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16160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包括余料收集装置和从余料收集装置底部至余料回收容器顶部的余料输送装置,可将落料自动回收并输送到混凝土泵车斗里,进行回收利用,以提高管桩余料回收利用率,降低常规回收方法的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减少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管桩余料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降低管桩余料回收系统的建设成本,并节省生产空间,提高管桩余料回收系统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桩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桩余料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管桩生产采用泵送技术,因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200毫米,在完成混凝土泵送后,从管模尾端抽出泵管的瞬间,有大量混凝土从管模尾端流出,造成了大量混凝土的浪费,该废料需要人工清理,即污染环境,浪费大量人力,也增加了管桩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可将落料自动回收并输送到混凝土泵车斗里,进行回收利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包括余料收集装置和从余料收集装置底部至余料回收容器顶部的余料输送装置,所述余料收集装置包括管模尾端下方的落料斗;所述余料输送装置包括电机,由电机带动的输送带,输送带一端位于落料斗下方,另一端位于余料回收容器顶部上方,余料输送装置支架,安装在余料输送装置支架上用以支撑输送带的滑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管模下方且位于落料斗上方的挡板,所述管模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挡板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管模的尾端,所述余料收集装置的落料斗位于两个管模之间。上述余料收集装置的设置位置和挡板的增设,使得两条管模可共用一套管桩余料回收系统,从而显著降低了管桩余料回收系统的建设成本,并节省了生产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两个且分别控制两个挡板翻转的汽缸。通过增设控制挡板翻转的汽缸,可有效地减少挡板的面积,既节省了挡板的制作材料,也节省了生产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输送装置中支撑输送带的每个滑轮均为内端低、外端高的倾斜设置,从而使输送带中间形成凹槽。所述滑轮的内端指靠近传送带中间线的一端,外端指靠近传送带边缘的一端;所述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余料在输送过程中从两边脱落的情况发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输送装置与地面所成夹角为12°。通过实际生产的摸索和总结得出,余料输送装置与地面所成夹角为12°时既能够有效缩短余料输送装置的长度,并且不会出现余料输送装置倾角过大而导致余料下滑的情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余料输送装置顶端的喷头。通过喷淋水或其他液体,能够防止混凝土粘结在输送带上。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可以将从管模尾端掉落的混凝土进行自动收集并输送至收回容器,从而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管桩余料回收利用率,降低了常规回收方法的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减少了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实施例示意 图2,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实施例余料收集装置的位置示意 图3,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实施例余料收集装置在集料时的状态示意 图4,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实施例余料收集装置在排料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实施例余料输送装置中输送带和滑轮结构示意 图6,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实施例余料输送装置中滑轮设置结构示意图。I为落料斗,2为余料输送装置支架,3为输送带,4为滑轮,5为电机,6为喷头,7为挡板,8为汽缸,9为管模。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I一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包括余料收集装置和从余料收集装置底部至余料回收容器顶部的余料输送装置,所述余料收集装置包括管模9尾端下方的落料斗I ;所述余料输送装置包括电机5,由电机5带动的输送带3,输送带3 —端位于落料斗I下方,另一端位于余料回收容器顶部上方,余料输送装置支架2,安装在余料输送装置支架上用以支撑输送带3的滑轮4。管模9尾端流出的余料落入落料斗I中,通过落料斗I收集到输送带3上,通过输送带3输送到混凝土泵车斗里,进行回收利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管模9下方且位于落料斗I上方的挡板7,所述管模9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挡板7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管模9的尾端,所述余料收集装置的落料斗I位于两个管模9之间。管模9尾端流出的余料落到挡板7上,再顺着挡板7流入到落料斗I中,通过增设挡板7,一个落料斗I可以收集两个甚至更多个管模9尾端流出的余料。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两个且分别控制两个挡板7翻转的汽缸8。如图3所示,在泵管退出管模9时,气缸8控制挡板7处于水平状态以收集流出的余料,如图4所示,当预料不再流出时,气缸8控制挡板7翻转,使挡板7倾斜以将收集的余料排入到落料斗I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余料输送装置中支撑输送带3的每个滑轮4均为内端低、外端高的倾斜设置,从而使输送带3中间形成凹槽。所述余料输送装置与地面所成夹角为12°。所述余料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余料输送装置顶端的喷头6,喷头6喷出的水或其他液体顺着输送带3流下,从而润湿整条输送带3,以避免输送带3上的混凝土粘结。上文所述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可以将从管模尾端掉落的混凝土进行自动收集并输送至收回容器,从而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管桩余料回收利用率,降低了常规回收方法的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减少了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权利要求1.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包括余料收集装置和从余料收集装置底部至余料回收容器顶部的余料输送装置,所述余料收集装置包括管模(9)尾端下方的落料斗(I);所述余料输送装置包括电机(5),由电机(5)带动的输送带(3),输送带(3) —端位于落料斗(I)下方,另一端位于余料回收容器顶部上方,余料输送装置支架(2),安装在余料输送装置支架上用以支撑输送带(3)的滑轮(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管模(9)下方且位于落料斗(I)上方的挡板(7),所述管模(9)为两个且平行设置,所述挡板(7)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两个管模(9)的尾端,所述余料收集装置的落料斗(I)位于两个管模(9)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收集装置还包括两个且分别控制两个挡板(7 )翻转的汽缸(8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输送装置中支撑输送带(3)的每个滑轮(4)均为内端低、外端高的倾斜设置,从而使输送带中间形成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输送装置与地面所成夹角为 12°。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桩余料回收系统,所述余料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余料输送装置顶端的喷头(6)。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包括余料收集装置和从余料收集装置底部至余料回收容器顶部的余料输送装置,可将落料自动回收并输送到混凝土泵车斗里,进行回收利用,以提高管桩余料回收利用率,降低常规回收方法的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减少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本专利技术对管桩余料回收系统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降低管桩余料回收系统的建设成本,并节省生产空间,提高管桩余料回收系统的工作性能。文档编号B28B21/00GK102922597SQ201210443298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8日专利技术者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桩余料回收系统,包括余料收集装置和从余料收集装置底部至余料回收容器顶部的余料输送装置,所述余料收集装置包括管模(9)尾端下方的落料斗(1);所述余料输送装置包括电机(5),由电机(5)带动的输送带(3),输送带(3)一端位于落料斗(1)下方,另一端位于余料回收容器顶部上方,余料输送装置支架(2),安装在余料输送装置支架上用以支撑输送带(3)的滑轮(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军叶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