于所述光纤装置后方的磁性元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磁性元件利用磁铁原理吸引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从而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相互固持,使得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之后不容易从所述插座连接器上脱落,因此,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无需设置突伸的弹片等结构,从而避免了插头连接器插入该插座连接器时相互摩擦而产生金属粉屑掉落到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的光纤装置及光纤模组上而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I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I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4是图I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合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7是图6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8是图7进一步分解后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9是图6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1是图I中的插头连接器插入图6中的插座连接器时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200以及图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100,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可与插座连接器100相对接,并且也可分别与现有的USB2.O插座连接器、现有的USB 3. O插座连接器相对接,其包括插头本体6、固持于插头本体6上的若干插头端子7、设于插头本体6上的光纤装置8、夹持于插头本体6与光纤装置8之间的弹簧800、固持于插头本体6上的定位块9、包覆插头本体6、插头端子7及光纤装置8的遮蔽外壳201及上壳202、设置于遮蔽外壳201外围的磁性元件209、包覆遮蔽外壳201后端、上壳202及磁性元件209的外绝缘层203以及线缆204。请参照图I至图5所示,所述插头本体6包括主体部61以及自主体部61的前端面向前延伸的舌板62。插头本体6的上方设有一对前后延伸并贯穿主体部61的定位槽611,主体部61的下方设有向下延伸的一对侧翼612以及位于两侧翼612之间的凹槽613,定位块9固定于凹槽613内。舌板62的上方设有一位于两定位槽611前端并与定位槽611相贯通的收容槽621,舌板62还设有位于收容槽621后端的凹陷629以及位于两定位槽611之间的开槽622,插头本体6的上方设有位于凹陷629下方的一对凹孔625以及向前凸伸入开槽622的定位柱631,所述弹簧800收容于开槽622内,所述定位柱631收容于弹簧800内,所述舌板62的前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形成一前宽后窄大致呈V形的挡止块624,舌板62于挡止块624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向上凸伸的凸块626。舌板62的下表面设有一排第一端子槽627以及一排位于第一端子槽627后端的第二端子槽628。插头端子7的排布符合USB3. O传输标准,其包括第一端子71以及第二端子72,第一端子71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711、与所述线缆204电性连接的第一尾部713以及连接第一接触部711与第一尾部713的第一连接部712。第二端子72包括弹性第二接触部721、与所述线缆204电性连接的第二尾部723以及连接第二接触部721与第二尾部723的第二连接部722。该第一接触部711收容于第一端子槽627内,第二接触部721收容于第二端子槽628内,从而使得第一接触部711与第二接触部721共同位于舌板62的下方并形成前后排布的两排,该第一连接部712固定于插头本体6的主体部61内。所述第二端子72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以及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一根接地端子。定位块9上设有若干前后贯穿的通槽92,第二连接部722固定于通槽92内,所述定位块9的后端固定有固定块93,所述固定块93的前端设有若干固定于通槽92内的凸部931,从而可将第二连接部722更好地固定在通槽92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端子71可镶埋成型于插头 本体6内,另外,该第二端子72也可先镶埋成型于定位块9上形成模组后再一同组装至插头本体6上,此时,将不再需要固定块93。光纤装置8可滑动性地收容于插头本体6的收容槽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设于插座本体上的光纤模组以及包覆所述插座本体及光纤模组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以及位于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的收容空间,所述光纤模组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并与所述光纤模组光耦合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装置以及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及光纤装置的遮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遮蔽外壳之外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相吸引的磁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组合,其包括插座连接器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设于插座本体上的光纤模组以及包覆所述插座本体及光纤模组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顶壁、与顶壁相对的底壁、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以及位于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的收容空间,所述光纤模组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设于所述插头本体上并与所述光纤模组光耦合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装置以及包覆所述插头本体及光纤装置的遮蔽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设于所述遮蔽外壳之外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相吸引的磁性兀件。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向前凸伸出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并延伸入收容空间内的舌板,所述光纤模组设于主体部上,所述插座连接器还包括若干设于舌板上并且暴露于收容空间内的插座端子;所述插头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向前凸伸出所述主体部前端面的舌板,所述遮蔽外壳设有收容所述插头本体的舌板的收容腔,所述光纤装置设于所述插头本体的舌板上方并且其前端面暴露于所述插头本体的舌板前端,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若干设于插头本体的舌板下方并暴露于收容腔内以与插座端子相配合的插头端子,所述磁性元件位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后方并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的金属外壳沿前后方向相吸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模组包括至少一对暴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透镜以及与所述透镜光耦合的光纤;所述光纤装置包括至少一对暴露于所述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前端的透镜以及与所述透镜光耦合的光纤。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遮蔽外壳后端的外绝缘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宪助颜素桢温祥吉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