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正倒缝缝纫机的送料驱动装置,藉由一动力驱动源常态驱动一驱动齿轮运转,驱动齿轮亦常态驱动反向设置的两动力件运转,而切换带动件带动两滑件并使其中一滑件与相邻的动力件啮合,另一滑件则分离不带动,藉由改变切换带动件的位置即能改变动力件的啮合状态,而达成正反转驱动方向改变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倒缝缝纫机的送料驱动装置,其是与缝纫机的正倒缝控制结构有关。
技术介绍
现有缝纫机中的送料装置10如图I所示,其主要包含一控制件11、一传动单元12、一离合装置13以及一送料轮14,该传动单元12供以连接动力传动轴透过各摇臂121带动各定向轴承122转动,而该传动单元12同步带动该离合装置13的一传动齿件131,而该传动齿件131再带动连接送料轮14的带动齿件132,进而带动该送料轮14正向转动;而当欲进行倒缝时,该控制件11配合电磁阀作动而使该传动单元12及该离合装置13的传动齿件131上提,使该传动齿件131脱离该带动齿件132,则该送料轮14即失去动力而无法转动,由此可知,现有的送料装置10仅能作正向驱动或不驱动的状态改变,当缝纫的料件体·积较小时操作者便能将料件倒置进行缝纫,但当运用于缝纫的料件体积较大的工业缝纫机时,倒置料件的难度将大大提高,如此将造成正、倒缝工作上的困难,而有亟待改善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倒缝缝纫机的送料驱动装置,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现有送料装置只能改变单一方向运转或不运转的运转状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倒缝缝纫机的送料驱动装置,包含基架,设置于一缝纫机内;一动力驱动源,设置于该基架内,且该动力驱动源驱动连接一驱动齿轮转动;一动力转换驱动单元,包含一主动轴上依序套设一第一滑件、第一动力件、第二动力件、一带动件以及一第二滑件,该主动轴能枢转地设置于该基架上,且该主动轴的一端伸出基架供以连接一送料转轴,该送料转轴供以连接送料滚轮,其中该主动轴沿一轴向延伸,垂直轴向定义为一径向;该第一滑件,能滑移地套设于该主动轴上,且该第一滑件内周面的第一滑件内齿部与该主动轴上的一带动部啮合,且该第一滑件的一端面上设置一第一滑件啮合部;该第一动力件与该第二动力件分别套设于该主动轴并以一啮合环齿部、啮合该驱动齿轮,且该第一动力件以一带动环齿部面对该第一滑件啮合部,而该第二动力件具有一带动环齿部;该带动件,固定套设于该主动轴上并具有一带动件环齿部;该第二滑件,套设于该带动件外并以内周面的一第二滑件内齿部与该带动件环齿部啮合,该第二滑件能沿轴向滑移,且该第二滑件的一端面上设置一第二滑件啮合部;一移动单元,包含沿轴向成形的一滑块穿轴及一止转轴以不同径向高度固定于基架上,且该滑块穿轴上依序套设一行程限止件、一止转轴以及另一行程限止件,各该行程限止件固定设置,而该止转轴能于二该行程限止件之间滑移,且该滑块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一掣部,另一侧成形一带动柱及一呈弧凹结构的导引部,该导引部覆套该止转轴,该掣部卡制于该第一滑件及第二滑件外周缘,且使其中之一该滑件保持与相邻的该动力件啮合带动,另一滑件则与该另一动力件分离的单向带动形态;以及一切换单元,包含一切换带动件、一弹簧以及一固定装置,该切换带动件的一端设置一枢孔及一带动凹部,并以一沿径向延伸的枢件穿设该枢孔可枢转地设置于该基架,该切换带动件以该带动凹部套设于该滑块的带动柱,而该固定装置固定于该基架上并具有一调整钮,该弹簧的两端再分别固定于该切换带动件的另一端及该调整钮。藉由动力驱动源常态驱动各动力件转动,且各动力件为反向设置转动,并以能滑移的两滑件其中之一与动力件啮合带动,而另一滑件则与动力件分离,藉由控制不同的滑件的啮合状态改变输出的动力方向,达成控制正反转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现有缝纫机送料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倒缝缝纫机送料驱动装置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正倒缝缝纫机送料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正倒缝缝纫机送料驱动装置的组合外观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正倒缝缝纫机送料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且为由第二动力件传递动力的状态。图6为本技术正倒缝缝纫机送料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剖视图,且为由第一动力件传递动力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是送料装置11是控制件12是传动单元121是摇臂122是定向轴承13是离合装置131是传动齿件132是带动齿件14是送料轮20是基架21是支撑耳部22是轴承23是第一支持部24是第二支持部30是动力驱动源31是驱动齿轮40是动力转换驱动单元41是主动轴411是第一轴段412是第二轴段413是第三轴段414是带动部415是卡部42是第一滑件421是第一滑件内齿部422是第一滑件啮合部423是第一环槽43是第一动力件431是啮合环齿部432是带动环齿部44是第二动力件441是啮合环齿部442是带动环齿部45是带动件451是轴套部452是带动件环齿部453是卡块46是第二滑件461是第二滑件内齿部462是第二滑件啮合部463是第二环槽50是移动单元51是滑块穿轴52是滑块521是掣耳522是掣部523是带动柱 524是导引部53是行程限止件54是止转轴60是切换单元61是切换带动件611是枢孔612是带动凹部613是枢件62是弹簧63是固定装置631是调整钮70是送料转轴71是套接件X是轴向Y是径向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图2至图6所示,包含基架20,设置于一缝纫机内,该基架20具有两相对的支撑耳部21,各该支撑耳部21内容置一轴承22,且其中一支撑耳部21更成形一第一支持部23以及一第二支持部24 ;一动力驱动源30,设置于该基架20内,且该动力驱动源30驱动连接一驱动齿轮31转动,该驱动齿轮31伸入该基架20的两该支撑耳部21之间;一动力转换驱动单元40,包含一主动轴41上依序套设一第一滑件42、第一动力件43、第二动力件44、一带动件45以及一第二滑件46,其中该主动轴41由一第一轴段411、一第二轴段412以及一第三轴段413依序成形所构成,该第二轴段412上成形一带动部414以及一卡部415,该带动部414为环形齿结构,而该卡部415为非圆形凹槽,该主动轴41的延伸方向定义为轴向X,垂直轴向X定义为径向Y ;该第一滑件42,内周面具有第一滑件内齿部421,且该第一滑件42的一端面上设置一第一滑件啮合部422,该第一滑件42的外周缘更环绕设置一第一环槽423,该第一滑件42能滑移地套设于该主动轴41的第二轴段412上,且该第一滑件42的第一滑件内齿部421与该主动轴41上的带动部414啮合;该第一动力件43,套设于该主动轴41的第二轴段412上,且该第一动力件43具有一啮合环齿部431以及一带动环齿部432,该第一动力件43以该带动环齿部432面对该第一滑件42的第一滑件啮合部422方向设置;该第二动力件44,套设于该主动轴41的第二轴段412上,且该第二动力件44具有一啮合环齿部441以及一带动环齿部442,该第二动力件44以该啮合环齿部441面对该第一动力件43的哨合环齿部431的方向设置;该带动件45,由一轴套部451成形一带动件环齿部452所构成,且该带动件45的内周缘成形一卡块453,该带动件45套设于该主动轴41的第三轴段412上,且该带动件45相邻该第二动力件44,该带动件45的卡块453并能容置入该第二轴段412的卡部415形成止转带动;该第二滑件46,内周面具有第二滑件内齿部461,且该第二滑件46的一端面上设置一第二滑件啮合部462,该第二滑件46的外周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倒缝缝纫机的送料驱动装置,其特征是,包含:基架(20),设置于一缝纫机内;一动力驱动源(30),设置于该基架(20)内,且该动力驱动源(30)驱动连接一驱动齿轮(31)转动;一动力转换驱动单元(40),包含一主动轴(41)上依序套设一第一滑件(42)、第一动力件(43)、第二动力件(44)、一带动件(45)以及一第二滑件(46),该主动轴(41)能枢转地设置于该基架(20)上,且该主动轴(41)的一端伸出基架(20)供以连接一送料转轴(70),该送料转轴(70)供以连接送料滚轮,其中:该主动轴(41)沿一轴向X延伸,垂直轴向X定义为一径向Y;该第一滑件(42),能滑移地套设于该主动轴(41)上,且该第一滑件(42)内周面的第一滑件内齿部(421)与该主动轴(41)上的一带动部(414)啮合,且该第一滑件(42)的一端面上设置一第一滑件啮合部(422);该第一动力件(43)与该第二动力件(44)分别套设于该主动轴(41)并以一啮合环齿部(431、441)啮合该驱动齿轮(31),且该第一动力件(43)以一带动环齿部(432)面对该第一滑件啮合部(422),而该第二动力件(44)具有一带动环齿部(442);该带动件(45),固定套设于该主动轴(41)上并具有一带动件环齿部(452);该第二滑件(46),套设于该带动件(45)外并以内周面的一第二滑件内齿部(461)与该带动件环齿部(452)啮合,该第二滑件(46)可沿轴?向滑移,且该第二滑件(46)的一端面上设置一第二滑件啮合部(462);一移动单元(50),包含沿轴向X成形的一滑块穿轴(51)及一止转轴(54)以不同径向Y高度固定于基架(20)上,且该滑块穿轴(51)上依序套设一行程限止件(53)、一止转轴(54)以及另一行程限止件,各该行程限止件固定设置,而该止转轴(54)能于二该行程限止件之间滑移,且该滑块(52)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一掣部(522),另一侧成形一带动柱(523)及一呈弧凹结构的导引部(524),该导引部(524)覆套该止转轴(54),该掣部(522)卡制于该第一滑件(42)及第二滑件(46)外周缘,且使其中之一该滑件保持与相邻的该动力件啮合带动,另一滑件则与该另一动力件分离的单向带动形态;以及一切换单元(60),包含一切换带动件(61)、一弹簧(62)以及一固定装置(63),该切换带动件(61)的一端设置一枢孔(611)及一带动凹部(612),并以一沿径向Y延伸的枢件(613)穿设该枢孔(611)能枢转地设置于该基架(20),该切换带动件(61)以该带动凹部(612)套设于该滑块(52)的带动柱(523),而该固定装置(63)固定于该基架(20)上并具有一调整钮(631),该弹簧(62)的两端再分别固定于该切换带动件(61)的另一端及该调整钮(6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斯华诺·那瓦兹,
申请(专利权)人:百福工业机械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