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热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备受关注,全球太阳能辐射总量约I. 7X IO17W,其中我国约占1% (1.8X1015W,相当于1.9万亿吨标煤/年)。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传统的集热器采用二次换热的方式传递热量,由吸热板或真空管壁先吸热,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水等流动工质,为单相吸热,集热器的集热效率低。三相流吸热腔作为太阳能利用中的一种新型的集热设备,属于体吸收式集热器。体吸收式集热器中,太阳光直接由 吸热腔内的液相工质与固相颗粒吸收,空气通入引起扰动,强化传热储热,从而提高太阳能的吸收,液相温度上升至200 550°C。空气通过液相工质时,从有机工质中带走部分热量,实现空气的温升,加热后的空气可用在外部换热器一次换热预热换热工质。预热后工质与浸没于三相流吸热腔中的内部换热器进行二次换热,所得热量可应用于预热燃烧系统、高温烘烤、太阳能制冷、有机朗肯循环加热器、斯特林发动机热源,实现发电等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不足,解决太阳能利用中热量损失大、利用效率低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固液气三相流的吸热腔,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气泵(6)、两个外部换热器(2)、两个内部换热器(3)和三相流吸热腔(8);三相流吸热腔(8)包括腔式玻璃盖板(1)、环形腔体(4)、隔板(5)、小颗粒(7)、液相工质(9),一气泵(6)出口与三相流吸热腔(8)底部中心相连,一气泵(6)入口经一外部换热器(2)与三相流吸热腔(8)上部相连,一外部换热器(2)换热盘管与一内部换热器(3)换热盘管相连,另一气泵(6)出口与三相流吸热腔(8)底部中心相连,另一气泵(6)入口经另一外部换热器(2)与三相流吸热腔(8)上部相连,另一外部换热器(2)换热盘管与另一内部换热器(3)换热盘管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固液气三相流的吸热腔,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气泵(6)、两个外部换热器(2)、两个内部换热器(3)和三相流吸热腔(8);三相流吸热腔(8)包括腔式玻璃盖板(I)、环形腔体(4)、隔板(5)、小颗粒(7)、液相工质(9),一气泵(6)出口与三相流吸热腔(8)底部中心相连,一气泵(6)入口经一外部换热器(2)与三相流吸热腔(8)上部相连,一外部换热器(2)换热盘管与一内部换热器(3)换热盘管相连,另一气泵(6)出口与三相流吸热腔(8) 底部中心相连,另一气泵(6)入口经另一外部换热器(2)与三相流吸热腔(8)上部相连,另一外部换热器(2 )换热盘管与另一内部换热器(3 )换热盘管相连,三相流吸热腔(8 )底部中心设有隔板(5),三相流吸热腔(8)下部中心设有环形腔体(4),环形腔体(4)上方设有腔式玻璃盖板(1),腔式玻璃盖板(I)上端与三相流吸热腔(8)顶部壳体相连,三相流吸热腔(8) 内部填充有小颗粒(7)和液相工质(9)的混合工质,内部换热器(3)浸没于混合工质中。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基于固液气三相流的吸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流吸热腔(8)内混合工质中的小颗粒(6)是纳米或微米级颗粒,体积浓度 为O.广3%。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I所述吸热腔的基于固液气三相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倪明江,骆仲泱,高翔,岑可法,方梦祥,周劲松,施正伦,程乐鸣,王勤辉,王树荣,余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