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675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可以包括:侧向接合部分,该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所述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的形成长度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并且该饰件联接部分与饰件联接;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纵向联接部分与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延伸,并且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1年8月12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8051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中央装填件(centerfiller)和后侧部构件(quartermember)的连接结构,该车辆不具有后车门,像2门或3门车辆,并且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中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改进了在后侧碰撞时将从车辆后侧施加的载荷传递到前侧的路径。
技术介绍
通常而言,由于2门车辆(例如后开车门式车辆或双座式车辆)或具有非左右对称结构(近些年这种结构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的3门车辆部不具有后车门或者仅在一侧处具有后车门,所以不存在通道使得在后侧碰撞时从车辆的后侧施加的碰撞能量能够经过该通道传递到车辆的前侧。例如,在图1中所示的4门车辆200的情况下,设置在中央装填件210中的后车门220充当通道(即,载荷通路)使得从车辆的后侧所传递的能量经过该通道而传递到车辆的前侧。然而,由于2门车辆或3门车辆不具有后车门,所以需要部件来充当载荷通路,以便将从车辆的后侧所传递的能量传递到前侧。在韩国专利申请特开No.10-2004-0029793中描述了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将车辆的后部装填件与不具有后车门的2门车辆100的中央装填件110相连接的后侧部构件120设置为将能量从车辆的后侧传递到前侧。更具体而言,如图3和4所示,外部后侧部构件122和内部后侧部构件121通过焊接联接到构成中央装填件110的外部中央装填件和内部中央装填件111,并且彼此联接的外部中央装填件112和外部后侧部构件122与内部中央装填件111和内部后侧部构件121联接,以使得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彼此连接。然而,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的连接结构,当如图5和6所示地施加载荷时,在外部后侧部构件122和内部后侧部构件121具有的结构中,仅利用侧联接表面的剪切载荷无法将所传递的载荷分别传递到外部中央装填件112和内部中央装填件111。也即,由于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通过在图5中由S表示的侧联接表面而彼此联接,所以载荷通过由如图6所示的A和A’表示的各部件进行传递。如上所述,根据相关技术中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当载荷从后侧部构件120传递到中央装填件110时,仅利用中央装填件110和后侧部构件120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剪切载荷对载荷进行传递,从而无法充分地传递载荷,因此从后座空间的后侧施加的载荷会使后侧部构件120损坏或者使车身损坏,从而伤及车辆中的乘客。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后侧部构件在垂直于载荷以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侧面联接部分的方向上从车辆的后侧传递该载荷,所述侧面联接部分平行于所述载荷的传递方向,以在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例如2门车辆或3门车辆)中稳定地将从车辆后侧施加的载荷传递到车辆前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可以包括: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所述中央装填件可以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中央装填件和外部中央装填件,并且所述后侧部构件可以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后侧部构件和外部后侧部构件。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和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可以预先装配以形成所述后侧部构件,然后该预先装配的后侧部构件可以联接到所述中央装填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可以进一步包括: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按照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基本相同的长度形成,并且与暴露到车舱的饰件联接;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纵向联接部分与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在车辆的向前方向上延伸,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可以包括所述纵向联接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可以通过顺序地对切割板进行弯曲而形成。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中,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可以定位在车舱侧,而不是定位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那一侧。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可以通过点焊接与所述中央装填件和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可以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中形成,并且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可以大致在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的中央处形成,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可以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和所述饰件联接部分之间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构造的结构,从车辆后侧传递的载荷在基本垂直于该载荷以及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侧面联接部分的方向上进行传递,以便提高在所述后侧部构件和所述中央装填件之间的联接部分处的结构强度。如上所述,改进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和所述中央装填件之间的联接部分处传递载荷的结构,从而即使由于后侧碰撞而从车辆后侧施加了载荷,所施加的载荷也能够传递到车辆前侧以便保护用于乘客的车舱空间,从而减少丧生。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相关技术中的4门车辆的后侧碰撞时的载荷传递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显示2门车辆的后侧碰撞时的载荷传递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显示相关技术中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显示图5中的载荷传递结构的横截面图。图7为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具有后车门的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示例性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8为图7的分解立体图。图9为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0为显示图7中的载荷传递结构的横截面图。图11A和11B为显示用于示例性内部后侧部构件的制作过程的立体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专利技术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接下来,将参考所附附图具体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不具有后车门的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8.12 KR 10-2011-00805191.一种车辆的中央装填件和后侧部构件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后侧部构件的前端处形成,并且在基本垂直于车辆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与所述中央装填件的一个侧表面联接,其中:所述中央装填件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中央装填件和外部中央装填件;并且所述后侧部构件包括分别在车身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的内部后侧部构件和外部后侧部构件,其中所述内部后侧部构件包括:纵向联接部分,所述纵向联接部分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形成并且与所述外部后侧部构件联接;侧向接合部分,所述侧向接合部分在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前端处沿着车辆的向前方向延伸,并且该侧向接合部分基本垂直地弯曲以接触所述中央装填件;饰件联接部分,所述饰件联接部分的形成长度与所述纵向联接部分的长度基本相同,并且与暴露到车舱的饰件联接;以及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使所述纵向联接部分与所述饰件联接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所述纵向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景薰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