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08743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家庭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水回收系统,包括第一下水管、三通管、第二下水管、第三下水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还包括:第一水箱,第一水箱与第三下水管的连通;固定在第一水箱内壁上的第二水箱,第二水箱的底部通过一过滤器与第一水箱连通,第二水箱的顶部通过一气孔与大气连通,第二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在现有基础上,将三通管的一个出口与具有过滤功能的水箱连接,因此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流出水清洁度较高,可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实现水的再生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庭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中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用水量的急剧增加、水污染、水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中水回收及利用则是水资源再生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缓解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中水回用是指将居民的生活废水(如沐浴用水、盥洗用水、洗衣用水、厨房用水等)集中起来,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方面,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现有技术提出的一种中水回收系统是在厨房水槽或洗手间台盆的下水管上设置 一三通管,三通管的入口和一个出口分别下水管,三通管的另一出口连接一蓄水箱,用户通过阀门选择是否将水储存到蓄水箱中。但该中水回收系统无法对储存的水进行过滤处理,水质含杂质较多,再利用的领域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水回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应用在水槽或台盆的中水回收系统无法对储存的水进行过滤处理,水质含杂质较多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水回收系统,包括第一下水管、三通管、第二下水管、第三下水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所述第一下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槽下水口或台盆下水器,所述三通管的入口与第一下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下水管的一端,所述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三下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置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水流通路上,所述第二阀门置于所述第三下水管的水流通路上,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三下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一水箱内壁上的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通过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通过一气孔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孔。其中,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可以开有一清洁孔。其中,所述过滤器可以是一管状金属网。其中,所述过滤器具体可以是一不锈钢材质的管状金属网。进一步地,所述管状金属网可以是网孔为100目或500目的管状金属网。上述中水回收系统中,所述开孔可以通过一水管连接座便器的水箱。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在现有基础上,将三通管的一个出口与具有过滤功能的水箱连接,因此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流出水清洁度较高,可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实现水的再生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提供的中水回收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针对现有中水回收系统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中水回收系统是在现有的中水回收系统的基础上,将三通管的一个出口与具有过滤功能的水箱连接。图I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中水回收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 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具体地,该中水回收系统包括第一下水管I、三通管2、第二下水管3、第三下水管4、第一阀门5、第二阀门6 ;第一下水管I的一端连接水槽下水口或台盆下水器,第一下水管I的另一端连接三通管2的入口,三通管2的一个出口连接第二下水管3的一端,三通管2的另一个出口连接第三下水管4的一端,第一阀门5置于第二下水管3的水流通路上,第二阀门6置于第三下水管4的水流通路上。与现有的中水回收系统不同,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还包括第一水箱7和固定在第一水箱7内壁上的第二水箱8 ;第一水箱7与第三下水管4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水箱8的底部通过过滤器11与第一水箱7连通,第二水箱8的顶部通过气孔9与大气连通,以保持第二水箱8与第一水箱7的气压平衡,第二水箱8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开孔10。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在使用时,用户可根据水的清洁度选择是否需要蓄水,若由于水质较差而不需要蓄水,则操作第二阀门6以切断第三下水管4中的水流通路,同时操作第一阀门5以开启第二下水管3的水流通路;若由于水质较佳而需要蓄水,则操作第二阀门6以开启第三下水管4中的水流通路,同时操作第一阀门5以切断第二下水管3的水流通路,此时,水槽或台盆中的废水流过第三下水管4而进入第一水箱7,随着水位的上升,第一水箱7中的水没过过滤器11,由过滤器11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后而进入第二水箱8,并当第二水箱8中的水位超过开孔10时,水经由开孔10流出。由于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在现有基础上,将三通管2的一个出口与具有过滤功能的水箱连接,因此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流出水清洁度较高,可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实现水的再生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由于在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中,过滤器11过滤后的杂质会由于重力而自动沉积在第一水箱7的底部,为了方便对第一水箱7的清理,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中,第一水箱7的底部还可以开有一清洁孔12,该清洁孔12可以是以抽拉方式或活塞紧固方式被密封,用户通过清洁孔12可方便对第一水箱7的清理。本技术中,过滤器11可以是一管状金属网,该管状金属网优选是不锈钢材质的管状金属网,且根据所需水质清洁度的不同,该管状金属网的网孔规格可有不同的选择,例如,当需要滤除的杂质为毛发等较大杂质时,该管状金属网的网孔可为100目的网孔,而当需要滤除的杂质为泥沙等更细微的杂质时,该管状金属网的网孔可为500目的网孔。另外,当第一下水管I的一端连接台盆下水器时,由于台盆一般是置于洗手间内,则可利用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所得到水冲洗座便器,此时,开孔10通过一水管连接座便器的水箱。本技术的中水回收系统在现有基础上,将三通管2的一个出口与具有过滤功能的水箱连接,因此可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流出水清洁度较高,可在更宽泛的领域内实现水的再生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中水回收系统,包括第一下水管、三通管、第二下水管、第三下水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所述第一下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槽下水口或台盆下水器,所述三通管的入口与第一下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下水管的一端,所述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三下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置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水流通路上,所述第二阀门置于所述第三下水管的水流通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三下水管的另一端连通; 固定在所述第一水箱内壁上的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通过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通过一气孔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孔。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底部开有一清洁孔。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一管状金属网。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是一不锈钢材质的管状金属网。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金属网是网孔为100目的管状金属网。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中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金属网是网孔为500目的管状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水回收系统,包括第一下水管、三通管、第二下水管、第三下水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所述第一下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槽下水口或台盆下水器,所述三通管的入口与第一下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二下水管的一端,所述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第三下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一阀门置于所述第二下水管的水流通路上,所述第二阀门置于所述第三下水管的水流通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水箱,所述第一水箱与所述第三下水管的另一端连通;固定在所述第一水箱内壁上的第二水箱,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通过一过滤器与所述第一水箱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顶部通过一气孔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奕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晶瑞钿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